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教程] 声音的记忆

( 10 )
 
[收藏]
#1 07-6-29 05:44

声音的记忆


3057
声音的记忆
作者:sedar

阅读指导
本文作者不希望此文章被其他网站转贴或者地址链接
本文作者不喜欢使用标点 所以可能看不出语气
本文作者欢迎与会员讨论相关文中内容


-----------------------------------------------------------------------------------------------------


傍晚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吃饭
在聊天中首次谈到了这个问题:关于声音之间的合作问题
我想
我是否应该把这些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
当时我还给他们看了我的提案
并且获得了他们的鼓励
可是
事实上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事情
这些艰难对我来说又是那么的没有头绪

也许到这里
你并不知道我是在讲什么
现在
我可以肯定并直接的告诉你
我要谈论的问题是关于声音之间如何的合作
但是
这些话题不是关于录音与混音的
当然更不是关于各种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那是什么呢
具体的说
就是声音或者乐器之间的配合或者合作的方法
也就是常说到的编曲

即使是你认为我是一个很罗嗦的人
我也要这样说下去
因为我真的很想让你知道我确实在说些什么
我总是在这样想
原因是出于我认为这样的文章并不同于一个电器的使用说明
也不是一个软件的帮助文件
我不停的反复的解释
其实也是因为自己很没有信心
编曲其实是一种哲学
没有对错
甚至也没有好坏
既然是这样
也许我说出来的事情
对很多人都是没有帮助的或者甚至是误导的
的确是这样
每个人的原则不同
对声音的哲学认识也不同
真是无法统一

对于流行音乐的编曲来说
可以找到的书面材料真是很少
更不用说系统的教材
我手里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资料
海外也是一样
如果要是有的话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
应该传遍每个人的手中
所以
现在开始
我会无规则的谈论每一个我可能想到的问题

自学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白
这个学科
不是基础学科
所以
要求那些打算开始研究这门学问的人要有一点初级知识理论来支持
我想
这无非主要是两个方面
音乐相关与非音乐相关

音乐方面其实就是要掌握基本乐理和一门乐器了
乐器当然最好是和声乐器
比如钢琴或者吉他等
当然
如果你要是竹笛专业
我也同样会鼓励你研究这些
但是更建议你开始学习一样和声乐器
这些已经是最基本的了
如果这些达到不了
我就不建议你学习并拿这些当做一种工作来做
因为的确是太辛苦的同时你也很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或为什么一直没有进步
完整学习过和声学当然更好
当然
对于一些人来说
如果只学习到一级关系调转调的话
也是一件非常有优势的事情
事实上
在我们的工作中
恰好大部分仅用到此而已
最好的情况莫过于学习过古典音乐的乐器法与配器
你会发现
其实你已经学会了大部分的原则性问题
如果你同时掌握了管弦乐的配器方法又很了解爵士音乐常识的话
那你对这些文字一定是不屑一顾
就像在看绯闻杂志

非音乐方面应该就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使用问题
现在恐怕极少有人会有条件随时把自己编配的乐谱拿给一个乐队来演奏
即使是四个人的电声乐队
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还好
我们这个时代发明了计算机
所以我们只能借助她了
就连用来记录乐谱的播放工具
我们也不用硬件
相信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的硬件都多多少少有过一些使用和维护的经验
面对一个新手来说
我始终认为
鼠标的使用一直是一个难题
但是这也没有办法
这些问题必须自己解决
顺便提一句
关于鼠标如何正确使用的教材
也是很难买到
就像编曲教材是一样

记忆中
我最早做的一个八轨文件好象是在一九八九年
现在仍然有录音
有一天
在我听到它的时候
我就发誓
绝不能再让别人听到
那时侯的声音是多么的好笑
但是到现在这将近二十年之间
我发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最起作用的
其实是自学
当然我说的是关于流行音乐的方面
最好的自学方式我想应该是尽量完整的记录乐谱
记录你所有听到的内容
在自学中的记录过程中
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直接找到你最想学习的方面与类型
这样可以直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因为选择在自己手中
同时我也认为唱片里可以教授的内容远比一个老师讲的还要多
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

分析的能力对于一个自学的人来说致关重要
不具备分析能力的人
可以说是没有必要自学的
这样看来
完整的自学过程应该是记录乐谱 分析 总结这三个步骤

关于记录乐谱的手段上
我的建议是使用五线谱
书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个音乐基础理论较差的人来说
简直是一种完美的训练
熟悉音符在各种谱号的位置与标准的记谱法是对你的最大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
你有可能突然发现
自己果然是一个初学者
从而开始选择是老老实实的学习还是放弃这个烦琐的过程
还有一个重要的训练目的
就是耳朵的乐音听觉能力
在乐器上慢慢找到你听到的音高然后记录在乐谱上
这个过程对于那些只有首调听觉的人来说
真的是一件值得努力做的事情

那么在纪录的过程中
是否有哪一些是可以忽略不记的吗
当然没有
包括你所听到的吉他声部也是一样
尽可能的写下录音中所演奏的每一个音符
对于键盘乐手来说
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尽可能的去了解吉他和声的演奏位置
同时要分析这些和弦
什么环节是密集排列
什么环节是开放排列
以至于不必要再发生七个音同时演奏的这个错误

既然说到分析这个话题
那么有必要着重强调说明下
这个环节是自学过程中最重要的
也是自学的目的所在
既然编曲是综合学科
那么需要分析的项目也是繁多的

原声乐器使用的分析
掌握多种乐器的人其实很少
即使是你学过了传统的乐器法
也不能代表你掌握了这些乐器的使用
我想
演奏能力才是一个较好的测量标准
那么
要一个什么样的演奏能力呢
我想
应该是可以有把握登台演出的水平吧
这样
我会认为你已经了解了一样乐器
出于这种状况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你所不熟悉的乐器
因为
编曲的工作需要组织 使用和驾御多种乐器
有的时候
一些听起来不自然的东西
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你已经用非常规的方法使用了这些乐器的原因而造成的
即使是你会说这些都是假的声音
都是虚拟的
也是一样
如果你对这个乐器使用得当
即使是采用了一个很差音色
听起来也会很自然 很得体
你当然也会明白
弄虚作假当然也分高低
如果能够作到所有乐器都可以合理使用的话
你会发现
其实真的不需要太多声部就可以获得一个饱满的频响
这是一种会让你感到幸福的共鸣
希望你会体会我所讲的这样

乐器搭配的分析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
已被人们证实的那些常见的搭配方法只是应用中的一小部分
这些已然变成了只有一小部分人所掌握的一种科学
搭配是不定的
但是原则应该是确定的
至少我认为
作为编配者
应该知道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声部 段落 乐句甚至音符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
仔细聆听唱片中的所有声部和环节
然后分析出这些内容的分配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任何一个声部是如何引入的
又是如何淡出的
为什么引入
在什么段落引入
为什么淡出
淡出的目的何在
有很多编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是
在一个编曲过程中
突然想到要增加一个什么声音
就增加了
这好象就是所谓的灵感
然后又突然的想起一个什么声音
又增加了
这样好象是连自己都承认了这个工作是没有科学性而言的
灵感被混乱包围着
这些突然的想法
其实是你在平时听到或者学到的声音运用的记忆
但也许并不知道它的科学性在哪里
原因就是你只注意了形式
没有分析其中的道理
这样很容易变成画虎没画好
画出一个猫
其实你这个猫也不太像猫
有点像猫头鹰
当然谁都知道长相与猫头鹰最接近的其实是人类
同样
谁会注意一个头发凌乱的人穿着肥大的裤子
其实是一个刚睡醒的插秧者
在大城市里
你也许会认为他是一个街舞演员呢

和声设计与曲式结构的分析
这些应该是更容易被掌握的内容
但是想做到精彩是比较困难的
在和声方面
我想应该有个重点或者是难点
就是和弦演奏的位置
其实和弦的连接与和弦本身并不是很难
解决一个拙劣的演奏位置是最有必要的
可以说
一个不好的位置
可以破坏一切
有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
编曲中的乐器演奏与现场演出中的乐器演奏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
没有现场演出经验的人
在编曲中乐器使用的经验又不足
这是一个相互有点矛盾的问题
在歌曲编配的段落结构方面
也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留意
那就是在学习别人的结构形式的过程中
时刻要注意
他们是如何解决了听觉疲劳
当然这和乐器搭配也是有连带关系的

总结这些我们在唱片中探索到的知识 把它变成自己的科学
这样就是学习
碰撞出来的精彩并不是灵感闪现 而是我们并未发觉它科学性的存在 尽可能的挖掘 把它变成自己的手段
这样就是获得

研究已存在的事物也许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生命也可能就浪费于此
但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吧

-----------------------------------------------------------------------------------------------------
秦四风写于家中
观众反应
:一个高手打那么字消耗不少时间提供经验,难 ...
:秦老师您辛苦了~
:这么好的文章为何不加分呀
:说得对
Ahk
:为什么送这个,是因为他们送了太多的花,虽 ...
:太棒了,支持,
:期待到这种高度。。。
:鲜花
:太美妙了!
:箴言,支持中
:就算注释也阻止不了我收藏
:好贴!请继续发!
:绝对精彩
:虽然只是快速的拉到底,但已觉得是精品~
:散文诗教学第一人!!
:太强了

3057
#2 07-6-29 19:56
原帖由 卖艺人 于 07-6-29 19:09 发表
为什么色大人不出版一本教材呢?即使是您认为的只言片语,纪录下来。我想这都是对行业的一种贡献。多年以后也仍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个人水平还远不及写教材出来 所以只能写心得 呵呵

3057
#3 07-7-2 02:29
原帖由 boland 于 07-7-1 12:59 发表
关于学习唱片
约书亚和您的观点至少表面上是相反的
他对于唱片的方法似乎是无为而治:
“真正的做功课,就是听CD。。。。努力找不识谱的时候听歌的状态。
听啊......
忽然有一天,自己编,就知道该怎么做 ...


他的做法 我有朋友也是这样的 比如Freefarmer
但是我觉得 他的耳朵至少也应该和Freefarmer一样:
拿起电话听筒 按下重拨 然后告诉我上一个人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哈哈 开个玩笑

至少 我没有这样的生理条件 所以 我还是要写谱子 如果我的目的是想学习音符的话

3057
#4 07-7-2 02:32
但实际上
我现在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也是在听音乐而已
不写出谱子同样可以学习
写出谱子是为了学习音符的使用
但是一个唱片中不仅仅有音符值得学习
比如
还可以学习搭配 或者 音色的选用等等 甚至也可以学习混音什么的
有的时候 每个人的现实情况不一样 可能有的朋友更需要音符的学习
我在文章中不是说过一句 一个再好的搭配 也会被一个拙劣的和弦位置所破坏吗
所以 我觉得音符还是很重要的

3057
#5 07-7-3 04:09
原帖由 boland 于 07-7-2 23:16 发表
严密?!
天,你的意思是扒出每一个音符和音色,
那的拔到什么时候?!


难道楼房设计师只给投资商一个建筑视觉图 那建筑的结构图谁画呢
设计一个好的建筑 确实是艺术 但是这个艺术也是建立在建筑学相关知识中 比如力学等等
这就相当于音符 只有好的创意 没有扎实的知识 是不成立的 也就是说 这个艺术作品是产生不了的
就像我来设计一个超级奇怪的造型建筑 但是 是否有科学依据认定此建筑一定会屹立 而非倒塌

3057
#6 07-7-20 13:06
我并不是一个初学者
但是很高兴的是
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入门了

最快的话应该是在明年
我要尽快的准备好些
观众反应

3057
#7 07-7-26 01:47
只有教程才能出书
我这个只是回忆录
水平还达到不了书

3057
#8 07-9-16 06:29
几年前
一位著名的留法华人作曲家对我说
在某一个阶段
想要提升自己的音乐创作
必须要尽可能的了解自己的人生观点与世界观点
想要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
必须要研究学习方法的方法

如何才能做出有格调和修养的音乐
取决于对自己的领悟是否大于对优点的自我赞美
某些时候
自卑和自傲之间很难把握

格调是如何选择使用1237 1257 & 1125
取决于品味
修养是对待能力低微者保持尊敬
取决于博学
观众反应

3057
#9 07-9-22 05:45
n

3057
#10 07-9-25 01:25
n=en
∩=no

3057
#11 07-9-28 23:41
用心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