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编曲的深坑思索
1 .刚开始写旋律的时候,写出来,不怎么满意,然后修改修改-再修改,,觉得嗯,,算是可以了虽然不算是非常满意非常悦耳好听。
2 .然后在编曲中,不停的尝试和声,织体,副旋律,配器,在这其中需要不停的回放。
3 .在不停的回放后,会越来越发现,旋律我去越来越好听了,在编曲几天甚至一个星期的时间里经常回放,听多了。
4 .觉得旋律最后变的其实很好听了呢,我去,,,编曲也还不错了嘛,也许就是差些细节的音色库调整不是很到位而已了,但就音乐写作而言,嗯,自我觉得很不错了。
5 .然后拿去给不认识的别人听,别人听完,,嗯,也就那么一回事,没啥特别的。甚至也有觉得不大好听啊!!!(或者给老师听,老师却会说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
总结:
1 其实有些时候音乐人自以为很得意的作品,是因为自己多次循环听多了,给了自己一种错觉自认为很经典而已。耳朵就是那样,即使不好听的东西,听多了慢慢也习惯然后也会觉得好听了(看国外教音乐视频里的大师有都建议大家尽量听大师的作品,不要什么垃圾都往耳朵里放,据说就像什么垃圾食品都往嘴里塞,味觉慢慢就会钝化一样)。
2 也或许,你很有艺术性的使用理论和感觉创作了确实不错,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但是现在的听众,就是跟风似的,童年学唱几首小朋友的歌,少年时代听听流行舞曲,青年时代听听摇滚,中年听听爵士管弦的人来说。在没有接受过应有的音乐鉴赏课程学习的听众来说,真的能听懂了即使是国际认可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交响曲里面的艺术价值吗?
本帖最后由 ggman 于 20-2-24 22:3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