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新闻] Solitaire 近场监听级主动式喇叭

( 35 )
 
[收藏]
-  第 2 页  -

6
#16 07-8-2 15:20
终于可以回了
我是MidiMallPaul Fang
这款喇叭的背面是3对配对的铝壳功率晶体,一对给高音单体,两对给低音单体
提供A类(Class A)75瓦的推力。
喇叭的反射孔在背面。
双腔体设计跟气流应该没有绝对的关系
初次用简体回,语意不通顺之处尚祈见谅

3777
#17 07-8-2 15:52
多少钱?

6
#18 07-8-2 21:46
应该会在RMB12000以内

1769
#19 07-8-3 10:58
应该会在RMB12000以内   

5179
#20 07-8-3 23:13
看这个元件就知道不会便宜.............
个人感觉有点卖给发烧友为主要目的的意思,,,,,,,,

6
#21 07-8-7 06:39
要与大家分享的,不是Solitaire reference 5A在电路以及用料上有何过人之处,也不是它的推力与响应有多么完美...等。

再多的理论,再怎样杰出的设计与先进的技术,最终是要回归到它的结果,也就是声音的讯号由进至出,音乐与声响透过喇叭传递至耳朵之后,耳朵听到的是什么?
相信幕后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有很多经验都与我雷同,是一路买过来的,看频率响应的曲线、看每个特性与规格、看哪些知名的人士用过或是代言...等,然后买了很多器材,钻研了许久之后,才发现一切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的耳朵来决定。而"耳力"的训练确实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但偏偏所有的乐器,除了有共鸣箱()的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以外,都还是得靠喇叭来发声。
在我们播放声音的过程中,每一个设备、每一套软件乃至每一条线,都会影响声音,而喇叭所播放出来的,是这整个流程所产生的结果,我们所听到的音乐,除了现场的演出,也绝大部分需要透过喇叭来重现,喇叭的重要性可见一班。

每个价位的喇叭,或有其物理特性的不同,或有其设计理念的差异,或有其先天条件的限制,但不论如何,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在它的市场价位里,最起码要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正确性(accuracy),这是我所认为的,喇叭应有的基本价值(value)

维基百科全书开宗明义写到Studio Monitor的定义

"Studio monitors, also called reference monitors are loudspeaker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audio production applications such as recording, film, television and radio studios.
The goal of most studio monitors is to produce a flat frequency response and a truth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source material"
我摘选这前言翻译如下:

录音室(studio)的监听喇叭,也称之为参考级(reference)的监听喇叭,是专门为声音制作用途如录音、电影、电视以及广播录音室所设计的扬声器(loudspeaker)
大部分录音室监听喇叭的目的是要制造平坦的频率响应以及真实的重现讯号的来源

最后这句话,"真实的重现讯号的来源",个人认为放诸所有喇叭皆准,并不仅只是监听喇叭的专利。但对于音乐工作者而言,喇叭能达到GIGO(garbage in/garbage out),将有助于耳朵做出正确的决定(decision),录制某个乐器、调了某段EQ的频率、加了某一台Compressor乃至于换了某一段的讯号线,喇叭能够反映其不同,重现其结果,始有被拿来监听(参考)的价值。

一张公认发烧的CD,钢琴是钢琴、吉他是吉他、VocalVocal,它有可能在不同系统之下表现有些差别,但它的发烧度并不会因为音响系统的改变而变,它的每一个乐器不应该会因为音响系统的改变而扭曲。

相对的,不论是多么先进的喇叭,拥有多么傲人的技术,当它在播放音乐时,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应该要能够通过耳朵的考验,这是设计者以及我在研发这对喇叭时的基本理念。

我们会逐步于此跟大家分享我们的理念,也欢迎大家一同加入讨论。


[ 本帖最后由 paulfang 于 07-8-7 06:42 编辑 ]

83
#22 07-8-7 16:50
为什么上海的业内人士不能享受如此待遇呢!!强烈顶起来上海!!!

1281
#23 07-8-8 22:57
想请教一下
"让5寸低音单体的表现比拟8寸喇叭,即使在很微弱的音量下,低频的能量依然清晰有力。 "

我的理解一直是人耳在各个频段上的反应不一样,例如对低频,只有声压级到了一定程度才可以听得清楚.小音量下在听感上感觉低频不足是很正常的.
那么此箱在微弱的音量下就能把低频听清,到底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 本帖最后由 音欲 于 07-8-8 23:07 编辑 ]

6
#24 07-8-9 00:27
Hi~音欲
感谢你的发问,这问题问的很好

首先,在Studio里面工作,想要长时间听到”很大声”应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近场(Near Field)的音量本来就不会太大,因为它的聆听位置,到达我们耳朵的声音,也没有太多空间反射所汇聚的频率。
低频并不是非得要很大的音量才能听得到,如果你有买不错的超低音(Sub Woofer),它即使没有开很大声,你可以听到的频段,还是很低很清楚吧。

人耳的特性在喇叭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因为调音并不是用机器调的。

Hi~无敌追命
有点不懂您的意思,内地到时候也是有贩卖的

[ 本帖最后由 paulfang 于 07-8-9 00:30 编辑 ]

6
#25 07-8-9 00:33
Solitaire喇叭设计概念(一):
声音在同价位喇叭中最犀利。频率响应在同尺寸里最宽广。
分频衔接平滑,曲线平顺。

过去常听到人家说起过去的工业标准的几对喇叭的比较,"某某喇叭不好听但是很准","某某喇叭太HiFi太好听,不及谁的声音很犀利"...etc。

犀利这两个字,其实困扰我很久,也与设计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何谓犀利??

我们一直认为犀利跟锐利是有所不同的,一张CD,它所拥有的声音数据是固定的,喇叭可以重现多少,以及重现的准确度有多少,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如果是一张公认录音混音都很好的钢琴独奏CD,那这个钢琴的声音在喇叭上应该可以表现出它整个琴体的各个部位所产生的共鸣,共鸣的位置也应该要正确,甚而言之,还可以听出整个录音的空间(或是用数字效果器)所产生(模拟)的残响,这些数据被完整的录制并混音,它需要在喇叭上重现,才能称之为"犀利"与"准确"。

个人觉得犀利常被误认为是"锐利"(在音响界称之为"冷峻"),当一个喇叭无法忠实反映出足够的数据,所听到的乐音则可能只是基音与前面的主要泛音(Harmonic),愈是次要的泛音,它的能量愈少,也就愈难被表现(或是撷取),残响(Reverb)也是相同的道理,Rev Time的起初能量比较大,然后逐渐衰减至听不到,当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比较"干"或是比较"单薄",有时会被误以为这样的声音比较准,比较锐利,定位比较好。
其实是由于他的音像被窄化,音场不完整所造成(所以不好听)。

但是,反过来想,会发现有个迷思--如果在我们录音混音时,听不到比较难表现的信息,那么当音乐成品被能够表现比较多信息的系统上放出来,那些听不见的成分又如何保持正确呢?


喇叭的好不好听在家用系统上或许可以主观,好像有的人偏爱低音很多,有的人喜欢高频很尖锐。
但喇叭的声音对与不对在Studio却必须是很客观,因为喇叭所能表现的数据量需要足够,才能完整重现所有的细节与音像,如此当乐器在整个音场内要被堆砌的时候,Engineer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color=]一张公认的发烧片,它在喇叭上本来就应该要好听,它的音色该是丰腴就应该要丰腴,该是丰富就理当要丰富。当然,当他在制作过程中有任何问题,也应该很快能够被耳朵检查出来。

所以我们的设计重点
"声音在同价位喇叭中最犀利。频率响应在同尺寸里最宽广"

接下来? 喇叭还必须在频率上的表现客观,也就是它的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在能表现的范围内应该要做到尽量平顺(Flatness),才不会因为喇叭的特性,局部放大或是缩小了某频段的频率,而造成音乐表现的不正确,进而影响录混音的判断。 比如说多路分音的喇叭,在分频点(Crossover)处常常容易陷落,它或许是由于扩大机推力不足,也或许是由于分频位置不正确...等所致,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它所表现出来的频率响应就会有局部被忽略。

因此设计者在构思这对Studio Monitor的时候,重点并不是放在硬件有多补,而是在声音的取向上多所钻研。

因为任何的硬件,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撷取并释放出软件的信息。

92
#26 10-7-6 04:53
原来Solitaire品牌的老大在这里呀!我可找到组织了,向老大致敬,这个牌子的箱子真是性价比极高极高。

833
#27 10-7-6 05:19
哈哈,方保罗直接到俺们大陆论坛做广告啊,有没有交保护费啊哈哈

2620
#28 10-7-6 13:13
顶楼主

期待这款犀利的音箱
价格问题应该很多朋友都很关心

11
#29 10-7-30 05:51

说老实话

估计这对箱子,连瀑布图都没有测过。是否值得买,大家自己考虑。

11
#30 10-7-30 05:55

正傻帽。。。

随着音乐人士监赏力的进步,对於喇叭的音质也益发挑剔,但愈是想找到一对标准的喇叭,却愈发现喇叭的品质逐年下降,各大厂牌竞相Cost Down(降低成本)的结果,却造成我们无喇叭可供推荐的窘境。

正SB。。。什么品质下降。。。个人觉得这么说无非想引入某箱子如何强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