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晒新机,分享攒机思路。

( 37 )
 
[收藏]
-  第 1 页  -

7694
#1 23-2-18 15:52

晒新机,分享攒机思路。

之前用的电脑是2017年攒的,已经服役六年,虽然在当时也属于比较高端的配置,但已经太老了,该换了。


配置如下:
CPU:Intel i9-13900K(盒装)
内存:芝奇 64G套条(32x2)DDR5 6400C32 (F5-6400J3239G32GX2-TZ5RK)
主板:华硕 ROG MAXIMUS Z790 HERO
显卡:老机上的1080ti拆过来继续服役
硬盘:新买了一条Solidigm(英特尔&海力士)P44PRO 2T,新买了一条国产致态的TiPlus7100 2T,外加老机上拆下来若干旧固态硬盘继续服役。
电源:海韵 (SEASONIC)FOCUS GX1000(1000瓦)
CPU散热器:利民(Thermalright)Frozen Notte 360 WHITE ARGB冰封魔境 360水冷
机箱:老机的全塔机箱至睿(Vision)怒舰DX7 继续用。
显示器:旧的继续用。

攒机思路:

关于CPU:
我根据这些年的观察得出一个粗暴的结论:游戏性能牛逼的CPU,音频运算性能就牛逼。音频工程运算和游戏运算其实有一个共同特征——都对运算延迟很敏感(运算延迟大的CPU游戏会掉帧,音频会爆音)。所以你甭管它到底是谁家的、几核的、什么主频的CPU,照着最新评测里面游戏帧数最高的CPU去买就行了。不要学其他专业应用的思路去买服务器CPU,服务器CPU虽然核心多、总和算力高,但它主频低、运算延迟大,所以并不适合运算音频效果器。另外,如果你的音频工程是44100或者48000采样率的,那么攒机的时候CPU可以用i7或者i5,算力一般是够用的。我是打算今后录音混音工程都用96000/64bit浮点,所以直接照着最顶的CPU去买的。但实际使用下来发现,cubase音频工程播放的时候,如果轨数不是很多的话,它调用的核心其实并不多,而且优先大核心,下面是我在跑一个10轨的贴唱混音(96K/64bit采样精度)时CPU的表现:13900K下面那两排小核心的线程基本上都是在躺平摸鱼,甚至大核心也没跑满,尽管我把里面所有的肥波效果器的超采样全开到顶了。。。
如图:
所以我觉得,预算紧张的朋友们,如果你平时做的工程轨数不是特别多,买i7-13700K(比13900K少8个小核)大部分情况下也能够用~~~

(不过晚上我又弄了个200轨的工程跑了一下,在轨数足够多的时候,全部的核心线程都可以利用起来!原来不是13900K不牛逼,而是我不够牛逼做不出那么多轨数的工程。。。。。)(见19#楼)

Intel的CPU还有后缀不带K的,那个不建议购买——不但不能超频,而且原生主频也低不少。应该是挑剩下的“渣体质”芯片。
Intel的CPU还有后缀“KF”或者“F”的,那是不带核显的版本。如果你要用独立显卡而且就是想要省一点钱的话可以考虑——我是不会买这种的,因为万一哪天我的独显出问题了,可以用核显顶上不耽误干活。或者哪天我的硬盘没地方插了,我可能会拔了显卡换成一个M.2扩展卡。
Intel的CPU还有后缀“KS”的,那其实就是体质特挑的“K”级CPU。因为体质特别好,所以出厂设置的主频会更高一点,但是会很贵!土豪专享~~~我等平民不值当的买那个。
另外市面上还有非盒装的散片CPU,会便宜一点。如果你就想省那点钱的话可以考虑,散片CPU不享受Intel官方质保,但CPU其实极少有用坏的~~~~然而,散片CPU一般你买不到体质好的——因为经销商往往会把体质好的散片挑选出来高价卖给“懂哥”或者优先提供给自己的关系户~~~


关于内存:
我上一台老机攒机的时候,正赶上那阵全球内存大涨价的风潮,而且当时用的X99主板可以插八条内存(8X16=128G),所以为了省钱买了三线品牌光威的便宜货,后来搞得我很难受——光威的内存太TM不靠谱了,八条内存几年里陆续坏掉了六条~~~虽然售后都很痛快的给我换新的了,但这来回邮寄折腾也是很影响心态。而且几年后换回来的新条子主频时序都变了,这导致内存条兼容性进一步降低,从此我没法在我的主板上把8个槽同时插满运行。。。。。

所以我这次痛定思痛,决定不再在内存方面妥协省钱,直接冲着最好的去买。这次买的芝奇内存条是目前能在市面上买到的最顶尖的产品,两条32G的内存可以直接在主板的自动超频功能里把频率开到6800且时序不用改电压不用加且烤机稳定。频率直接设到7000可以稳定通过aida64测试但烤机会崩。更深入的超频项目我懒得折腾了,就6800频率日常使用了。数据吞吐效率已经超过每秒百G,再折腾其实也提升不到哪里去了,这性能够用了。
如图:
我这几年的编曲工作,发现我其实用不着128G内存——64G我都从来没用满过。我的编曲习惯,是需要用什么音色加载什么音色,我不喜欢看见屏幕上有太多无用的空音轨。所以暂时先弄两条32G的用着,主板上还有两个闲着的插槽,啥时候不够了再加。但我不会考虑16X4——因为双通道内存的主板,用两条内存效能最佳,如果插满四条,频率往往开不高。而且16X4插满的话,以后想要扩容就得把旧的换掉,会造成浪费。
如果你不那么追求顶级的话,其实二三线品牌目前有性价比很好的DDR5产品,例如我在拼多多上看见金百达现在也有32X2主频6400的内存条,跟我这个芝奇的顶级条子用的是同样的海力士Adie的颗粒,只是时序比我这个差一点,但价格只要1700+(我这个花了3000)。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我没买过金百达的东西,它的质量稳不稳我完全不知道,没准有可能是另一个“光威”。


关于主板:
我挑主板其实就是三个标准:1,品牌的品质及服务质量好。2,能插更多固态硬盘。3,背板IO接口足够丰富。(其实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基本上就是高端主板了,供电什么的就不用担心它会不会丐)
关于第一点,目前国内在售品牌,华硕的技术力是最强的,微星次之,技嘉这几年越来越差了,华擎骚操作多,但技术深度差点事,其他的都是臭鱼烂虾。。。。所以我优先在华硕主板里挑选。
然后发现华硕的Z790 HERO完美符合我的需求。
它板子上有三个M.2插槽,还附赠一个双M.2插槽的扩展卡(要求插在主板上的第三根PCIE插槽上),主板的第一根和第二根PCIE插槽可以以X8模式同时使用,于是我不但可以插上我的独立显卡,而且还可以插上我手里的一个X8针脚的M.2扩展卡——“佳翼X4X4”这个阵列卡(售价1100元),通过PCIE X8通道可以扩展出四个M.2接口且自带主控不挑主板。于是总体算下来,我可以在使用独立显卡的同时,在这个主板怼上9条M.2硬盘!如果把显卡也换成一个扩展卡,那就更多了(实际上目前我只怼了7条M.2硬盘,主板附赠的那个双M.2PCIE4的扩展卡我还闲着没插呢)
Z790 HERO背板的USB口也挺多的,共计12个USB口(9个typeA、三个typeC),足够我插接各种周边设备,其中的两个typeC口同时还是雷电4。虽然我手里目前没有雷电设备,但以后说不定会添置,而且雷电口可以用来接显示器通过核显来组建多屏。
总之,隆重向各位音乐人推荐这款主板。华硕有售价更高的APEX主板,但那个主攻极限超频能力,扩展性接口反而不如hero丰富,对我们音乐人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关于显卡:
做音乐其实不需要独立显卡,核显性能足够应付音乐软件的界面显示。我插个独显是为了打游戏的~~~~就算为了组建多屏显示也不需要独显,上面说了,Z790 HERO主板虽然只有一个HDMI核显接口,但它的雷电口其实也可以接显示器组建多屏(可能需要雷电转HDMI或DP口的转接线)。不过最近几年新出的3A大作我兴趣不大,所以目前手上的1080ti显卡还够用,就让它继续服役了。


关于硬盘:
先抛开那些服务器拆机的“大船货”不谈(那玩意得拼脸,水有点深),市面上零售范围的产品里,目前三星新出的990pro应该是读写性能最强的。但990pro有两个问题:1,贵!2,三星的0E故障问题据说到了990pro也还没有解决。这个0E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硬盘里不常用的“冷数据”时间长了可能会丢失损坏。这个缺陷很致命!所以990pro暂时排除。
其他产品里挑选了一下,锁定购买了这两个型号:P44PRO和tiplus7100。
P44PRO是海力士收购了Intel的硬盘产品线以后推出的新产品。Intel的固态硬盘,质量向来是比较可靠的,不像三星那么多幺蛾子。而且最近海力士的产品似乎有要反超三星的势头,目前最优质的内存颗粒也是海力士的。而且P44PRO这个型号据说特别着力改进了TLC芯片的4K直读性能——这恰恰正是我们运行音色库的时候最需要的性能。
买tiplus7100是出于三个原因:1,便宜!长江存储国产芯片自己的品牌型号,是真的便宜!2,性能嘛~~~其实也没必要太较真了~~民用级固态硬盘的4K读取性能跑分都是因借力缓存而虚高的,而那个“7000MB/S的连续读写速度,其实对于运行音色库来说意义不大。真想要明显更强的实用性能得去买企业级产品。


与此同时,我手里其实还有7个旧的固态硬盘。
一个256G的三星SM961,继续给老机当系统盘吧。
一个intel的1T的SATA固态硬盘,拿到新机里当“杂务”盘使用,所有的下载项目都往里面扔,所有软件的缓存目录都往里面扔,微信、QQ的聊天记录往里面扔。我以前是用一个闲置的机械硬盘来充当“杂务盘”的,但后来发现机械硬盘调取微信和QQ聊天记录的时候反应速度很拉胯,所以现在干脆也换成了固态硬盘。
一个2T容量的海康威视C2000PRO,给新机当系统盘以及存放常用乱七八糟的日常软件以及工程文件以及存放游戏娱乐文件。海康威视近年来品质下降所以口碑不好,但我这个C2000PRO是当年他们推出的第一代,用的是Intel生产、紫光封装的芯片颗粒。他们后来的产品偷换芯片把品牌信誉给败光了,但这第一代的品质还是很稳的。系统、日常软件、工程文件以及游戏,这些东西的运行不需要太顶级的硬盘性能,PCIE3.0X4带宽的C2000PRO足够应付了。
四个1T容量的三星PM961,装在一个“佳翼X4X4”的扩展卡上面。我以前是用这四个固态硬盘组建“带区卷”(raid0阵列)跑音色库的。但是后来发现,固态硬盘组建阵列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阵列虽然能够让连续读写性能倍增,但音源其实发挥不出来——音色采样的运行其实更考验硬盘的4K性能,然而raid0阵列并不能提升4K读取性能,甚至还会因为多个硬盘需要互相步调一致而导致4K性能有所下降。。。。所以这一次我不再组建阵列,而是拆回四个分区,连同新买的两个新硬盘一起,把所有需要DFD(硬盘直读)功能的音色采样库分散到这多个硬盘里存放和运行,应该可以获得更好的运行性能。具体操作我将会开个新帖详细描述一下。


关于电源:
海韵是全世界口碑最好的电源品牌之一,其实人们普遍推崇的海盗船的高端电源也是海韵代工的。所以直接买海韵的产品最实在。


关于CPU散热器:
利民跟海韵类似,也是品质有口皆碑的品牌。i9-13900K发热有点猛,风冷可能压不住,所以买的360水冷(应该基本上没人用风冷来压13900K吧??)另外,利民的水冷散热器有一个优点——他们承诺,一旦他们的水冷散热器因为意外漏水而导致电脑损毁,那么被损毁的其他电脑元件他们也会负责赔偿。这一点很重要!有些水冷品牌,漏水的话他们只会赔水冷散热器本身,这怎么可能让人放心?
然而我其实用不着太顶级的水冷。利民有售价一千多的顶级360水冷散热器,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去购买。顶级散热器所谓的“压住温度”的标准是CPU全核满载烤机,然而实际使用中CPU几乎不可能有全核满载的机会。做音乐的时候CPU利用率其实更低,上面说过了,大核一半摸鱼,小核全部躺平~~~~~所以根本就不会有太高的发热量,给它装个500多块钱的普通360水冷就已经够给它面子了(我现在甚至怀疑风冷散热器都足以应付规模不大的音频工作)。而且,顶级水冷的冷排组件很厚,装机的时候可能会挡住主板顶部的接口。


关于机箱:
看了好几天,现在最新的那些机箱,要么是全玻璃“海景房”花里胡哨却不实用,要么就是很严肃的工作站、服务器、工控机箱,看起来有些乏味。所以最后还是觉得老机箱就挺好的,擦擦干净继续用吧~~~~同时买了个较小尺寸的新机箱把老机的主板电源挪过去重新攒起来放客厅给家里人用。
不过我那个怒舰DX7机箱确实太老了,关键是它的四个光驱位这年头是真没啥卵用了,所以需要改进一下。我在网上买了两个光驱位金属网格挡板替换掉了它原来的光驱位挡板,这样光驱位就可以用来进风。然后我又买了个光驱位支架,竖着装进光驱舱,就可以在上面安装一个120mm的进气风扇,用来加强进风给主板和内存散热。一番改造下来,效果还不错。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3-2-24 06:08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694
#2 23-2-18 18:16
黑不溜秋小影子 发表于 23-2-18 16:54
感谢南宫老师分享

有两个问题/建议想请教一下:

1,“佳翼X4X4”这个扩展卡,他的插脚是X16的形状,但它其实只有PCIE 3.0 X8的真实带宽。不过这年头,大部分主板上面X8的接口也会给你做成X16样子的槽。具体需要看你的主板的说明书,确定找到至少X8通道的槽来插(有些主板,X4的接口也给你做成X16的唬人样子)。把它插在X16的槽上也不是不行,就是浪费插槽一半带宽~~~

2,买1000W是为了稳。因为电脑在工作的时候,有时会有突发的瞬间高峰值功耗,所以如果你卡着实际需要的功耗去买电源的话,遇到这种瞬间高峰值就有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一般是计算一下各部件的满载功耗再X2或者X3/2,给它留足余力。而且,如果能让电源大部分情况下维持较低负载的话,好一点的电源的风扇动态控制功能会让风扇维持静音低转速甚至干脆不转。
观众反应
:学到了 多谢南宫老师

7694
#3 23-2-18 18:20
心在琴弦的梦 发表于 23-2-18 17:18
专业!有个问题,芝奇内存和cpu兼容问题有没有考虑一下

我是先选好主板,再去华硕官网查了它的内存兼容列表再决定内存型号的。
https://rog.asus.com.cn/motherbo ... elpdesk_qvl_memory/

不过这个列表有点误导性~~~~因为芝奇位列前面几页的那几种特别高频的牛逼型号,它们只是送交华硕通过了兼容性测试,但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市零售——买不到!截止到我购买的时候,能买到的最好的32X2的内存就是我这对了。


7694
#4 23-2-18 18:48
laolang 发表于 23-2-18 18:12
配置可以,显卡一言难尽。64g内存是起步,96k64bit多轨录音混音想低延迟,恐怕难当重任,加点效果插件就基 ...

还行吧。。。我这里录贴唱比较多。13900K应付96/64的贴唱录音混音轻松愉快~~~~实际上我这几天给某个单位录的多人合唱,混音的时候尝试过把所有用到的肥波效果器的超采样都开到顶(L2限制器甚至开到了32倍超采样),256buffer下(延迟4点几毫秒)也没爆音卡顿~~~~搁以前的机子,根本就跑不动了。

7694
#5 23-2-18 20:10
xiaobaitu 发表于 23-2-18 19:18
请问南宫你的这个电脑,音频加各种发送加各种总线,2441下,150到200轨,主流插件,混音只用CPU,可以完成 ...

我没有做过那么多轨数的混音。
不过我可以搞个工程测试一下。


96KHZ/64bit符点的工程精度,声卡buffer256(延迟4点几毫秒)弄200个mono轨,每一轨都有声音,每一轨都加载一个肥波的PRO-MB多段压缩器(随便选一个母带处理预置),不开超采样的情况下,200轨音频同时播放轻松愉快。


同样这200轨,每一轨的PRO-MB的超采样都开到2X,依然毫无卡顿,但已经能看到CPU负载过半了。



然后同样这200轨,把每一轨的PRO-MB的超采样都开到4X,这回就比较有挑战性了,CPU负载到了80%多接近90%


但是声音仍然顺畅没有爆音卡顿!而且cubase的F12性能检测显示依然能hold的住!



我想这应该可以说明问题了吧?要知道,就算200轨的真实混音,也不见得这200轨都一直有声音在响吧?(没有声音的时候,效果器就会暂时摸鱼)




另外,通过这次试验我给自己纠正了一个认知:之前看到CPU很多核心线程在摸鱼~~~~原来不是因为13900K不牛逼,而是因为我不够牛逼做的工程轨数太少了。。。。这个200轨的工程一播放,所有核心线程全都跑起来了——可喜可贺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694
#6 23-2-18 20:36
32768 发表于 23-2-18 20:24
不错不错,这个配置没毛病

我就想知道这200轨占用率90%左右时,AIDA64里CPU实际功耗是多少?



播放工程的时候,最上面“中央处理器”那一栏,显示的功耗高低来回跳,最低有十几的,最高有330多的,一秒一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694
#7 23-2-18 20:37
32768 发表于 23-2-18 20:28
另外还想知道,只导出一轨441立体声,2个小时长,什么插件都不挂,CPU占用率是多少

很低~~~一个核心满载,其他的在摸鱼。。。。

我刚才试着把那个200轨的鬼畜工程导出,会有20来个核心满载,其他的摸鱼~~~~(播放工程的时候会全都负载起来)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3-2-18 20:39 编辑

7694
#8 23-2-18 20:42
32768 发表于 23-2-18 20:28
另外还想知道,只导出一轨441立体声,2个小时长,什么插件都不挂,CPU占用率是多少

唉不对啊~~~

你问的问题有歧义:你说的“只导出一轨”,是指你这个工程里只有一轨,还是你要导出的结果只要一轨?

7694
#9 23-2-18 21:00
刺绣哒 发表于 23-2-18 19:04
如果想要有M.2接口的SSD,7个位置,主板还自带雷电接口的,
目前找了下只有微星的Z790 GODLIKE。
华硕的 ...

Z790 GODLIKE那个主板我看了。。。

价格就让人蛋疼。。。。接近9000.。。。。

而且,虽然它支持的板载M2接口足足有七个之多,但其实对我个人来说不够理想。

因为如果把七个板载M2接口全都插满的话,那么第二条PCIE插槽和一部分SATA接口就会失效。

而我用佳翼扩展卡配合Z790 HERO的PCIE插槽可以扩展出更多M2接口~~~~虽然佳翼扩展卡插上的M2接口的总带宽是瘸腿的,但用来跑音色库的时候,硬盘的总带宽其实根本跑不满,会受到4K瓶颈的限制。而我试验过,用我那个佳翼X4X4扩展卡插接的4个M2硬盘,四个硬盘同时跑分,4K性能全都满血。连续读写性能虽然只有满血的一半但用来跑音色库的时候连续读写带宽其实意义不大。

7694
#10 23-2-18 21:06
鲜桃仁 发表于 23-2-18 20:51
南宫老师最后一共花了多少银子,不算利旧

18000+

7694
#11 23-2-18 21:15
win365 发表于 23-2-18 19:02
真挺好,感谢分享~就是个人觉得机箱有些花哨,记得网上有那种静音机箱呀。

我不需要静音机箱——我对噪声不那么敏感。实际上,我为了抽烟,头顶上有一个24小时嗷嗷转的抽风机,比电脑吵多了。

这个机箱很大很好用的。它的尺寸就会让来录音的客户小小震撼一下。而它的侧板分前后两截,前端侧盖板很容易取下来,里面有一排3.5硬盘安装位,其中有两个是支持热插拔的,我刚好平时会有两个用来存放备份的机械硬盘需要时不时的插拔使用。

唯一的缺点就是设计思路太老了,光驱舱有点碍事,不过被我花了点小心思改造解决了。

7694
#12 23-2-18 22:12
刺绣哒 发表于 23-2-18 21:54
学习了,也就是加载音色插件的时候,是靠固态硬盘的4K读写速度来决定的吗?

那连续读取速度7000MB/S的 ...

没错,这个连续读取7000/S,就是忽悠你的~~~实际使用中,除非你每天都需要大量拷贝大块头文件(例如高清电影),否则这个7000/S的连续速度就只是跑跑分看个乐呵罢了~~~

真正影响固态硬盘用户体验的,其实是4K性能(读写大量小文件的效率)。但是固态硬盘的技术其实一直进步很缓慢,想要大幅度提升4K性能是很困难的,于是硬盘厂商就拼命鼓吹连续读写性能来装B~~~(其实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另外纠正你一个认知误区——我们千方百计的搞更快的硬盘,目的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加载音色快几秒”,实际上加载的时候快一点慢一点都不耽误干活,顶多影响一点点心情~~~

我们搞更快速的固态硬盘,其实是为了“跑”音色。因为大块头的音色是有“DFD硬盘直读”功能的——加载进内存的其实只是每个采样的音头而已,完整的声音数据是在播放工程的同时,采样器软件实时去硬盘上寻找和读取的。所以,如果编曲工程做的很大,工程播放的时候对硬盘的读取性能要求就会很高,而音色采样往往都是一些很零碎的数据,所以4K性能就更重要了。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3-2-18 22:25 编辑

7694
#13 23-2-18 23:11
32768 发表于 23-2-18 22:56
那奇怪,为啥我的10代i9导出一轨都不会一个核心满载,大概能做到8个核心80%占用率

我跟他说的是单轨的导出。。。。

如果是那个200轨的工程直接导出,会有20来个核心满载,其他摸鱼。。。。

7694
#14 23-2-18 23:15
刺绣哒 发表于 23-2-18 22:35
照这样的话,其实可以不用等pcie5.0的固态了?

看了报道,5.0的固态连续读取可以提升到最大14G/S,但 ...

确实不用太期待5.0硬盘的连续读写性能提升——因为实用意义不大。

迄今为止,真正在4K性能上有“降维打击”的,只有Intel的傲腾硬盘,跟市面上其他的固态硬盘相比,傲腾的4K性能可以说丧心病狂。

可惜因为生产成本太高而且买的人不多(因为太贵了),结果Intel自己放弃了傲腾的生产线,不做了。。。。

7694
#15 23-2-18 23:46
心在琴弦的梦 发表于 23-2-18 23:19
用什么软件测的功耗?

aida64
计算机——传感器——列表最下面。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3-2-19 01:32 编辑
观众反应
:谢谢,我试了没有中央处理器功耗,收费软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