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评论YAMAHA收购Steinberg的商业动机以及业务规划

( 2 )
 
[收藏]

2234
#1 05-6-1 09:53

评论YAMAHA收购Steinberg的商业动机以及业务规划

==这是本人在收购当天写的评论,拿出来分享一下==

又是在年尾,全球音频界又一次被一件收购事件所震动,专业音频设备领导厂商之一的YAMAHA公司从Pinnacle手中收购了曾经的专业音频软件领导厂商Steinberg公司。至此,曾经属于一个时代的辉煌,终于彻底终结了。2年前的Pinnacle收购Steinberg事件仿佛还历历在目,当时曾对这种看似合理的商业并购所寄予的希望,今天看来,已成一场春梦。美国公司对德国公司的收购,当时被认为是全球音频行业商业化洗牌的最终选择,在 Apple将Emagic收入囊中之后,我们曾经更加认同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商业浅规则,可今天这条更大的鱼却成为了japanYAMAHA公司,这其中有什么深层原因?

       在评论之前,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对于该事件的新闻报道:

       目前,Steinberg公司已经同Yamaha达成了基本协议,由Yamaha收购该公司全部普通股股票。此次收购是通过昨天举行的封闭式竞标完成的,收购内容还包括Steinberg在美国的销售运营系统。

Steinberg 始创于1984年,后于2003年1月并入Pinnacle集团。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Yamaha就通过使用Steinberg的电脑音乐产品和捆绑软件而同Steinberg建立了关系。在今年4月份,这两家公司宣布将合作开发一个叫做 Studio Connections的项目,该项目的内容就是如何实现Yamaha硬件产品同Steinberg软件的完美兼容,由此,两家公司关系更上一层楼。

       目前,Yamaha已经通过封闭式竞标的方式同Steinberg达成了初步协议,将收购Steinberg全部普通股股票。Yamaha此次兼并是鉴于当前音乐创作市场的如火如荼以及音响设备销售额的节节攀升状况而做出的,它希望能够通过收购包括Steinberg在软件开发商的强大技术力量以及 Steinberg所拥有的各项知识产权等各项资产,再结合其公司的在硬件开发上的长处,来打造一个音乐软硬件生产开发行业的无敌王国。Yamaha是在对Steinberg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谨慎考察和考虑之后,才决定收购其全部普通股股票的。

       Yamaha计划将由其在美国的销售分公司——YCA来全面接管Steinberg软件在美国的销售业务。此次收购总金额为2850万美元,在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之后,将于2005年1月下旬正式生效。在完成对Steinberg的兼并之后,Yamaha将进一步推进其Studio Connection项目,以尽快实现其数字化调音台、合成器等硬件同软件的完美兼容。

       此次收购的另一大目的是通过为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提供更全面的音乐创作手段来迅速扩展它们的市场份额。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音频行业是模拟硬件的天下,japan公司还没有狠角色出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数字硬件设备逐渐发端,japan的音频设备公司伴随着japan电子行业的迅速强大而崛起,YAMAHA便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成为全球音乐家的宠儿。专业音频设备的模拟向数字化的发展过程,缔造了 YAMAHA这样一个庞大帝国。那些年的NAMM盛会,都几乎变成了YAMAHA的专场产品发布会,品牌力震撼人心。YAMAHA的成功,是那个时代 japan专业音频设备厂商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20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属于japan的时代。
随着japan经济在90年代以后的长期低迷,全球音频行业的大量“技术关键词”逐渐向欧美地区转移:软件音序器、软件效果器、VST、软件乐器、 ASIO驱动以及软件音源、软件混音等等词汇背后的那种技术创新精神,逐渐为音频行业描绘出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软件取代硬件。

       软件取代硬件,这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革命。这场革命的第一场战役是从音序器打起的。曾经的三大主力德国Steinberg公司、Emagic公司,美国 Cakewalk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将基于软件和计算机的音频制作方式发展成为了新的行业标准。随着软件音序器取代硬件音序器战役的战果逐渐明朗,效果器、合成器、音源等领域的战役接着陆续打响,几乎所有类型的传统音频硬件设备都面临到了同类型软件的竞争,直到今天,这场革命仍在继续,但胜负已分,传统硬件厂商纷纷收编软件企业,即是最好证明,而Steinberg和YAMAHA便是软硬件双方的代表性企业。

       Steinberg公司以其极富创新的产品研发思路,长久以来一直是软件平台的主力开发厂商,并开创了多项行业第一和技术标准。Steinberg的 Cubase,是第一款加入音频功能的音序器产品,之/upload/_up_img/11042860680436348.jpg后又是Cubase奠定了VST的电脑音频系统平台标准,再之后,还是Cubase所采用的ASIO音频驱动,将软件加计算机的性能魅力发回到了超越硬件设备的水平。 Steinberg的大量软件效果器、软件合成器和软件音源产品,极大地拓展了Cubase平台的实用性和市场覆盖面。Steinberg公司的产品线,就是软件取代硬件的一宗宗实际战例,而Steinberg公司的发展历程,则在音频行业内塑造了一副性格外向、极富研发勇气和创新精神的技术领跑者之形象。

       但,技术的领先,不一定就能造就企业规模的领先。音频软件行业虽说已经成为了音频行业的技术领跑者和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者,音频工作站软件也已经成为了最先进音频系统的核心部件(十年前这个位置可是传统硬件厂商的)。但如今的现实是,单纯研发、生产软件是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和大幅盈利,而这也就是 Steinberg两次被收购的原因了。

       当传统硬件厂商真正认识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从过往的荣誉上醒来之时,便到了软件厂商的末日。传统硬件厂商有着充足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程经验,如果把收编软件厂商看作是它们的另一种方式的技术研发投入,那这种收购的和理性,也就毋庸置疑了。

YAMAHA 收购Steinberg,就是将Steinberg的软件优势纳入到自己的产品中,继续丰富产品功能,推出可大幅盈利的新一带软硬件相结合的产品。而在这条思路上,Digidesign公司就是一个好榜样。Digidesign通过排他性的软硬件捆绑组合(Pro Tools软件平台与DSP处理卡和外置接口的捆绑),实现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最大化。YAMAHA在DSP效果、硬件周边设备的研发能力举世公认,如果将 Steinberg公司目前已被广泛使用的驱动平台和效果器平台与YAMAHA公司的硬件设备进行一定的排他性捆绑,那对于YAMAHA的硬件销售,定然会有一个显著的成长。

       但是,事实会向这样的方向发展么?最终的结局将是YAMAHA大获全胜么?答案可以通过三步分析来揭晓:

首先,Cubase SX在第三版发布之后,市场反响远不如第一版和第二版强烈,许多用户报怨,新功能并无太多新鲜,而老问题仍然没有到改善。Steinberg在研发不出更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也没有积极解决现有问题,这就造成了用户对Steinberg产品忠诚度的大幅下降,想当初就是因为同样原因促使Cubase获得了大批量Cakewalk和Logic用户,而在今天看来似乎同样的用户大倒戈又有可能在某一天重演。YAMAHA在收购当天通过媒体宣布, Steinberg公司在美国的销售渠道和客服体系将由YAMAHA接手,并举例说命YAMAHA在美国市场上对01X和Motif产品的完善售后体系和良好口碑将在Steinberg产品上延续下来。

       但据可靠消息,YAMAHA已经制定了研发全新硬件和放缓Cubase研发的初步计划。这说明YAMAHA似乎只是过渡性地采用Steinberg的已有技术,来研发更有市场影响力的硬件产品,比如类似于TASCAM SX1的内置软件效果器的综合调音台,或者为Cubase配套YAMAHA的DSP效果卡。当YAMAHA软件部门完全吸收了Steinberg公司的现有技术之后,japan人的狭隘心态,注定不会让Steinberg作为独立品牌存活太久。

其次,YAMAHA对于Steinberg是一条大鱼,但是相对于行业内的某些公司就不一定了。在专业音频领域,AVID的子公司Digidesign才真正应该算作大鱼,通过排他性的软件硬件捆绑,Pro Tools系统几乎已经垄断掉了这个行业的专业音频工作站系统市场。Digidesign已经通过收购M-Audio而将产品线延伸至YAMAHA最低端产品以下,从而形成了对YAMAHA现有产品线和未来产品线(整合Steinberg)的全线包围(从高端和低端两方面包围YAMAHA)。

       如此看来,如果YAMAHA可以将整合Steinbeg的项目进行到底的话,Digidesign真的甘心出现一个会来瓜分他市场的YAMAHA么?

       最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目前,Digidesign的市场已经到了一定的成长上限。Digidesign是一家在软件取代硬件的大变革时代迅速成长起来的音频设备商,它最精明的一点就是在软件技术的发展上,采取封闭平台的研发思路,并通过软件在功能上的不断创新,来带动相关硬件的销售。可以这样说,音频行业的这场软件取代硬件的大变革的最终受益者,是Digidesign。

       但是音频行业如今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技术大变革:如果说硬件到软件的转变是一场对音频制作设备的数字化变革,那从单机单点的数字音频工作站制作方式向多机多点的数字音频工作站集群制作方式的转变,将会是对旧有音频制作流程的彻底颠覆和传统音频制作理念的完全升华。

     相信通过以上的分析,已经回答了文章中提出的几个问题。YAMAHA收购Steinberg,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将只是japan音频公司妄图回归主流的一场春梦,原因不是YAMAHA的无能,而应归结于japan经济长期萧条在音频行业的体现而已。一个国家的市场发达程度,一个国家在科技进步上的前瞻性眼光,才是音频行业未来发展的最终推动力。

[ Last edited by 非也非也 on 2005-6-1 at 10:25 ]

46
#2 05-6-1 10:12
你怎么知道是这样?你是YAMAHA公司还是Steinberg的人?

推广LOGIC是好事,骗瞎话误导别人就不好了

1198
#3 05-6-2 04:03
sy的宣传看来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