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传统京剧,本身华乐就没有什么低音乐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里革胡等低音乐器,都是上个世纪吸收西方经验结合民族乐器改进的,而且现在很大一部分的民乐团仍然采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低音的支持。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有很多种因素:
首先,在世界音乐范畴内,很多传统民族音乐都只有高音乐器。这涉及到演奏的环境——像是在乡镇广场,或者山野丛林之中,自然需要更富有穿透力的动静,所以高音乐器会相对受欢迎一些。同样,传统的戏台子都是在室外,热热闹闹才能吸引观众过来欣赏。而且听戏不像西方贵族在音乐厅里端坐,大家吃吃喝喝有说有笑,唱到精彩之处那是掌声喝彩一阵又一阵,在嘈杂的环境中低音乐器自然不被人重视。
其次,除了户外活动的风俗音乐,流传于文人之间的文人音乐又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更注重“娱己”,注重“清新”,类似古琴的乐器从频率上看比较近人声,又方便携带。低音乐器的频率则可有可无,同时庞大的体积也不够体面。
有的人可能想到,那宫廷音乐追求庄严肃穆,追求跟西方交响乐一样的宏伟气势,总不能不带低音乐器玩吧?在宫廷音乐中确实有相当规模的低音乐器,比如像编钟这样的大块头。但由于宫廷音乐涉及到很大程度上的“礼乐”思想,包括有乐器“大不出钧,重不过石”,音乐“大不逾宫,细不过羽”之类的说法,种种限制往往成为了民族音乐朝多声部音乐发展的障碍。同时,由于历史传承的问题,雅乐的资料相对于民间音乐相对少很多,很多音乐甚至乐器本身就已经失传或难以考究了,也许在宫廷之中曾经有过不少低音乐器的戏份。
当然,其实古代华乐还是有很多向低音探索的研究成果和记录,只不过可能受制于各种条件——包括制作工艺,制作材料,演奏水平等...没有发展得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