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提点响度,为什么一定要用限制器?下手就选极端的,砖墙好看些么,压缩器少压一点不香?当然,压缩器可能需要是立体声的,跟不少混音的朋友聊,他们有人喜欢用立体声总线、母带压缩处理钢琴录音的···一点点就好···别作死的压,有的人总觉得波形不压成墩儿,不爽···
总之,在听的平衡感上找不到平衡点的人,效果器一墙,再贵,那都是破坏工具,解决问题的根本基础还是在判断力上,然后才是器材选择、使用方法···没有基准的瞎选、乱用,不会有任何好结果,即使
调到好结果出现了,却被“没标准”的判断力“否定”掉~!剩下当然的只有破坏了,糟糕的是使用者却还认为是好的,能有什么良性循环、学习和经验积累可言···做多错多,久而久之,“错”还是当成“对”,别说进步,学习和练习的意义就是不断巩固错误···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的一直觉得,感知、审美、评价标准,是必须先于设备、技术方面的知识培养的,就像走路的前提是看清楚路况,···可恰恰这些东西都是感觉上的,没有具体的参数、数据来确定,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听、多对比、多总结、多培养人性的审美能力···。
顺带有说点题外话,在录音艺术的认知上,很多人就有问题。论坛里也有大量的理工、数字技术工作的音频爱好者,其中一些人总会习惯性地认为艺术都可以绝对量化,不相信人的感受和人类的主观审美体验,也可能过分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职业规律,忽视自身的艺术感悟、修为与专业艺术从业者的职业修为差异!在艺术领域还是一味的把重点放在类似理工、数字技术类的思维、领悟、辩证的方式上!把自己习惯的职业思维方式井口的天,理所当然的套在艺术领域的井口,凡事仅仅相信摆在数据上讨论,从不重视自己自身的差距,虽然在其他领域你可能很能,但是在艺术领域却还没入门也是现实,争赢了能成为艺术家吗?起码专业领域间的差异都缺乏认知,爱好能玩好吗?···显然,“隔行隔山”不是凭空出来的词语!如果他们真的喜欢研究录音艺术,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修为,而不是将把任何事物、现象公式化、数据化!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有艺术修为的理工男!美是事物在人脑里的反应,数据化的精准,未必能给人的大脑带来更美的愉悦,试图用数据量化审美过程的一切的任何东西,在艺术领域并不可取~!因为审美、艺术、和艺术创造,归根结底在于人脑的反应!说这些的似乎跟我们录音、混音技术好像没有关系,却尤其重要,要从事艺术的工作,每个从业者都应该有艺术的思维与审美能力,这是必要的基础思维模式,人脑的思维模式,人脑左右电脑,而非电脑左右人脑!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0-7-9 16:0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