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电子复制了音符 发达E时代音乐手工艺人命运如何?(ZT)

( 6 )
 
[收藏]

117
#1 04-2-22 21:54

电子复制了音符 发达E时代音乐手工艺人命运如何?(ZT)

电子复制了音符 发达E时代音乐手工艺人命运如何?

    2003年的10月,弹了30年吉他的Jeff Beck终于一手弹着电吉他,一手持着
电脑键盘,做起了吉他电脑音乐。在这张名为《Jeff归来》的专辑里,Jeff加
入了大段的电脑编程节奏,几乎不用那些身强力壮的大力鼓手。这么多年了,
他的吉他音乐依然如故,改变的只是机械、沉闷的电子鼓。可是这仍然不够,
他甚至动手改起电吉他的声音效果。别误会!他不是一个吉他效果的发明家,
不会像30年前的Jimi,用业余电工的手工劳动改造效果器。Jeff有的是新工
具,电脑、软件正在帮助一个老吉他手改动原始的电琴效果,吉他声变得破
碎,那些吉他声音的碎片还被叠加、延展、再混音,成为新的电吉他效果。这
不是从前智能合成效果器的技术继续,几乎所有的电吉他声音都被抹上了一游
离的电子效果,我是说电吉他声音中总有一层细颗粒状飘荡的声音,没有吉他
效果器中的明确形状或者相对固定的声音类型。而对于老Jeff,一个弹了一辈
子吉他的老人来听,这并不是新鲜的声音效果,他经历的吉他技术变革还吗?
老Jeff的出手更像是在追问,吉他在信息、电子的E时代中的命运。当越来越多
的年轻人习惯使用电脑、编程、软件做音乐,感受音乐的时候,原始手工弹琴
演奏音乐还有多少吸引力?劳动获得的音乐魅力还有多少?手工音乐艺人的命
运又会如何呢?
     E时代的音乐创作人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和信息携带的巨大实用价值。试
想一下,E时代的复制艺术的巨大威力。只需宽带互连网的搜索引擎,一个世界
的音乐图书馆大门就唾手可得。易得的音乐资源库诱惑着年轻的后来者,风
格、效果、方法变得简易。普及电脑的新一代,也许再也不用辛苦练琴,磨破
手指“死磕”。或者做在鼓凳上,千百次的重复练习同一种节
奏。如今,汗水、体力、鲜血正在被电脑、编程、软件、网络抹平。人人都是
艺术家的时代正在逼进我们的生活。原始的音乐手工劳动显得多么不和适宜,
大师已经够多,想超越太费劲。那么,不如把他们的音乐当作新的声源来开发
好了。E时代的降临正在弱化音乐劳动的强度,加快音乐的进化速度,坚持原声
乐器演奏的音乐家们正像曾经的民族音乐者一样退出音乐的中心。比如在有着
深厚民歌传统的北美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学习类似黑人Blues之类的
传统音乐,甚至连在美国发端的爵士乐也正在丧失活力,除了纽约下城的前卫
爵士乐圈之外原声乐器演奏的音乐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这是一个几乎可以看
作是录音室音乐家的时代。听众可以计算出来,最近20年来,最为活跃、最具
创造性的音乐是哪些音乐?环境音乐、合成器流行乐、House舞曲、Techno以及
后来一系列的电子舞曲,直到最前沿的声音艺术、音景?⊿ound Scape)、噪
音,又有哪些音乐是可以依靠手工演奏获得而不经过录音室?高科技已经改
变了音乐发展的方向,原始的手工演奏带来的原声音乐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至。
太多的的科技,太多的方便,太多的诱惑让人们逐步丧失了演奏原声乐器的兴
趣和能力。高科技及其周遭开发出的一系列产品让人们深入到了声音的微观世
界,人类的听觉极限在扩大,感受力在增强,新的声音的美正在被发现。信息
的涨爆使得音乐的概念不断被改写进新的内容,音乐原始的生长点不断地发生
漂移,音乐的核心区域正从原声乐器转向科技。这是一个音乐旧思维向着无穷
的碎片般的新音乐思维转化的过程,它正随着科技、电脑、信息、互连网疾速
行进。它的过程将是漫长的。
    此时,原声乐器的命运又如何呢?人们看到,原来各行当的演奏大师正在
试图借助电脑、软件这些科技延伸吉他、贝司、鼓或者其他乐器的乐性。但他
们不知道,这种改变或者革命改变的是吉他、贝司、鼓这些原声乐器最为原始
的属性——人的演奏,人的劳动。这远比工业时代,原声乐器电声化的影响还
要大得多。电声化的改造并没有触动原声乐器的根本特性,人的手指、四肢、
头脑依然重要,手工演奏、刻苦的练习仍是掌握演奏能力的方法,它依然可以
让人们经过学习、体验,以手上的劳动转化为美妙的音乐,身体的动感和音乐
的律动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而E时代却在改变这一切,手工劳动消失了,取而
代之的是脑力劳动,机器正在介入音乐创造的主脑位置。某些声音艺术、前卫
音乐的出现正在表明:音乐创造者已经从单一的人类变为机器和人类。而在原
声乐器音乐中,这太不可思议了,危机并不存在!
    人在音乐中的地位究竟会如何?我们不能设想:当人们丧失了演奏原声乐
器的能力之后,人们还知道音乐从前的样子吗?

573
#2 04-2-22 22:17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趣味总在变化。可麻烦的是我们的制作---谁都不想花那么多的钱去做机器就能完成的工作。那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去练琴吗?我怀疑?

2834
#3 04-2-23 01:32
是不会发生一个完全代替另一个的...

靠, 互联网\电视\收音机... 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838
#4 04-3-30 21:26
引用最初由 syn 发布的贴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趣味总在变化。可麻烦的是我们的制作---谁都不想花那么多的钱去做机器就能完成的工作。那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去练琴吗?我怀疑?




一定会有的

人毕竟是动物 不是木头

12588
#5 04-3-31 00:16
除非全世界的人都不想再听到原声乐器。否则,那些演奏家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如果想要听到原声乐器,电脑的制作是无法取代人的。

4966
#6 04-3-31 10:20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想用电脑来取代原声乐器,毕竟现在的电脑技术已经可以把真实乐器演奏模仿的很象了,而且会越来越象。。。 [:smilie:]21sad.gif[/:smilie:]

3286
#7 04-4-14 19:10
发达的工业丰富了音乐的表现,但是,真声乐器是什么也不可能取代的!机器毕竟是机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