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关于音乐集团化问题

( 6 )
 
[收藏]

372
#1 01-8-27 17:31

关于音乐集团化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要做出真正的好音乐,我认为音乐人应该走集团化的道路,或者说是集体化的道路。其实我讲的这个音乐集团化的问题归根结底是音乐人之间的合作问题。
    现在的独立音乐人有许多都是从词曲的创作再到编曲配器,从音乐的制作到演唱的录音,都是一人身兼数职一手包办,这样做出来的音乐,难免在水准上要打些折扣。但如果是几个音乐人一起来合作那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假如你是写词的,你就专门负责词,谱曲的专门负责谱曲,配器的专门负责配器,录音的专门负责录音------如果这几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一个非常拔尖的水平。那这样做出来的音乐就非一个人所能及了!
    这叫做一行就专一行,别以为自己是天才什么都会!比如本来是做主持的,后来又去唱歌,唱歌过了一把瘾然后又去演电影。去看看美国人吧!
    同意我的意见的就举手吧!

1902
#2 01-8-27 19:15
???
举手又如何了?
难道举手了世界就会变?
难道现在的音乐没有集团化吗?

82
#3 01-8-28 09:34

我同意!!!

我在以前就发表过同样的观点。
人不可能样样皆能。看一看hanz zimmer 的media venture,一个真正的“音乐工厂”。请注意是“工厂”,就想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充分体现了专业分工与有机合作!具体情况参见keyboard杂志1998年的相关文章(中音技术也曾转载过)及media venture的网站。要知道media venture中各个都是世界级的“大碗”。
另外,keyboard杂志1999年3月中关于NIN如何做音乐的文章也是很说明问题。

1652
#4 01-8-28 11: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6
#5 01-8-28 23:16
我觉得要是进行面向唱片市场的音乐创作
这是必需的!!!
但是,现在比较成型的个人工作室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来源于唱片发行
在多媒体光盘制作行当里与现在的个人音乐室情况类似
多数是在做一些短期的 不进行发行的项目
这样的现实情况要想盈利
必须减少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所以就要求一专多能
什么都会 什么都不太精的人很多就不稀奇了

707
#6 01-8-29 04:05
hanz zimmer他们是写电影音乐的,他们的原因是活太多做
不过来。而他们大多数工作是那些电影里面的过场音乐,那些音乐并不要求非常精,但要求做的速度要快,因为电影赶着发行。而做歌的比较多的是一个乐队的组合,经常是一个人从作词作曲到配器,这样做可以让整个音乐比较完整。中国音乐现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作曲和配器合不上,很明显是两个人做的,而且风格差别很大的两个人。作曲的人本身必须是既可以写曲又可以配器,不然的话作出来的曲别人很难配出好的伴奏。所以作曲和配器尽量不要分开,你看古典大师们无论作多大的作品也是一个人完成,因为古典大师们
不太赶时间,除非想俄国五人团里面那些业余作曲家,和中国的梁祝、红色娘子军什么的
才会署两个作者的名字。我觉得中国人是合作的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

要说合作嘛,应该是找经济人合作,而不是自己去找活,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应该专心于
创作。中国的问题是,用音乐的那些公司,太注重熟人关系了,总是用老人,而不去发掘
新人,歌星换了一代又一代,而那些创作的人并没有太多更新,这样包装出来的东西怎么
能不一个味呢?所以竞争力越来越差。而且他们太保守,不喜欢创新,这是亚洲人的一个
通病,你看美国音乐界创造出那么多新流派,而亚洲人只会跟着人家屁股跑,音乐市场永
远要被人家占领。在用人上,亚洲人一贯只用熟人和家里人,家族垄断,没有新鲜血液经
济如果发展呢?无论现在经济好象多么繁荣,早晚都会走到日本现在的死路上去。日本当
年经济如何繁盛,好象可以吞并美国似的,但现在怎么连增长都不可能了呢?日本人还是
原来的日本人,工作还是那么拼命,还是垄断着那么多领域,可是怎么就不能增长了呢?

372
#7 01-9-3 21:13
非常同意Daniel大侠的意见!
其实,音乐的集团化不单单是音乐人的合作问题,还存在更广泛的合作!
比如和经纪人的合作,与各种媒体的合作.
我们谁也不愿自己的音乐作品只是给自己娱乐娱乐一下!
我们谁也不愿自己的音乐作品只是几张废纸!



       made2000@263.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