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教程] 声音的记忆

( 204 )
 
[收藏]
-  第 11 页  -

32
#151 11-1-3 13:42
对了,差点忘说了,由于看到了这篇文章,我决定以后常来这里,

是的、、、、其实这的确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我感觉还是和各位同志有一些关系


比如、、、、你可能又多了一个谩骂的对象、、、、尽管你这么做,我无能为力,但我还是要发扬楼主的精神,尽量的挽救你

32
#152 11-1-3 15:45
更有意义的补充:


混音在某种程度上和声音的物理特性息息相关,而编曲首先要考虑音乐和情感等艺术性及理论科学性而后兼顾物理性,当然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的(有时不完全是进步)但人们对音乐带来的主观感受是不变的(这么说不够严谨,大致意思是其中的心理效应原理是不变的),而风格只是便于归纳和说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时代也不能改变人的物理性,那么下面的问题就变的很关键了。编曲在做什么,音乐、技术、音频、美学、和声、对位、曲式、赋格、乐器法、软件、音源、midi、声卡、内存、耳朵、心理学、精神、神经、怎么了、为什么、贝多芬、市场、需求、爱好、性格、品味、90年代、60S、结构、种类、钱、要什么、什么是、戒烟、性、我们、谁、阿拉伯、数字、音阶、谱子、笔、铅笔、学院、业余、职业、事业、在哪里、怎么办、声学、版本、ctrl+Z,,,算了、jixv、爱听、低音、441.076HZ 。(上面排比的词没有意义只是凑字数)接着说,确切的说是编曲的目的是什么、、、、、、有这样一种声音:编曲是为了让音乐能够被人听到(音乐的目的在这里不探讨了、、、、、是由于写不下)。基于此而产生的技术手段,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初衷而不断被完善。所以必须把它归为具有科学性,才有便于交流和传承。(即,能够量化)也就是细分照成的,技术细分,工种细分,受众细分。所以从美学角度探讨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但遗憾的是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非常的失败,原因有:1 过于强调继承而完全没有发展。 2分析对待问题的角度严重混淆 3 没人性(表情略)所以,我们要自学成才。但其实成才不是目的,因为才得标准时什么很模糊、、、、、不写了,原因:累了
观众反应

32
#153 11-1-3 15:48
补充一下:我的“更有意义的补充”不是对楼主的补充,而是对我以上没有意义的回复的补充。

32
#154 11-1-3 15:49
对待这篇文章的态度很明确:从美学角度探讨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29
#155 11-1-4 01:14

426
#156 11-2-28 16:00
确实考虑的层次不一样
致敬!

119
#157 11-4-1 12:36
一个字:震撼哪!!

4
#158 11-5-15 01:54

老师,我非常能理解你在说什么

20多年来学习音乐理论、古典音乐,从很小练乐器,终于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主要是具体得一个方面,之前对作曲四大件的配器感兴趣,喜欢听交响乐队的排练,可能这是我最终确定我爱编曲的前兆,由于当时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配器的过程和演奏是需要乐队来实现的,但我们没有如此真实的条件,但现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多大规模的乐队阵容、不同的乐队形式等等,要多少有多少,想想咋就咋哈哈!通过日韩流行音乐扒带,我开始对如何理性的听古典音乐甚至有了研究逻辑思维的兴趣、如何听一场音乐会(交响乐队),比如闭上眼睛听某个声部,开始产生好奇心,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答案,学习真的不是千篇一律,我非常赞同,你说的无规则遇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最实际的对于我们编曲爱好者的帮助,语句开始不太通顺,因为困了!

94
#159 11-5-16 21:18
说的很棒

14
#160 11-7-24 18:59

110
#161 11-10-28 08:25
秦四风老师说话非常的有逻辑哦,感觉好像学物理的哲学大师,看着有味道,有思想。赞!

94
#162 12-11-4 02:30

诗意隆隆。

画虎没画好
画出一个猫
其实你这个猫也不太像猫
有点像猫头鹰
当然谁都知道长相与猫头鹰最接近的其实是人类
同样
谁会注意一个头发凌乱的人穿着肥大的裤子
其实是一个刚睡醒的插秧者
在大城市里
你也许会认为他是一个街舞演员呢

94
#163 12-11-4 02:35
画面感。
舒服极了。

34
#164 12-11-6 17:48
编曲的感觉 看着有同感就是没抓牢,~呵呵    继续。。。。

6
#165 12-11-7 00:52
说的真好  有时候觉得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遇到很多瓶颈  但是有了方向以后   又能上一个台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