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旋律会否写完写尽???

( 29 )
12
 
[收藏]
-  第 1 页  -

372
#1 00-12-18 10:20
看到人们热烈地讨论旋律的作用和地位,感想甚多!因为在下早前才刚与一些朋友,狠狠地争议了一轮。

372
#2 00-12-18 10:30
我这里并不想讨论,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应如何了。我觉得有时候,在不同的音乐风格里旋律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故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譬如非洲音乐就是以节奏为主干,以节奏为主题的,这在爵士乐里,也有很重要的传承,乐师们大量地使用各种不协和的音阶及和声,不仅仅是因为寻求更刺激的音响效果,而是分散听者对旋律的注意力,而更留意,并欣赏到充满各种变化的节奏主题的趣味;

372
#3 00-12-18 10:38
但在欧洲的音乐体系里,许久以前,已经显现出对和声进行的极大兴趣了,所以随后发展成巍为壮观的古典音乐体系,或许是爱好枯燥的哲学思辩的缘故,白人音乐家的确对音乐的和声进行、曲式结构、和旋律的复调等更有兴趣,也确然驾御的更好一些。如果对古典音乐稍有理解的话,就不难发现,如果不适当运用你的理性思考,就几乎不能理解她们的美妙!!!

372
#4 00-12-18 10:46
在西方的音乐发展史上,随后出现的更多的音乐流派和体系,就出现了更多的纯粹的结构主义者;另一方面,象德彪西开创的印象派音乐,也并不是以旋律为最重要的审美情趣的,他更倾向于,以一些巧妙的和声编排,营造各种瞬间印象,象光和影等,在这里,和声才是主题,才是表现的最佳手段,也是表现的唯一目的。

372
#5 00-12-18 10:54
    至于奉旋律为音乐唯一至高无上的主题,这的确是中国乃至亚洲大多数地区民族的审美观点,——我的意思,不是说中国或亚洲是唯一的,而是比较突出的!!!
    题外话:其实,不但白人,即使黑人,也会有他们自己所钟情的忧郁的调子,在美国,这种不标准的音阶(白人认为),发展成了布鲁斯,期后,更对整个世界现代音乐作出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372
#6 00-12-18 11:04
但在中国,从古代开始,我们就更着迷于单声旋律的表现,而且,随后发展得越来越精致和复杂,即使是大型的演奏会,通常也只是单声的旋律,不过运用了更多的乐器,不同的乐器组,每一个乐器组数量也很壮观,但这决不是交响的多声部和声所需。而是为了更宏大的轨模、更大的音量、更多的音色以增加色彩。——这也导致了象南郭先生这样著名的滥竽充数的乐手!

372
#7 00-12-18 11:53
事实上,很多地方戏曲,也是这种审美传统的延续,只是一些戏曲改革派,融汇了一些的西方的和声理论,使之有了变化,而一些商业的作法,也乐意为更多的戏曲小调增加合成器、低音提琴甚或爵士鼓之类的作料。但对旋律的欣赏和重视,已经在长期的熏陶中渗入我们的骨髓和血液里了。所以时至今日,我们的审美主流依然未变,亦对旋律有着更高的触觉。不过,这并不是坏事,这或许也是我们的个性和民族的独特性呢。

372
#8 00-12-18 12:04
因此,我认为,旋律的重要与否,是无需讨论的,而关键在于,你打算创作一个怎样的作品,你的音乐风格是什么,所谓“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嘛!!!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我们看看现代的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也是多姿多彩的:象B RIAN ENO这样的AMBIANT作曲家,他的音乐就是和声为主而已,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呀;而NIRVANA的三人组合,结构极其简单,节奏硬朗直接,但若没有了那些直击人心的旋律,也就会黯然失色了;象R AP、TECHNO等等,诸如此类的比较讲究节奏趣味的音乐也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372
#9 00-12-18 12:14
我个人则比较喜欢旋律好的作品,但看了胡戈兄及其他的一部分兄弟的讨论,认为旋律是会用尽的,我则有着不同的理解。
    因为旋律不仅仅是音的排列组合,就一个最简单的角度来看,音的长短和重音的不同,会令旋律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而音的长短和强弱,正是节奏律动的由来。
    所以,请问胡戈兄,若果节奏是用不尽的,那旋律又怎会用的尽呢?!

372
#10 00-12-18 12:18
以上纯粹是在下的个人见解,意在抛砖引玉,让大家都来讨论一下,艺术的见解从来就不会是一言堂,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279
#11 00-12-19 04:40
我同意你的看法,如果把音乐用数学的方法来看,当然是无数个排列组合的结果。可是如果这样的简单理解,那艺术早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大家还玩什么电脑音乐,让电脑自己直接算不就得了。这就像照相机刚发明的时候,大家都说美术家完蛋了。结果美术没有完蛋,因为同样的风景照片和一幅画是截然不同的,照片永远是照片,而一幅画同一个人画1 00次,就有不同的结果,因为艺术品是有艺术家的情感在里面的。又如前几年美国的科学家得出结论,人的一切行为和情感都是基因在一出生就决定了的,(科学和迷信居然走到了一起),但是后来他仍然没有办法解释人的艺术创造的过程。可见艺术是不能简单化的。简单化的理解艺术才会真正让艺术走向死胡同。

------------------
我是刺猬,有空来我的窝坐坐
  http://www.cuicc.com

427
#12 00-12-19 05:23
回:节奏比旋律更容易用尽,更容易巧合。但是,没有任何法律和道德观念是对“节奏”提出版权观念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节奏的巧合或者抄袭是没有任何看法的,而旋律就不同,一重合,马上听众就会说“啊,抄的!”

旋律已经再慢慢用尽,请你们谈一谈你们在创作歌曲的时候是否有这方面的困扰,我就不信没有人在创作的时候是不担心(浅意识里的担心)旋律与他人巧合的。

279
#13 00-12-19 05:46
如果写歌的时候你总在想这个旋律是不是被人用过了,那又怎么能写东西呢?我写东西的时候是这样的:先写好词,然后我看着词的时候,曲子实际上就在词里了。我很少搞纯音乐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单纯从歌的角度来说,词的韵律决定着曲式,好词好曲是浑然天成的。是不用过分雕琢的。所以我从不去想这个东西是不是在模仿别人。相信如果词曲相得益彰,别人听的时候只会觉得此词只能配此曲。同样,有一些作品是对前人的作品再创作,但在加入了新的意识和新的感觉后,同样的曲调给人完全不同的体验。这就像同样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不同的指挥大师排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所以音乐作品是一种完整的情感和感知的体验。如果单纯的把音乐里的音符和完整的音乐割离开是不负责任的。如果这样,据说贝多芬时代旋律早就开始重复了。可是每个时代的音乐作品依然给你新的体验。因为有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时代的社会认识在里面。
所以,把艺术简单化是不正确的。
当然,真正的卑鄙的抄袭不在我所说的之内。

------------------
我是刺猬,有空来我的窝坐坐
  http://www.cuicc.com

279
#14 00-12-19 05:53
如果单纯的把具体的音符剥离出来,那么我用了1234567,好,是不是你就不能用这七个音符了,我就不相信有牛b的音乐家敢说他这一小节的音乐是绝无仅有的,从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里找,我们每个人的音乐都有和别人重合的地方。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干脆不写旋律了呢?

------------------
我是刺猬,有空来我的窝坐坐
  http://www.cuicc.com

179
#15 00-12-20 07:09
可笑、旋律能用尽、节奏能用尽、有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如果你是一位饱受风霜的人那你的旋律、幻想是今世用不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