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如何衡量效果器的质量

( 52 )
 
[收藏]
-  第 1 页  -

373
#1 05-10-26 05:48

如何衡量效果器的质量

兄弟们,效果器的质量到底有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可以衡量呢,不说别的,光是压缩,混响,EQ这三大件上我就经常感觉无法适从;在声卡上我们至少有RMAA可以给出一些客观的参考,所有项目都拿Excellent分数的卡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可是一涉及到三大件,这里头水就深了。

先说混响吧,这个东西玄得很,我感觉一般业余用户的判断非常不可靠,在各大论坛上对于几乎每一款软硬件混响的评价都能看到很多天渊之别的意见,这本身就说明大家根本没有一套客观的评价体系;另外很多人是被广告和价格签着鼻子走的,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很早以前有一套采样于480l和M3000,号称顶级的卷积混响Impulse Sample, 在试用之前在国外论坛看到的都是很正面的评价,结果一听就发现它的高频有严重问题。而专业用户发表测评的要么明摆着是枪手,要么遮遮掩掩全是模棱两可的意见,就没有几句真能有点立场的,几乎全TNND是完美的辩证唯物主义论者。

至于EQ,那简直是玄乎其玄了,我真是听不出来URS的那些EQ比Waves的Q10甚至C/N自带的EQ好在哪里,像之前咱们讨论的模拟EQ有相位偏移问题我能理解,可是数字EQ应该很容易做好的呀。我看国外那些试用过URS的用户陶醉得跟来完高潮一样的留言真是觉得有点肉麻。

最后, 压缩的使用上我是幼儿园水平,只用它来压缩动态和提高总体音量,但是我实在不明白一个动态控制电压的算法(不考虑多端压缩)能有多复杂,至少比EQ要简单吧。

我想, 是不是一个混音作品95%的质量取决于录音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效果种类/参数,而剩下的很小一部分才是这些效果的所谓“顶级”程度呢?

另外我还有一个猜测, 那些经典设备的"经典"可能主要在于它模拟电路部分的音色特点,比如偶次谐波特性什么的,所以光是把它的算法转成软件程序在电脑上跑,不见得就比直接从软件里来的那些算法声音美丽多少。

2156
#2 05-10-26 06:50
每个人的判断都不一样,相信谁的评测都不可靠!
所以还是相信价格吧!这是最省事的办法

979
#3 05-10-26 09:23
原帖由 LOBO 于 2005-10-26 05:48 发表
兄弟们,效果器的质量到底有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可以衡量呢,不说别的,光是压缩,混响,EQ这三大件上我就经常感觉无法适从;在声卡上我们至少有RMAA可以给出一些客观的参考,所有项目都拿Excellent分数的卡再差也 ...

支持,据我所知,我们所谓高端的模拟硬件设备将很大的成本都用在了控制噪音方面了(这一点也得到了SSL工程师的肯定),再就是拼命的努力调配电路来改善音质,就录音来说,模拟的和数字的肯定有大的区别,但在效果器方面就不像那些“烧”友们形容的那么夸张。而在数字方面则不用在这些方面大下功夫 ,至于数字式的硬件效果器,那就更可以说明与软件效果器的问题了。要不然很多顶级的软件数字效果器的价钱为什么和硬件相差无几

12588
#4 05-10-26 09:40
我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对于混响,我只能依靠主观听感来判断,没有任何其他依据。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至于eq,我没有用过urs,无法评价好坏,不过很多eq的确有差别,就好像说,你可以用waves和nuendo自带的eq比较出来差别的。应该比较明显,尤其是比较大的增益量的时候。
最后,说说压缩,这个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我用过市面上绝大部分的软件压缩,包括dsp运算的和cpu运算的,还用过一些硬件压缩,我觉得质量相差很远。我所说的质量,不是音质,而是音色,某些压缩器的音色就是很好听,而另一些就是不好听。就好像我无论怎么缩混,都不会用waves的压缩一样,有些压缩在参数上一点都没有问题,但是就是不好听。
说到这个,我想起来一个例子,前些天,由于大家都在digidesign论坛上吵架,到底该用outsid summing还是inside summing,于是,digidesign发表了一份官方测试文件,用以证明protools的summing技术可以达到完全没有失真,其精确程度远远超过任何模拟设备,但是,尽管如此,只要有条件的人,还是喜欢outside summing,因为这个时候,高精度,以及完全干净的声音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音乐性!就像老外说的,模拟设备的声音听起来非常musical。
所以说,无论是什么效果器,其实作用都是对于声音的处理,而且,我们大部分人在用这些效果器作音乐,在音乐领域当中,音乐性的重要性是高于一切的!
还有,那些模仿经典模拟设备的plugin,模仿的不是什么算法,而是音色。所以,那些用软件模仿经典模拟设备的plugin,比没有模仿,直接是依靠原理计算的plugin音色好听很多。这种好听,在你处理单轨音色的时候就能明显体现出来,更巨大的差别在于你处理总体音色的时候,那时候,你将会明显感觉到模拟设备,或者模仿模拟设备的plugin是多么的重要!
另外,lovedog,你可以告诉我哪些软件数字效果器的价格和硬件相差无几吗?恕我孤陋寡闻。
软件plugin就我所用的来看,还是和硬件数字效果器有区别,我能够比较的就是Lexicon和TC,谁能说这两种效果器在相同参数下能够做到相同的音色?如果谁这么说,那纯属自欺欺人,我曾经在国外论坛上看到一句话,我觉得很经典:那些说软件效果器和硬件效果器一样好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这些软件的设计师,另一种就是根本没有用过硬件的人,他们在凭着想象猜测。

3286
#5 05-10-26 09:49
交流的很好,很高兴的看到

629
#6 05-10-26 09:52
同时在用TC的软硬件
差别巨大
不好说了

373
#7 05-10-26 10:05
嗯, 老King的耳朵和科学态度我是相信的,这个"音乐感"上的区别可能就来自于模拟部分的电路设计。毕竟模拟音频技术发展了一个世纪,而电脑上数字音频才发展了10来年。

12588
#8 05-10-26 10:11
不过,我现在在等tc system 6000的tdm插件,因为,我看到在s600里面用的运算软件和单独卖的软件名字一样,价格也一样。不知道声音能不能一样。

979
#9 05-10-26 11:53
我当然不是说软件效果器就一定和相同参数的硬件的效果一样,我在进入数字录音之前曾从事过5、6年的模拟录音工作,用的是STUDER的24轨模拟机和STUDER的巨老的台子,周边也净是Lexicon和DBX等一些硬件。我很喜欢我那时的录音,有很多现在数字录音听不到的细节,尤其是在交响乐队弱奏的时候。现在的数字技术可以模拟的很像,但的确只是“很像”,不可能完全达到模拟时代的声音,哪怕是软件模仿经典模拟设备的plugin。老K的“音乐感”我是同意的,毕竟音乐是以人为本的。但我要说明的意思是:在没有经典模拟设备的条件下善用数字效果plugin可以尽量的完美你的音乐,并能达到和超越许多有一大堆硬件效果器而作出“垃圾”声的人。

485
#10 05-10-26 12:08
首先,人是第一要素,如何使用很关键,其次,我觉得更多的是音色的比较,无所谓好坏, 也许大多数人喜欢硬件的音色,但我们依然可以喜欢软件的音色,呵呵,关键在于,现在大家听的东西大多都是硬件完成的,所以硬件的音色成了一个参考的标准,换另外一个角度想想,软件的特质硬件还没有呢.
在评价声音好坏的标准时,都会在"评价"前加"主观"二字,也就是说,无法去客观评价声音,至少现在还不能.

2156
#11 05-10-26 12:09
在没有经典模拟设备的条件下善用数字效果plugin可以尽量的完美你的音乐,并能达到和超越许多有一大堆硬件效果器而作出“垃圾”声的人。===========================================================


lonelydog 兄:你这样的比喻就不恰当了!不能拿一匹散步的马和一头奔跑的猪,比谁的速度快啊!
人的因素是刨除在外的,只是在比较软硬件效果器的优略.

[ 本帖最后由 夜伴琴声 于 2005-10-26 12:17 编辑 ]

485
#12 05-10-26 12:12
再说一下,压缩应该可以评一下好坏的,但EQ和混响,真的很难(不要抬杠,举一些极端的例子,我们讨论的是普遍现象)

12588
#13 05-10-26 15:10
原帖由 奇迹 于 2005-10-26 04:08 发表
首先,人是第一要素,如何使用很关键,其次,我觉得更多的是音色的比较,无所谓好坏, 也许大多数人喜欢硬件的音色,但我们依然可以喜欢软件的音色,呵呵,关键在于,现在大家听的东西大多都是硬件完成的,所以硬件的音色成了 ...


我以前一直都很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我现在逐渐觉得,这个观点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不是说你哦,只是说这个观点。可以这么说,数字设备和模拟设备根本就是不同概念的声音。用数字设备做得无论怎么好听,还是没有模拟的那种感觉。而且,好设备和不好的设备也是这样的,用不好的设备可以做出很有感觉的音乐,这是实话,但是,用不好的设备作出来的东西是经不住推敲的。所以,应该说,只有在设备不限制人的思想的发挥的情况下,人才是第一要素!

5395
#14 05-10-26 15:46
录音师吧……先比设备再比人……几乎就是这样的



不同的eq差别确实不小,你可以用不同的eq,调同样的参数,然后听听看

485
#15 05-10-27 09:57
[quote]原帖由 kinghand 于 2005-10-26 15:10 发表


我以前一直都很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我现在逐渐觉得,这个观点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

我不这么认为,现在大家处在一个从硬到软的时代,所以有的比,假想一下,如果上来就是软件呢?先软后硬呢,大家会不会认为,软件的声音好?
举个例子,北方人吃东西以咸口为主,南方以甜为主,蒙古人喝奶都放盐,杭州人喝得下吗?
其实就是一习惯问题,大家习惯了硬的声音了,所以对软的声音不感冒,
呵呵,我入行很晚,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