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小白若打算从事音乐事业,不妨先这样入门

( 203 )
 
[收藏]
-  第 10 页  -

126
#136 17-7-9 19:28
顶......码下看

140
#137 17-7-10 18:24
不过按这样去做的话,估计能入门的寥寥无几了,能万中无一坚持下来的,真能成功的话就真是真正的高手了。我觉得与其通过看这些连我也看不透的书来入门,还不如实实在在的的请个老师带,成功率还更高还更实用。

5
#138 17-7-12 13:47
感谢工匠的分享

169
#139 17-7-14 17:12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辛苦了。

593
#140 17-7-15 16:22
楼主不去当教授太可惜了

593
#141 17-7-20 18:12
本帖最后由 xiyue 于 17-7-20 18:13 编辑

说下我拍你的原因吧,基础乐理,小汤一套,薄薄的几小本就可以了。
其他的看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选择合适经典的教程就行,你搞这么多,不是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的人喜欢川剧,有的人喜欢京剧,有的人喜欢流行,有的人喜欢美声,有的人喜欢电子舞曲……把你介绍的这么多都看完,显然不符合实际
观众反应
GTM

5
#142 17-10-2 14:09
从封面就知道工匠偏爱爵士啊,我要准备听完你的推荐了,感觉不错的样子。

5
#143 17-10-5 10:54
感谢分享!!!

2
#144 17-11-17 01:25
工匠老师,尽管做你认为是对的,我会认真学,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100%做你布置的我想也没必要,做到70%的时候,估计也会产生自己的学习思路,剩下30%自己做调整,但是很需要你给的全部经验,您的建议对像我这样的非常重要,每个人学习能力不同,你定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谢谢!

3354
#145 17-11-21 15:08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7-11-22 00:46 编辑
日常听到别人抱怨,说: “最近很少能听到耳目一新的音乐了“,,,


这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会员作品板块里也一直都不间断地有出现闪着光的创新哦。

当你拿着放大镜,去发现和沉醉于别人作品当中的闪光点,就总能发现一些作品或多或少带着开创性。
但,如果你戴着“又是俗套”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它们,那自然举目所及就全都是俗套了。

音乐的欣赏需要一些包容,
好听不好听是一种视角,是否有趣是一种视角,有没有值得学习之处也是一种视角,诸如此类,
不能强求有趣的音乐也一定要达到你心中“好听”的标准,也有可能它们并不是不好听,而是你没能理解而已。
不好听,也许有着有趣之处呢?无趣也罢,试试找找看值得学习的小细节如何?
每个人都有方便理解和容易欣赏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只要一耳朵不喜欢,的就被自动屏蔽了,
这其实是件非常糟糕的,可能因此错过很多学习技会。



不过,这不是重点,



身边经常遇到这样的人:
他们对待不习惯的乐风过于刻薄,仿若全是垃圾,不该存在于这世上;
他们对待不熟悉的专业知识过于抵触,自己没概念的理论就当是民科,连验证的念头都没动一下就习惯性地先踩上几脚。
慢慢地,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地抱怨着,说是值得看或听的东西几乎没了,新的一切都是垃圾。

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还是有挺多极为有趣的作品不断发出来的,就看你能不能将他们挖掘出来了。
譬如啊,有些创新的出现是因为作者在某方面的技法还比较稚嫩,未被各种套子框住,如果你只盯着稚嫩的部分,那么对闪光点必然视若无睹。
再譬如啊,有些创新是基于实验,但如果你对任何稍不适应的音响效果都会严重抵触,只顾着厌恶其实验性,哪里还能发现闪光点呢?

有很多人,连前面楼层选出的100张唱片,都会觉得大半难听,听不下去,
那就更不能指望他们能在会员作品栏目里发现多少闪光点了。




这也不是重点,




人们发现创新的闪光点是有局限性的,通常仅限于自己最习惯的一个维度:
编曲师更容易发现编曲的闪光点,
混音师更容易发现混音的闪光点,
甚至细化到某种乐器的演奏者更容易发现音乐中该乐器的闪光点,
诸如此类,,,,

这些都没错,但是这种视角习惯的限制,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极端,,,,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视角带来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体验带来不同的灵感。
当你不再能从其它的视角审视音乐之时,碰撞出自己灵感火花的概率会直线下降,
那时,岂止是更难发现别人音乐的妙处,,,,难道没发现,你自己的音乐不也就此止步了么?!


当你觉得:“最近很少能听到耳目一新的音乐了“,,,,,这是个很坏的苗头,
你会有这样的想法,通常是因为你已经用苛刻的栅栏封闭了自己的内心,而决非世界比以前减少了创新。


当你能够从“不习惯不喜欢的音乐”当中发现闪光点,你就不会感叹世界上没了新东西。
当你能够从“不习惯不喜欢的音乐”当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闪光点,你会发现更大的世界,它一直就存在于那里。

这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你能够打破自己预设的栅栏,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有趣的值得学习的音乐,多不胜数。




这很重要,但仍不是重点,




很多人,对音乐的态度是这样的:
自己出生以前的音乐作品叫做 “历史古迹”
自己1~10岁的音乐作品叫做 “传统民俗”
自己10~20岁的音乐作品叫做 “怀旧时光”
自己20~30岁的音乐叫做 “经典神作”
自己30~40的音乐叫做 “什么玩意儿”
自己40岁以后的音乐叫做 “开什么玩笑!”
.........
这是自我封闭的一种最常见的体现形式,
几乎能够体现在每个人身上,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彰显,所以这也是年龄代沟的来源之一。

你可以无视这个规律,但特定年龄段的受众群基数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不同,
当市场变了,而你没变,你会发现自己的音乐生涯过得越来越艰难。




那么,重点来了:




如果说,绝大多数音乐人,在漫长的一生当中,最终都会陷入到 “发现与审美的自我封闭” 当中去,
因此被时代甩在后边,被市场所抛弃,并最后因此清贫后半辈子。

那么,均匀地聆听这100张唱片,尝试发现这么多不同乐种不同作曲家的美好之处,
使自己在尚能够接受它们的时候趁早接受它们,
如果效果理想,它也许能使你进入到听什么都能发现美的状态当中,从而避免进入那个恶性循环,
就算效果不够理想,只要你能够多因此接纳几种乐风,那它至少能使自己的后半段音乐生涯不至于显得太食古不化。

毕竟,那些能捯饬好几种曲风的作曲者,并且能去各种曲风当中汲取养料的作曲者,
显然比那些只能接受和习惯一种曲风的作曲者更开心,也更游刃有余。

如果不趁现在多接纳些乐种,开阔下思路和眼界,,,
那么再过些年,当你上了年纪,品味和理解力被锁死,就化为了旧时代的活化石。


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听众一员,没问题。
但你如果是音乐人,时间会证明这绝不是个小问题。



两年前,
有许多人问,这100张唱片的帖子,有什么意义?
一直憋着没有回答。


两年后,想说一下初衷:
这篇帖子,以及这100张唱片,
既是一个测试,也是一剂预防针。
如果你愿意接纳它的话,这就是它的意义。
观众反应
:默默流泪感谢!
:我电脑里只剩5首音乐了,带歌词的就1首了

3354
#146 17-11-22 01:52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7-11-22 15:49 编辑

后记

这篇帖子的立意本来就是:   鉴赏力与审美拓展———音乐人将面临的终身课题 从入行到退休。

有感于身边所遇到的很多音乐从业者的事例,
他们随着年纪增长,逐步陷入到审美障碍的漩涡当中,
最后作品越来越局限,生活困顿,精神上也一年比一年消沉,
你如果设法代入一下就会明白,这何其恐怖。

为了避免自身也落入这个漩涡,工匠与梦寒两人合力,历时几年,慢慢攒出了这个唱片选单。
两年前我俩初来这个论坛,把这个选单作为见面礼之一提供给大家。
为了尽可能减少暗示和干扰,时至今日才说明这份礼物的用意,以期实现某种程度的双向选择,以便让最重视和认可聆听规则的人获得最大的收获。

两年多以来,除了本帖置顶楼层的坛友@nap0617 之外,
还有许多qq或者线下的朋友们,也自发地投入时间精力,并获得了理想的收获,
在这里祝贺你们,

你们之所以能有这么理想的收获,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你们有这样强大的意愿,有耐心,有行动,
而且没有轻率地将顶楼的诡异要求判读为故弄玄虚,
你们所获得的,是你们应得的回报。

感谢你们的信赖。


至于写帖子之初为何会有那些诡异的要求,
刚才在楼上揭晓了真正的谜底,希望这有助于解答曾经可能存在过的疑惑。

1022
#147 17-11-29 10:41
好吧! 沉沦了很久,我准备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听这些音乐。听完一张总结一张!

1022
#148 17-11-29 11:44
nap0617 发表于 16-12-7 10:51
终于听完全部了,做个汇报:
10月9号发现此贴但是给吓跑了,11月8号在学习音乐教程时忽然发现自己对音乐的 ...

不可能啊 兄弟  我刚开始听,就第一张第三张很多都很好听的。哈哈哈!~

718
#149 17-12-4 22:49
Cobain 发表于 17-11-29 11:44
不可能啊 兄弟  我刚开始听,就第一张第三张很多都很好听的。哈哈哈!~

我特挑剔,目前全世界只有5首音乐我觉得好听了,都照我这样所有做音乐的全都得饿死,一个活的都不会有,我对不起音乐人,音乐人喜欢你这样的。

39
#150 17-12-8 13:28
我虽然只是来打酱油的,但是看到楼主这么好的贴,顿感热血沸腾!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