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联合统一
正如我们在第十四章所看到, 对于音乐监制, 与视频和电影监制整合、统一一个最终用户的表达媒介系统是有实际益处的。经验不足的新进工程师之音频制作经验一般来自计算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游戏的接触。我们进入了一个学习曲线很高的年代。录音工程师的经验尚浅, 没有理想的监听器作判断, 我们有责任去教育新一代的工程师如何取得响度与质素的平均。过剩的峰值仪表在计算机上出现, DAT机器和数字调音台也没有提供程序响度数据。工程师必先学习到, 峰值仪表的唯一作用就是保护媒体不过载, 多于表达音量之平均参数。
现今音量问题: 响度竞赛
响度竞赛是新近的事情, 在黑胶唱片的日子里, 母带处理工程师完整地制作富响度的黑胶(LP), 不过现在流行的却是难以置信地加倍放大这问题: 由于数码的特性再不受从前仿真电子机械系统和仿真磁性录音影响物理上的限制, 没有了这限制, 制作过程便可以制造出平均音量与峰值相同的CD, 并以20db高于旧有的平均值。强劲的数字压缩器和限压器让母带处理工程师制造出在百年来从未在录音界出现过的失真讯号。所以当进入了数码技术年代, 结果响度在录音过程变得无秩序、亦从没如此的倒塌过。
在下一页, 我们可看到一个来自数码音频工作站的音频格式, 显示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录音, 大概供10分钟长度、垂直比例为线性、+/-1全数字音量、全比例下6DB 0.5振幅。该密度大概可看出音乐的动态和波峰因素(crest factor)。左边的是一首经强烈压缩的模仿”升降机音乐”(elevator music), 曾在第107界 AES公约作出示范。置中是1999年制作的CD里的一首四分钟流行歌曲。而右手边是一首在1990年制作的乐与怒, 长四分钟, 在当时来说, 动态是颇丰富的。1990和1999年的CD虽然峰值同为全比例, 响度差别却大于6db。听过1999年的CD, 一位母带处理工程师评语为: 「这是正确的转变吗?」。音乐一开始, 所有仪表的灯都亮着, 而且还经常停留同一位置。先不谈失真, 但究竟我们是否在制造方波(square wave)? 为何自从数码媒体出现后, 流行音乐的声音质素便一落千仗, 而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去补救呢?
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问题, 当两个相同的歌曲在一起,
响度较大的较能取悦听众, 不过这是短暂性的。这里解释了CD响度已经到了一个向上而音质变坏得达人人可意识到的状态 (下图)。
在众流行的CD里, 为何有如此明显和不能接受的15db差别! 不要忘记, 响度竞赛都是人为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 他们会因应不同的歌曲自行调较音量。这不能控制的情况障碍了在21世纪制作高质的工作材料,
难道我们在24bit/96kHz下就只能做出只1bit的动态范围?
当然, 有些地方还是须要较强的压缩, 如背景收听、派对、酒吧、点唱机, 汽车音响、耳机、缓步跑装置、唱片商店的音箱和耳机..等等。以上种种情况, 都可制造特别压缩的CD, 或在点唱机、CD机、消费者系统, 装上压缩器。相对于伤害所有收听者, 这显然是比较折衷的方法。我所希望的是一个忠实的仿真磁带替代品, 讽刺的是, CD已成为自己的敌人, 因为它不能因不同的情况而改变。 我梦想着的完美世界, 是所有的mp3都是经过强烈的压缩, 而所有CD专题都保持着不受损的状态。
[
本帖最后由 himhui 于 2006-6-22 16:4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