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了,我们盖个楼,混音十年心得分享接龙!
为什么说混音十年呢,我们知道,混音不完全是技术活,相比于各种效果器的用法,耳朵的锤炼更加重要,而这需要时间的磨砺。可能我比较笨,觉得混音五年才隐约感觉到什么是混音,十年才感觉入门。
我这算抛砖引玉,泡音频十几年,直到这里十年以上混音经验的人很多,希望更多的朋友一起用精辟的语言来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提携。
先说说我个人一点微不足道的经验,大家一起盖个高楼,让更多人受益。
1,早期痴迷于所谓大师预设,后来才发现,每首歌都是独一无二的,音乐是情绪的表达,每件乐器每条音轨都服务于整体,融合才是正确的,所以现在看到什么大师预设就直接绕道。最近五年,几乎没有用到过任何预设。
2,老百姓对音质的敏感程度,远远不及对作品表达内容的敏感程度,当然,追求音质没错,只不过不要走火入魔。早年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为某一轨殚精竭虑,给别人作比较之后,说没什么区别。
3,地鼓的重要性比很多人认为的更重要,影响着整体音乐的结构。
4,均衡、压缩、混响三大件,均衡最简单,其次混响,最难的是压缩。
5,动态不仅仅指某个音轨,音乐整体的动态更重要,没有动态的音乐味同嚼蜡,动态是音乐的生命力,而这一点,更大程度体现在编曲而不是混音。
请各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