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room,就是Peak与Clip点之间的距离;
许多人在问,到底RECORDING和MIXING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预留多少的Headroom呢?10dB?20dB?还是更多的空间.
我想很多朋友一定看过这个图片:
在我自己觉得,这个图片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图示,其实已经是在警示我们了,如果我继续进行人为的响度之争,到了最后,我们剩下的就只是一块可悲的砖头形状的波形,不再存在任何的动态,看看2000年的AVG,以及达到-3dB了,和CLIP点只剩下可怜的3dB了,说白了,就是剩下1bit的动态空间.就如同图中的英文述说的:如此继续下去,损失的只是质量和清晰.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导致了响度之争呢?我查阅了一些的文章,终于在一片文章中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文章的大意是某些人在Recording和mixing过程中发现把声音轻微的提高,那么声音就变得十分清晰好听,于是这个观点在某些杂志发表后,提高音量以得到优秀音质的趋势开始,但是某些人们认为:提高一点就能获得明显的变化,那么如果我提高更多那么不是就能得到十分优秀的作品?于是他们就开始不停的提高响度,于是EQ/COMP/LIMIT的滥用,导致声音不停的提高,最终达到了-5dB的AVG LEVEL的程度,这是非常恐怖的响度.
于是在1990年代到2000年甚至到2002年,开始了一次为期将近10年的响度之争,无论任何音乐类型都开始了响度的斗争,一切衡量音乐的好坏就是响度.直到有一天,许多著名的母带工程师/混音工程师都觉得这样下去,歌曲将不在存在动态,将会失去音乐原有的意义.于是一众人士开始发表文章,希望音乐工程师们,希望新生代们改变响度之争,找回失去的动态.于是他们开始大量的发表的文章,例如Bob Speer 发表的<What Happened To Dynamic Range?>(本文章你能在GOOGLE上找到,而我自己在音频应用论坛做了简单的翻译:
What happened to dynamic range?),Bob Katz所出版的<Master Audio>(里面的K-SYSTEM就是对于恢复动态的最好的参考资料!大家可以参考HIMHUI所翻译的
K-SYSTEM),当然很多我自所不熟悉的工程师,他们都有大量的文章是关于如何处理响度以及动态的处理的,大家可以在以下的网页看到他们的文章
http://www.theprojectstudiohandbook.com/directory.htm.
但就算有了这些文章,很多初学者还是非查过那的迷茫,到底我们要任何才能达到满意的HEADROOM呢?怎样的录音才是正确的呢?前几天我在
Gearslutz论坛找到了一段回复:
"I'd say good levels to send a mastering engineer depends on the music but a good guide is , do not go over -3 db peak and try to stay around - 18 db rms."(我要说的是,把MIXING成品送到mastering engineer手上,必须在音量上听起来非常舒适,而且还要按照一个优秀的标准,PEAK不要超过-3dB,而RMS尝试维持在-18dB附近.)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为mastering engineer留下了许多空间,给予mastering engineer更多的空间.当然这个标准不是绝对正确的,然而BOB KATZ先生给出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参考标准----K-system;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标准K-20/K-14/K-12,这三个标准都不同的作用,K-20用于录音,或者面对动态相当大的MIXING工作,例如古典音乐,戏剧以及一些老JAZZ,而K-14在某些意义上保护了MIXING和一部分的MASTERING的作用,对于某些POP类型的音乐,他们需要比较大的响度,那么K-14就给予了一个参考标准,RMS不要过于偏离K-14中的0点.而K-12就是用于广播以及其中一部分的mastering工作,例如某些响度相当大的音乐类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呢?其实非常简单,K-20就是按照上面说的,PEAK不要太高,流出一点空间,大概-3dB左右,而RMS就应该处于K-20的0点附近,那么这个就是相对正确的选择了(0点是83dBspl).
而K-14和K-12就需要一点改变了,因为这个在K-12和K-14中,0点(83dBspl在位置上没有变,但是刻度却变了,K-14变成了-6dB,K-12变成了-8dB,如果还是不清楚,那么你只要下载这个PINK NOISE就能明白了
-20dB PINK NOISE.
如果之前在使用K-20的情况下,我们的输出设备默认为0dB(无论是MIXER或者监听都可以,只要是输出设备就OK了),那么我们现在分别按照K-14和K-12的格式降低6dB/8dB,然后我们在这个情况下进行MIXING,那么我们只把K-14的响度只是从-6dB/-8dB推到0点,那么无形中就是恢复了83dBspl,很多人认为这样不是无聊吗?其实这个做法非常有意义,能让你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混音,能让你更加清晰的进行调整,当调整完毕以后,把输出改过来,那么这个就相当于成品的样子了,如果还有不妥,把音量恢复到刚刚那样,继续调整就是了,十分方便.
[
本帖最后由 Ying 于 2006-9-26 00: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