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 由 开心老爹 于 10-12-11 23:44 发表
又有一个人明白了延迟的概念,其实有延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少人在实际20ms左右的总延迟下也能稳定的演奏,但是能从这个方面引入多一些思考,多些理性益处比面对延迟弹琴意义还大的多,刚开始我还认为低切过就像剪 ...
RIG4几乎从来不用,刚出新版本的时候试过几回,音色不对口,但功能多,一直留着。我用电子管音箱和X3(S/P录音,输出一干一湿两轨信号)的情况比较多。TH-1也经常玩玩(96HZ 128bit可稳定运行,96Khz 64勉强凑合),占用资源较小,主要是方便。
你要是看看我发的帖子会发现,我不排斥软件,但我推荐硬件(无论是练习,演出和录音)。金属牛曾经和我聊过,他当时推崇软件,极为排斥硬件,说什么都不肯买一个单块。因为我当时建议他用硬件来着,现在看来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金属牛十楼的帖子,我当时不想回复,那这里我还是说说吧。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控制室录过吉他(即吉他音箱-MIC-调音台或声卡-监听音箱),如果有,你肯定知道这时的音色变化非常大,手感也有轻微的变化。那么,这也是延迟造成的吗?
你说用120听节拍器录音能听出区别,我实话实说,200我都不会受到影响。现在说关键的,为什么你会受到影响而弹不准?因为你不是在听节拍器,须知节拍和时间是完全平行的,而你的弹奏却忽快忽慢。现在我在问你,是谁的问题?答案是你。
软件效果器完全可以用来弹奏,如果比弹奏感,任何情况下软件必输。那么,软件效果器是否可以用来练习,演奏和录音,这也是无须争辩的,是完全可以。举例的话,不胜枚举,著名吉他手,吉他英雄级别的都有。
另外,晶体管音箱的反应速度比电子管音箱还快,既然这么在意延迟,到了苛刻的级别,何不用晶体管箱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