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转贴] “混音秘籍”之:伺候好你的低音

( 28 )
12
 
[收藏]
-  第 1 页  -

53
#1 12-10-26 11:37

“混音秘籍”之:伺候好你的低音

“低音”是混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又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这篇文章骑士就来带大家学习如何“伺候”好你的低音,让你的混音更完美。
一。低音的重要性
很多朋友在混音的时候,把精力和耳朵都用在中高频上,花大量时间在中高频的均衡、声像、混响、压缩的调整上,但往往混出来的作品,最终怎么听都觉得还是有欠缺,其实这里面最大的瓶颈往往就来自于低频!
我们在听音乐时,的确很容易会被音乐中“华丽的高音,结实的中音”所吸引,而往往忽略了低音。但作为一个混音的标准来看,低频却绝对不可忽略----甚至,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最高的层面去对待。低频部分如果缩混做的好,构成一个丰满又立体的低频基础,那么中高频部分只要没有太大的漏洞,整曲就很容易混的很漂亮,但如果低频失败了,即使你花再多时间,也无法弥补的。
二。低音的组成
一提到音乐中的低频,很多朋友总会马上想到贝司和架子鼓中的底鼓。其实除了这两个,还有很多乐器也有低频部分,而且相比底鼓,它们更值得关注!
比如钢琴、大提琴、大管、黑管、圆号、大号、竖琴、低音萨克斯。。。还有很多合成器音色。。。还有人声------特别是男低音、女低音。

为什么说这些低频部分更值得关注呢?因为和底鼓比起来,它们如果没混好,对歌曲的听感的破坏更大!因为底鼓本身是个节奏乐器,没有明显的音高,而且其音高也没变化。而钢琴、大提琴、贝司等都是旋律性乐器,它们除了填充了歌曲的低频声部,更用音符吸引人耳的分辨。这些低音乐器如果没做到合理的处理,那么会搅乱整个歌曲的听感,并对人耳更为敏感的中高频段产生混淆。
三。低音的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对低音进行混音处理时,都要注意哪些方面。
1。首先,我们要考虑低频各声部的“声像”处理。声像定位和分布是我们首先要确定的第一步!有一条理论相信大家都知道----“低频的声像不明显”,这句话没错,但我们也要明白,低频声像定位的确没有中高频那么明显,但这种不明显只是相对的。只要是声音,那么就可以定位它的声像
常见的作法是将贝司和底鼓的PAN放在正中间,当然你也绝对可以将底鼓向左或右偏一些。而大提琴、钢琴、管乐器等的低声部则一定要慎重考虑,建议在为它们定位前,你可以先在脑子里或在纸上构画一下整个歌曲中所有乐器的摆位图,然后通过调节PAN,将它们放在正确的位置。
2。下来,我们就该把低频部分的乐器进行频率上的划分,从频段上将它们分到不同区域。这样它们在整个低频范围内可以减少打架的机会,彼此能更清晰一些,又会融合的更好!这个步骤是需要很细致的调整的,除了利用你的耳朵和经验以外,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频谱分析软件来做更好的判断。
一般的做法,都是先来调整底鼓和贝司的均衡,让它们在重要频点上有不同的侧重。
通常底鼓的频谱在60----150Hz部分表现节奏的力度,和低频的丰满度,而鼓皮和鼓腔的泛音则出现在5000Hz以上高频区了。
而电贝司在80----240Hz范围内表现其低音的丰满度(当然,这个具体的范围也取决于你的琴的音色特征),而在600Hz----1000Hz的中频区去表现力度。
所以我们可以稍微突出底鼓的主频点,而贝司在其余频段出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调整好底鼓和贝司后,只是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工作,如果歌曲里有钢琴和大提琴等低音乐器的话,则它们的均衡处理将需要更为细致。
以钢琴为例,如果单独拉出来听,肯定要求低、中、高都比较饱满,但放到整体里,可能就需要对其低频部分进行衰减-----这样的目的,除了因为钢琴和贝司是旋律乐器,在听感上会有相互影响之外,还因为钢琴的演奏有很明显的延音和泛音,这一点和贝司相似。这样假如我们想要对这两个乐器都突出的话,则很容易造成歌曲低频的混浊。大提琴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对于低音的旋律乐器更需要细致的调节----当然也不要因噎废食,过分的衰减则会造成音色失真了。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各自突出自己的频点!必要的时候借助频谱分析软件吧。
我给出一个部分低频乐器的“频率特性表”,供大家参考。当然这里面的乐器种类也并不齐全,只包括了常见一些乐器。这些数字不能完全照搬,因为同一种乐器,如果型号不同其频谱范围也都不同,这个只做为参考,具体操作的时候还要借助你的耳朵和相关仪器。
乐器
频率特性
乐器
频率特性
钢琴基音:27---4186Hz圆号基音:62---700Hz
大提琴基音:65---520Hz大号基音:29---2000Hz
底鼓基音:40---5000Hz竖琴基音:33---3136Hz
贝司提琴基音:41---262Hz低音萨克斯基音:55---293Hz

3。其次,另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低频的“动态”处理。很多朋友在做Master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混出来的作品响度太小,可又总提不上去-----用Normalize已经没有可提升的空间,而加压缩或限制器也只能提升有限的响度,而且很容易就出现过载的信号失真。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原始混音中的低频部分太强,造成整体电平不能提升,且一般“破”也都是先破低频。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的朋友发现了问题之后,选择的办法就是在多轨状态下衰减低频的音量,比如减小贝司和底鼓的电平。这样貌似有改善的作用,但请注意,这种调整的结果通常是可怕的!因为一首歌里某个低频乐器的电平往往不是均匀的,总是有一个动态起伏的范围。我们减小其电平可能对于其最大振幅来说刚合适,但原来比较小的部分就会听不见了!!所以只靠动音量推子绝对不是解决的办法。
正确的方式很简单:动态的问题一定要靠动态效果器来解决----也就是压缩、限制这样的效果器。
对动态有过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当我们对一段音频信号通过推子来衰减电平时,所有的信号会按照同样的dB减弱。但如果是加一个压缩效果器,则会使得大电平信号(高于压缩Threshold值的部分)减弱,而小电平信号(低于压缩Threshold值的部分)则不会改变。正是由于压缩器这个特性,我们对低频乐器进行压缩处理,可以减少低频的动态范围,把低频信号集中起来------这样既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的响度,又不会造成歌曲中各频段可能出现的失衡现象。
同样,在Master的时候,如果整体的低频部分出现过强信号,无法提升整体响度,很多朋友会选择利用EQ来衰减低频部分的电平-------这样当然可以让你获得进一步提升整体电平的权利,但带来的弊端是使得音乐的整体失衡,造成低频较空的现象:音乐会显得“干”、“薄”,缺少厚度,不饱满,经常会得不偿失。
为了得到一个大的响度,很多人绞尽脑汁,但生产的依然是恶劣的Master结果!根据我听过很多网上朋友的作品得出了一点经验------大多数不合格的Master其恶劣之处都体现在这2点:

A。为了追求大响度,使得低频部分严重削峰,音乐的低音浑浊,且一旦用高分贝来听就容易出现听觉过载。
B。为了追求大响度,低频部分被用EQ严重衰减,音乐又干又涩,一旦用高分贝来听就忍不住要捂耳朵。

这两种恶果的造成,都是因为在Master时没有对低频部分进行正确的处理。这样使得越追求大响度,最终反而响度还上不去。因为一首歌的响度,和其低频部分的比例是否合适,具有直接关系!那么在Master时候面对低频出现过强信号该怎么处理呢?
老办法,还是用动态效果器!不过这里我们要用的动态效果器并不是要对音乐整体进行动态处理,而只是处理其低频的部分,所以那些常见的单段压缩&限制器------比如Waves L2、T-RACKS什么的-----就用不上了。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用多段动态处理效果器,比如Waves LinMB、L3 MultiMaxmizer等,另外我推荐Waves C1 COM-SC这个压缩器,这个SIDE-CHAIN压缩器也可以通过调节将低频的动态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当我们将音乐低频部分的动态进行合理的缩小之后,整体的响度就很容易推上去了。而且这样,中高频乐器的动态起伏也会更容易控制和体现了!
4。低频的混响处理。低频乐器的混响加不加?加多少?这些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疑惑。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第一个问题很简单:该加的时候就加,不该加的时候就别加-----一切取决于你的乐器音色和编曲风格!
先说第一点:以底鼓为例,如果你的录音音色本身很饱满,又能和音乐比较好的融合,那么就不要加混响,否则一定会带来恶果。但如果本身录完的信号非常干巴巴,而且很“硬”,放在音乐里格外突兀,而且这样的听觉又不是你想要的风格,那么你就可以加混响来让它更好的融在音乐里。而贝司和其他低音乐器也是一样的处理!
再来说第2点:有些风格的音乐,需要低频部分有明显的混响。特别是一些注重氛围的音乐如Ambient、World Music,还有一些类似恐怖片的配乐等,那就不要吝惜你的混响!但还有很多风格的音乐不需要低频出现混响,它们需要一个干净、清晰的低音,那么我们就不一定非要加混响了。
第二个问题,混响该加多少?除去我刚讲的几种特殊风格外,对于大多数流行音乐领域(包括主流摇滚乐),如果在低音上加混响,这个量通常宜少不宜多。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低音本身是很容易模糊的,而增加混响会加剧这种模糊。特比是当多个低音乐器的混响声搀和在一起,歌曲的低频就容易变成嗡嗡一片的马蜂窝了。而且很多乐器在低频部分会有泛音,而低频泛音上如果加了过多的混响不会让你觉得悦耳-----这一点和高频泛音不太一样,后者加混响往往会更好听。
5。低频的延音处理。很多低频乐器有很明显的延音,比如大家重视的贝司、底鼓都如此。当低频乐器以表现“节奏”为主时,过多的低频延音可能会让歌曲的节奏不够干净利落,甚至出现“乱拍”的现象!
这个现象非常普遍,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所以,假如歌曲里的底鼓和贝司主要目的是作为节奏乐器(当然,底鼓基本上也只作为节奏乐器来用),你在混音的时候,很可能会需要对其延音进行缩短!这个缩短用什么方法实现呢?第一:利用软件的剪接功能,拿鼠标将多余的延音Cut掉。第二:利用一些效果器,比如“门(Gate)”。因为通常延音的电平都是越来越小,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合适的阙值,将低于它的延音信号“拒之门外”,也就起到了切除多余延音的目的。
观众反应
mao

2030
#2 12-10-26 11:45
看了之后 增加了点知识!

724
#3 12-10-26 11:47
好東西喎~~~~~

53
#4 12-10-26 11:55
希望对大家有用

1084
#5 12-10-26 11:57
夜晚的骑士 写的?

53
#6 12-10-26 12:03
原帖如果不爱 于 12-10-26 11:57 发表夜晚的骑士 写的?

你好,是的,我转过来的,希望能帮到论坛才入门的朋友。

536
#7 12-10-26 12:25
学习

1385
#8 12-10-26 12:25
楼主转帖很积极啊。

985
#9 12-10-26 13:23

回复 15897883196 在 #6 的 pid=3621578 的贴子

注明一下啊 尊重下原作者 内容倒是很好

53
#10 12-10-26 13:43
原帖 由 15897883196 于 12-10-26 12:03 发表你好,是的,我转过来的,希望能帮到论坛才入门的朋友。

谢谢您的建议,我记住了。

79
#11 12-10-27 03:15
我一般都简单粗暴的切掉50以下

2
#12 12-10-27 11:05
谢谢,增长知识

23
#13 12-11-3 11:17

有没有人声的调节

有没有人声的调节

2300
#14 12-11-3 11:35

回复 15897883196 在 #1 的 pid=3621527 的贴子

作者:夜晚的骑士(曹石)前绿洲音乐网站长,现黑撒乐队主唱

2300
#15 12-11-3 11:35

回复 15897883196 在 #1 的 pid=3621527 的贴子

作者:夜晚的骑士(曹石)前绿洲音乐网站长,现黑撒乐队主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