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新闻] 图文详解 RED ONE 画质为什么可以蔑视 sony松下

( 20 )
12
 
[收藏]
-  第 1 页  -
#1 09-4-1 17:22

图文详解 RED ONE 画质为什么可以蔑视 sony松下


5179
购买主题 已有 4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 积分 才能浏览

5179
#2 09-4-1 17:42
首先..我们来实验下提亮画面........注意红色方框

当当当......结果出来了,原来果然不是美女,是欧巴桑阿姨..................囧倒....
原谅我吧,为了省钱,残忍的让观众受苦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观众反应
:这女的真老!

5179
#3 09-4-1 17:43
于是又会有人问了......这算什么?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啊..... 恩.是啊......可是下面这个调整.就有点意思了请看,我们把曲线调整一下.....会发现...............原来有很多细节在里面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179
#4 09-4-1 17:43
这还不算.咱们再变态一点.................


怎么样?尖叫吧..................神奇吧?

请问sony 松下那一台摄像机能把这样曝光情况下背景中的细节找回来????

如果有(时间限制在今天以前),我就把那台机器当众磨成粉吃下去(本人不承担机器购买费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179
#5 09-4-1 17:44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已经看出..... red的录制格式和以前我们的摄像机领域的格式有了很大的不同.
套用我以前的一句话: 所见并非所得
它能录制更多的细节,在后期处理中表现出强大的还原能力.
从这一点来讲,具备了胶片的特性.(关于技术参数,其实大家可以寻找RAW格式的参数,Red 的R3D就是连续的RAW文件)
而最强的一点就是,具备如此之高细节还原和分辨率的R3D格式,居然码率只有区区36MB/s
之前还有人抨击redone的录制格式.码率低,图像一定不好. 可是事实上........这个图像质量早已完全超越了之前动则100Mb/s的那些高清格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科技的进步啊!!! 这样的话.,我们只要一个320G的硬盘,就可以保存2个小时4K分辨率的高质量素材......太省钱了. 这给后期制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

个人认为唯一一遗憾就是我们不能在软件中生成R3D格式......最终成片如果需要转换,还得变成巨大的DPX TGA之类.......

[ 本帖最后由 blue7 于 09-4-6 16:40 编辑 ]

5179
#6 09-4-1 17:47
下面是多图表现 red one强大的宽容度表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179
#7 09-4-1 18:17
R3d格式默认会出现4个不同分辨率的mov格式,
安装 RED的支持的软件FCP就可以剪辑,看系统选择不同的分辨率就行了。

5179
#8 09-4-1 18:22
下面展示后期调整不同色温所出现的画面色彩变化


这些色彩调整,只需要.....敲入不同的色温值...仅此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179
#9 09-4-1 20:56
这个问题问得好.

胶片的优势不外乎几点:

1:清晰度 2:宽容度 3:色彩还原


下面请我引用老外的文章作回答

和胶片一样的性质,S35mm的胶片可以拍摄S16mm大小的胶片,那么4k的也可以用来拍摄2k的画面。从我们开始讨论胶片时,这很容易通过4k分配2k来联想到S35mm可以分配S16mm。也就是说S35mm的胶片约是S16mm胶片表面积的4倍,之后会揭晓。

  由于现在标准的扫描35mm的胶片使用2k,以下是一些例子。




  这些图片是用 Kodak的5218生胶片拍摄的,然后用2k扫描出来的。以上照片聚集了在用Photoshop里2k的DPX文件,你可以看到剪切下来的100%图像,甚至在2k的情况下粒子结构也是很显而易见的。虽然5218的胶片材料很快,但是扫描出来还是很模糊, 所以当胶片出现粒子,这个画面会显得十分尖锐。锐聚焦的区域非常的清晰,这是才是我们要的图片。

  当这些扫描出来的图像看上去很好了,一些胶片的弱点也显现出来。2k的分辨率不能真正的显示出独立粒子的细节方面,正如显示出随机噪音一样。在这些100%的剪切中不能真的看到胶片颗粒。

  如果用4k扫描,数据传输率会是巨大的,但是图像的质量是极其好的。现在我们还没能用4k来扫描35mm的胶片,但是可以用2k来扫描S16mm的胶片。这里剪切的分辨率会和4k扫描S35mm的一样。

  记得S35mm的胶片是S16mm胶片的4倍,同样4k的大小是2k的4倍。那么按照这样的算法,一个2k扫描S16mm的粒子细部和4k扫描35mm胶片的细部是一样的。记住这些,然后看看以下两个测试。





  这些都是用35mm的胶片拍摄的,拍摄这些测试的图片是在相似的灯光条件下使用同一个镜头,把35mm prime用在S16mm的摄影机上了。

  看到100%的剪切就可以说明问题了,颗粒结构更明显了,而且总体的锐度和细部有所减少

数码电影

  不同于胶片,数码电影不是靠粒子工作。 4K拍摄的会明显比4k扫描胶片出来的效果更尖锐,您可以看到以下的示例。






  这些基本上可以说明一些了吧,这些图像都避免了噪声和各种粒子。这张用4k拍摄的图片远优于S16mm拍摄用2k扫描的效果[等同于4k扫描S35mm]。

格式

  虽然Mysterium™有一个4520 x 2540的动态像素矩阵,不是生成所有的格式都一样的。使用REDONE的好处之一就是使用一个感光器就可以拍摄成许多不同的格式。以下是这些可用的格式:

  Super 35mm 感光区域

  2540p
  24.4mm x 13.7mm
  35mm 感光区域
  4k
  22.2mm x 12.6mm
  Super 16mm 感光区域
  2k
  11.1mm x 6.3mm
  2/3"[1.693mm]B4感光区域
  1080p
  10.4mm x 5.9mm

  许多人都把S35mm和35mm的电影格式和满格的35mm静态格式相混淆。满格的35mm静态格式是36.0mm x 24.0mm,非常类似于VistaVision电影格式。几乎现在每个影片的拍摄都是用35mm或S35mm负相区。相对RED讨论的所有格式的比较,可以看到以下的图片。



  要注意“Arri Standard 35mm”不在图的中央,所以相对其他格式的尺寸,它不能被对比,也就是说它的尺寸相比其他格式的尺寸明显小了,请不要用这个垂直线作为相差距离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Arri 标准 35mm”区不在这条轴上。

  除了以上描述的格式,还加了Canon的1.6的剪切数字单反格式Nikon的35mm数字单反格式。Canon和Nikon的数字单反格式有点类似于用Mysterium™的35mm成像格式。不同格式都有不同的视域和景深特性。
  关键是RED的4k感光区域[这个区域通常表述为35mm而不是S35mm]仅仅在周边与Arri的S35mm的区域不同。RED的S35mm 4.5k感光区域实际上要大于Arri的S35mm的区域。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关4k感光区域的RED “35mm”的清晰度和我们过去所说的标准的35mm或学术的35mm有很大的不同。RED 的4k“35mm”的感光区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接近于胶片的S35mm格式。

  Mysterium™ 是通过“剪切”自身的感光区域来拍摄更小的格式。如果使用S16mm的感光区域来拍2k,只有感光的区域才能有效。外部的区域[用S16mm的镜头在35mm不会使用到的区域]将会被忽略。这就是“剪切”的意思,拍剪切的2k就像拍S16mm的2k一样。

5179
#10 09-4-1 21:14
上面的文章你就会明白,35mm胶片和red one的4K 素材相比,清晰度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而宽容度来说,就我所知胶片是7档光圈  ,而red one是5档

但是....................胶片最麻烦的是后期,冲洗复制过一次的胶片就没有7档的宽容度了....

这个7档仅限于原始母带,而电影貌似是不会用母带作处理的,只会复制一个中间片作处理....

然后再处理......最终电影的成片,也就是5档的水平.

从这一点来说,胶片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请不要忘记:

     每一盘胶片的色彩都是有偏差的,冲洗和配光等工艺非常复杂.

这直接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开销.-一盘胶片6- 7分钟 需要1600元-1700元人民币,冲洗费用差不多也是2000元左右一盘.
拍摄一个3-5分钟的小片子,按照使用10盘胶片来算,胶片和冲洗费用就需要4万左右,然后需要使用胶转磁设备调色和转磁,每小时2000元,
10盘胶片至少需要10小时以上..........于是又是2万元没了..............

而 red的出现,让胶片洗印厂将直接关门..........因为你只要带个小硬盘,就能把你的片子烤出来,然后直接在现场剪辑.........

这是科学的巨大进步...............多么可怕的进步............

5179
#11 09-4-1 21:18
最后一个胶片的优势就剩下色彩了.........

现在还有人说数码相机的色彩不好么?.................就算是有,也快到了人眼不可察觉了..........

而且后期处理色彩本来就是数字的优势................处理过之后,真的区别很小了

5179
#12 09-4-1 23:11
慢慢等........明天再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