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己做的并不好,还在摸索,但好歹总结了一下最近一些失败的录混经验
1、太丰满的编曲配器伴奏音乐,会阻碍中低音的特色展示,也让后期混音变得艰难,好的中低音,适合选用简单的编曲配器伴奏
2、录音话筒,尽量不要选择最近这些年产的话筒,因为现代产的麦克风信号都比较平直,跟过去的麦克风比,高音都比较明亮,虽然听录出来干声都很好,实际混音过程,却很难与伴奏相融合,整体无法突出中低音的优势。或许国产的,几千的麦克,都比上万的更能展现出中低音的特色来,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筒,用一个BLUE话筒就够了。。。。
3、话放很重要,明暗对比中,相对较暗(加入音染,不100%还原话筒的音色)的选择,对中低音较友好,虽然干声粗听,比较难听些,但后期混音时,EQ压缩激励等等,做完所有效果后,感觉整体更能体现出中低音的特色。。。。
4、压缩。。。。没对比过。。。只能说也很重要
5、EQ,超过4000HZ以上都cut吧,2000-4000HZ可以尝试波浪化频段逐步消减
6、混响,试过很多混响,只有VSS的傻瓜设置中,有一个人声默认,我觉得加上它就是基本想要的混响效果,其他的都要调,我调的也不好,粗听都过不了耳朵
,如果是近代话筒录制的干声,后期尽量不要用大混响混音,尝试低混响就可,这边手上就有一个混音版本,虽然没有混出中低音的温柔与厚重,但新的不同的味道,听久了也挺好,尤其是跟同时混出来,加了传统的大混响的做对比,感觉就是亲切很多,所谓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但也还是希望能混的更好些。。。。。
7、母带。。。。没有比过,目前很多歌做完混音,基本判断都失败了,没有达到心理期望
暂时总结到这里,后续继续调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