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牽涉到主觀品味,價值判斷,喜好偏向,品質取捨或層次區分的問題
其實如何調整沒有一定的模式,依個人主觀
就音色方面,與其說主動地認為想要增加什麼效果
不如說,這聲音欠缺什麼感受的思考模式
心中有底,根據個人主觀地經驗,就會想怎麼修飾或校正
而且,就我的瞭解,不同人之間的差異,其實是蠻可觀的
音色的修飾,有時候可以很簡單,有時候很複雜
像我要聽傳統黑膠唱片,就用了七個軟效果器
其中的學問實在太大了
毋寧說你對電腦的認識或掌握的能力
更甚且個人的修養才是影響較為深遠的直接關係
偏偏在這個速成的年代,好像大家比較講求技巧,似乎較為忽略個人修養的培養
對於取樣的音色,我的主觀看法是這樣;
以鋼琴聲為例
我從不笨到想要跟真的鋼琴比
因為這牽涉你自身的揚聲系統,而且取樣音色本身就是聲音的再複製
就如同你不要企圖妄想在家裡複製在音樂廳現場的感受
可如果你想要將鋼琴現場演奏的聲音錄下來
那麼又是另一回事了
取樣音色就有競爭性了
在我認為,要錄製好的現場鋼琴聲,那學問真是大了
可不是我這種升斗小民可掌握的了的。
除非你有把握你的條件高過於那些取樣製作公司
無論就設備,環境,規模或錄音師的修養等
那麼我就可以運用此很輕易簡單地運用此取樣聲,
彌補諸如我心中所認為工程浩大的部份
或許有人會質疑,以Midi模式驅動取樣聲,
與真實鋼琴力度或敏感度,人性表現之物理性其間的落差
簡單的說,MIDI無法細膩地表現真實鋼琴人性部份的敏銳度
那麼,基於上述工程浩大的理由,這種落差我寧可犧牲掉
因此,我不會拿真實的鋼琴的聲音相比(心中無意識所預估的)
我會拿已經錄好的鋼琴獨奏之音樂CD相比
這麼比較才具意義
簡單的說,取樣聲的有利之處,就在於省去麥克風源頭的工程
然後試著調整比音樂CD錄出來後更好的音質
基於此運用延伸,我甚至會利用電腦的取樣聲來聆賞鋼琴獨奏
調整好之後,效果一點也不差。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主觀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