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原创~我录翻唱的一点点经验~~~

( 15 )
12
 
[收藏]
-  第 1 页  -

1748
#1 06-2-15 15:16

原创~我录翻唱的一点点经验~~~

时下网络上最流行的就是录制翻唱了!!!有许多的伴奏下载网站,随便下两首自己喜欢的歌,在家录录唱唱,感觉相当不错。那些什么翻唱网站那真是“多如牛毛”。从这里能看出大家都有想“出名”的心态(不要不承认哦),翻唱是音频制作里最简单不过的了,不用去制作伴奏,都是现成的,而且cool这种东西一学就会用,等于说光唱就行了。我也很喜欢录制翻唱,所以有那么一点点算是个人感悟吧,拿出来于大家分享。
    许多录过翻唱的朋友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不管自己怎么精心录制,永远比不上原唱的效果!!!其实这里有许多原因,有许多因素决定了我们录制的“作品”比不上原唱。
    当然,首先大家都清楚的就是设备了,(靠,废话,谁不知道这个?呵呵)我们用的是什么???动圈麦,AC97声卡,一台电脑+cool软件。录音棚用的什么?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设备!相比之下我们可能剩下的只有热情了……
    其次,我们的录音环境是什么?大部分的回答:home!对,家本来就不是用来录音的,一会楼底下的小孩玩捉迷藏着呢,一会楼上的唱卡拉OK着呢,一会对门那个“醉鬼”又划拳着呢……好不容易到了凌晨3点,周围都安静下来了,打开电脑开始录音,可是你会发现录出的声音还是不尽人意。为什么呢?首先,录音棚在建设的时候它的材料和尺寸和布局都是经过严格设计和计算的,因为每种建材反射的“度”是不一样的,再加上空间布局和大小的不一样,那出来的效果可就差距大了!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线的问题,我们录的东西都得使用“降噪”,为什么呢?因为有一种“嘶——嘶”的电流音,那正规的大录音棚是怎么处理的呢?大家看见我的签名档了吗?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是世界上10个顶级的录音棚之一,大家看到的这副图只是它的十分之一。它位于美国,当初工程师们在建这个录音棚之前,就在盖这幢楼的地上挖了一个深25米的坑,并且在那里埋下了一个金属导电物,然后接了根很粗很粗的导线到底面上,等到这个录音棚竣工后,工程师们通过精确的计算把棚内的所有会受到电流干扰的设备都接到了这根导线上,可以说几乎避免全部的噪音!看见了吧,老美们的“电流音”早都导到地下25米的地方了,咱们能比吗?(有本事你把你家也挖个深25米的坑)
    其实以上这些都不是我主要想说的,(靠,说了这么多废话)我今天想对大家说的是我自己的感悟呀,上面这些怎么能是我的感悟呢?那么除去设备和环境后我们录的翻唱为什么还和原唱差距那么大呢?问题就出在————伴奏!!!!!!!对了,就是它了。伴奏!许多录翻唱的朋友们的伴奏来源都是从伴奏网站上下载下来的(比如国内目前最大就是wo99.com)所以格式几乎都是mp3格式的。首先这些伴奏可以这么说“都不是原版”伴奏。其次,它们都是mp3格式的,(许多网友看见伴奏后都注有“超原版”,“绝对原版”的字样,那些都是和“好记星”广告一样——骗人的)大家一定都去过KTV吧(废话,把大家当沟棒呢吗)KTV里的音乐有左、右声道之分,一个有原唱,一个没原唱。一般的伴奏都是这样做出来的:用cool把整个伴奏打开,然后把有原唱的一半抹掉,把另一半没原唱的原分不动地复制过来,然后就好了。这样看似做好了一首翻唱歌曲的伴奏,其实不然。首先,大家打开音箱听这个伴奏的时候,会发现它的确是两个音箱都在发声。但可以这么说,它还是一个单声道的东西(不要以为两个音箱同时发声就叫立体声)立体声绝对不是这个概念,真正立体声的东西它的左右声道是不一样的,可这种伴奏呢?左右声道一模一样,听起来苍白无力。也就只能听出来它是哪首歌了,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再说说格式吧,我个人觉得音频领域的格式有许多,但搞音频制作的最最最次也得是wav格式的,它可以说是一个标准吧,不能比它再低了。mp3最多达到320吧,但wav是1441呀,这就是它的4倍吧!
    我有一个朋友他唱许巍的歌可以说模仿到了一个境界,他拿着自己下载的伴奏去兰州某个录音棚(靠!他们自己叫的“棚”,充其量是个录音工作室,“棚”是随便能建的起的吗?哎……包小松有着BMG唱片那么大的录音棚,人家都说是录音室呢!)录制了“曾经的你”这首歌。录完后他给了我一份,我放在电脑上同时打开他录的和许巍的原唱,效果还是差很远,当然他唱的的确很好,录音师制作的也不错,但问题就出在伴奏上!!!大部分歌曲都不是一开始就唱,都有个前奏,许巍的原唱一开始就有一种很有“力度”的感觉,但我这位朋友的前面的那点前奏听起来很“弱”,我这里的“弱”不是指音量小,而是给人一种没“劲”的感觉。这样说吧,我们戴上耳机听原唱歌曲感觉音乐“充满了”你的耳朵,但听翻唱歌曲感觉歌曲“只占了你耳朵的一部分”,而没有全部占满!!!没有一种“饱满”的感觉!!!
    这就是我录翻唱的一点点个人经验,在设备和嗓音都差不多的条件下,可以这么说:谁有好的伴奏谁赢!!!最好是原版伴奏,而且一定要wav格式的!!!

1046
#2 06-2-15 19:48
没法找的,CD原版伴奏只有日本的一些碟才有,我有两张小碟,里面就有三首伴奏

3777
#3 06-2-15 21:46
文章有不少错误的认知。。。

566
#4 06-2-16 01:51
大家一定都去过KTV吧(废话,把大家当沟棒呢吗)

我没去过……

21
#5 06-2-20 02:24
原帖由 athlonxp_0 于 2006-2-15 21:46 发表
文章有不少错误的认知。。。


4336
#6 06-2-21 00:01
有人会误解的噢

3777
#7 06-2-21 10:05
”当然,首先大家都清楚的就是设备了“     首先,这个首先就是问题,李延亮第一张专集就是SBLIVE+COOLEDIT
”其次,我们的录音环境是什么?“    其次,这个录音环境其实不那么重要,嫌吵可以用动圈嘛,而且现在中国没几个棚子真会打那么深的洞接地线的。那个所谓的电流声也只是你的电脑麦的问题罢了。
至于伴奏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最好是原版伴奏,而且一定要wav格式的!!! ”有严重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原版伴奏都有缺陷,唱片公司不可能把完美的伴奏单独拿出来发行,想要好的伴奏就自己扒带子混缩。至于那个WAV格式就更搞笑了,我找个WAV的再找个MP3的,放一百块的漫步者里你盲听,能听出分别来我去死。格式和质量在翻唱这种应用上没有直接关系。

151
#8 06-4-24 11:02
~~我用的就是漫步者~~~~哈哈.....
也用的是动圈麦~~~~~~shure  sm58
小小的百灵达ub1204的台子....
maya44V3的小声卡~~~~
所以我录出来的东西~~~~~~~~~有点听不得~

哈哈

20
#9 06-4-27 00:24
基本上录音除了技术还要拼硬件吧,硬件不行在开始已经输了一截

1748
#10 06-4-27 09:35
原帖由 longquanju 于 2006-4-27 00:24 发表
基本上录音除了技术还要拼硬件吧,硬件不行在开始已经输了一截

技术和硬件好像技术更重要~~

212
#11 08-2-20 15:20
不指着这个挣钱为了玩我们就不拼硬件了,记得小时候一台双卡录音机陪我玩了十年呢?现在自己玩贴唱录一个歌让自己高兴十分钟足够了。再说了用着很贵的设备不如那谁红的有的是......

996
#12 08-2-20 15:28
主要就是个玩.开心就可以了.又不是录制专辑去出版

647
#13 08-2-24 20:51
开心就好啦!
大家布兜在家里玩玩么

1289
#14 08-2-24 20:56

回复 #11 ztandy 的帖子

GOOD......

1608
#15 08-6-8 00:51
说得好象网上就没立体声伴奏似的
其实我们最早搞伴奏下载的时候就提倡“原版立体声”了。也许CD版的搞不到,DVD版还是有的,不要以为KTV里都是左伴右唱的版本,也有双音轨的DVD文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