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对于第五元素元素的述说,其实我们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平时我们东看一些西看一些而已,而且这几天我有点发烧,所以我就不翻译了,把一些中心大意写出来:
1.动态处理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有 COMPRESSOR / LIMIT/GATE / EXPENDER(扩展我们是很少用到的);
2:我们运用动态处理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为了控制动态范围,而初学者把压缩用在控制音量的大小,这是不对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把压缩器当成效果器来使用;
3:控制动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降低最大音量和提高最小音量,减少他们之间的差;
而平时我们经常用到的例子有:
人声:我们在录制人声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某些声音比较大,某些声音比较小,而压缩就能让这些声音之间的距离降低,让歌曲的每个歌词我们都能听到。
KICK DRUM和SNARE:鼓手在打鼓的时候都不能用完全相同的力度。而压缩器就能让每一下鼓声都变得差不多大小。
如果的压缩器设置到大约2~4dB,RATIO 2:1到4:1的范围,那么就能很好的对信号的PEAK做控制,然后调节正确的ATTACK 和 RELEASE,就能做到“CATCH THE PEAK!"
Benny Faccone 介绍到: 我喜欢对所有的素材做压缩,但只是让他们更顺滑(smooth)以及让他们的声音的动态范围得到控制,而不是要除去他们的动态(这里就是响度竞赛的分歧了)。我经常对所有的乐器使用4:1的压缩比例;有些时候对GT我会用8:1的。对于KICK 和 SNARE 我不会使用太重的压缩,因为会使SNARE的声音变得黯淡。只需要对他作更多的动态控制,让他们每一下都保持一至就可以了。而对于BASS,我会时候比较重的压缩,为了把BASS向前推一点。而其他东西都以动态控制为主,不要让他们都往你的脸上打。
4:压缩也是一个效果器:
如果对压缩器的ATTACK 和 RELASE作调整,“塑造”声音的能力;
然而这里却衍生出一个问题,到底是EQ先还是压缩先;文中Andy Johns(不是打篮球那个)介绍他自己的方法:把压缩放在EQ之前,因为这样能让大的声音降低、小的声音提高,结果就是EQ能更好的作出处理;然而就这个问题,我上过几个外国的论坛看过相关的讨论。一般情况是三个意见:第一:如果EQ作为纠正的用途,那么应该放在压缩之前,如果用于润色的,那么就放在压缩之后;第二:而如果你的压缩是用于改变音色(对ATTACK 和 RELEASE的设置),那么就应该放在EQ之前,然而如果你的压缩只是用于传统的动态处理,那么是应该放在后面的。第三:相信你的耳朵!
5:介绍了一下NEW YORK做鼓声的方法:
这个只需要看这里就可以了:NY DRUM TRICK
NY DRUM TRICK;
里面还附带了一些对此方法的讨论;
6:在单独的乐器上使用压缩:
对于这里,书中通过两位工程师的言论,给出了两个观点:
Ed Seay的观点是选择适当的压缩器,不要迷信一个优秀的压缩器能面对所有的乐器。
如果SSL对DRUM的压缩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不一定对VOCAL的处理是最好的,既然现在AIR代替了H2O,大家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比较优秀的压缩器,刚好我们论坛不是有SSL 4000和 URS的压缩嘛?大家可以尝试尝试;
John X的观点是没有固定的规则;对于压缩器的调节,在无数的论坛上都有争论,但是到了最后,只有“TRUST YOUR EAR!”是最权威的。
7:在MIX BUSS上使用COMPRESSION
连同对单独的乐器做压缩,很多工程师都会在MIX BUSS上对所有轨道做立体声压缩动态处理;这里只需要加一点就可以了,如果你发现在BUSS加上压缩以后,声音变得更糟糕,那么你情愿不要加;
Joe Chiccarelli介绍到,你在MIX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你当时加的压缩一点都不够,于是不停的提高,你认为这样能得到最好的声音,但是当你第二天再听一次:“OH! My god ! It’s too much !”,而这个情况在立体声BUSS COMPRESSION中特别容易出现;
Kevin Killen建议我们只要使用适当的压缩就好了,Kevin认为如果你可以一直的加入压缩,但是你后面的处理中就可能没办法恢复过来了(这里是指出动态无法恢复过来),而这个问题在MASTRING 和 广播的 时候,就会表露出来,所以Kevin建议我们加入压缩的时候是要小心谨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