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音频销售 于 16-6-14 08:44 编辑
上次已经说了,如果你只是为了应付非作曲专业考研这个门槛的和声学习,那么如果掌握了前面所述内容,基本上过关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如果你要进行作曲专业考研,或者现在已经是音乐类研究生,想在以后的分析作品中不会被卡在和声上,或者想继续深造,那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行程最多才完成三分之一。
不过也不用灰心啦,你如果能坚持到现在,第一道最痛苦的门槛已经过去了。
就学习知识来说,通常越有价值的东西学起来越有难度,这是一个定律。否则,我们都去编程,搞了比巨硬更牛的操作系统,多体面啊不是?
言归正传。
通过重属系、副属系、重下属系、副下属系的参与,以前那种纯净的功能体系已经渗入了不少混血因素。在功能方面来说,以主和弦为代表的皇权体系得到了扩大,当然也埋下了系统奔溃的隐患。
但这样的也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和声颜色多起来了。如果说只有自然音构建的和声世界是黑白两色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进入了淡彩时代。但人们的耳朵一但尝到这种甜头后,就会难以抗拒更大的诱惑,人的本性使然也。
所以,借着扩大皇权、巩固功能体系的幌子,和弦继续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而最主要的途经当然就是变音和弦了。
那就说说重属变音和弦之后常见的变音和弦。
上主音是个比较特殊的音,所以大多数的变和弦都是在这个音上做文章。
其功能依据就是,升二级可膨胀式地到达主和弦的三音,降二级音可以下坠式地到达主音。但凡和主音或着主和弦拉上关系,就具有了某种血缘上的优先与高贵啊。这是典型的借着功能的说辞来干着色彩勾当的手法。
因此,就可以通过升高或者降低二级音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属和弦,比如(C大调为例)G-B-bD, G-B-#D,B-bD-F, B-#D-F,等等啦。
这里也可能出现类似重属增六和弦的减三度或者增六度。但这与重属增六和弦的音程所具有的功能不同。
基于上主音的变音和弦,基本打开了和声复杂化的潘多拉盒子。如果你对此有所怀疑,我们可以这儿小小地推导一下。
既然上主音可以升也可以降,也就是说G-B-bD, G-B-#D都是合理的。如此,那么bD-G-B-#D也应该是合理的。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中这是这么用的,既然里氏是大师,那么说明这么用是没有问题的,呵呵。
既然bD-G-B-#D是合理的,那么你不能说bD-G-B-D-#D不合理啊。既然这也成立,那你又如何说音簇没有丝毫功能和声的血脉呢?就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和声运动的地方就有和声,只是规律略有差异而已。这点后面会提到。
再说回去,既然bD-G-B-D-#D是可以成立的,那么G-#G-B-#B-D-#D当然也可以成立。而你如果想分析近现代音乐或者按照近现代音乐的模式来创作,那么这个和弦几乎可以说是你通过它们的窄门。
即,近现代音乐在和声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小二度和三度音占据了某种意义上的主导地位。不承认这一点,你接触20世纪音乐绝对是一种对自己的心智摧残。
好,再回过去,下属类和弦由于也有部分和弦含有二级,同样可以产生上述的变化。这里再次出现了II级和弦比IV和弦使用频率高的现象,因为IV级和弦压根没有二级音。
这样,bD-F-A等和弦自然也还是属于体制。
可这个和弦(指降二级的上主音和弦)最常用却是在小调。前面曾提到过,II级的地位那么高,但小调的二级因其减三的结构,成为半残废,无力承担重任。
小调的二级和弦因降根音而形成下属变和弦,这是对那不勒斯和弦的另一种解释。
这样一来,和弦的数量又一次扩大了。这些扩充来的和弦虽然尽力地与功能系统想方设法地搭上关系,但客观已经渗入了不少的异族血缘。在特殊的时候倒也能派上用场。就像正派体面的人士有时也会有一两个来路不明的朋友。而一旦皇权衰落,它们往往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够了吗?还不够。
现在不是流行什么换这换那的游戏吗?和弦也想换换马甲感受下不同的口味呢。
具体的做法就是大调可以借用小调某个级数上的和弦结构,反之亦然。
如果追根溯源,那么最早的借用当属自然小调的属和弦(小三)借用了自然大调的属和弦的结构(大三),从而使小调的属和弦变成了大三(变成了和声小调)。
案例法再此,后面的和弦借用起来就毫无顾忌了。
先是大调的六级和弦,它本来在是小三和弦,但感觉自己应该拥有大三那样的天赋神权(参见连载之一的泛音列相关论述),就借用了小调的六级和弦的大三结构。这时A-C-E自然不能变成A-#C-E(不明白?参照副属和弦相关内容),那就只能变成bA-C-bE。通过这种上思路形成的变音和弦就称为大小调交替和弦。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变音和弦太过于随便了,那你应该看看今天大量的歌曲伴奏中已经被滥用的降六级和弦,就知道这种和弦的媚力那是杠杠的啊。
既然大调的VI级可以向小调借用,那么别的和弦当然也可以借了。自然就出现了大调的III级(小三和弦)向小调的三级(自然小调里为大三和弦)借用而形成bE-G-bB;向IV借用小三和弦的结构而形成F-bA-C(当然也可以解释成是和声大调的和弦)。
如此下去,大调还会产生bD-F-bA;bB-D-F等和弦。
既然大调可以向小调借,小调当然可以向大调借啦。这样小调就会出现大S(不是姓徐的那个女人噢)。但总体来说,远不如大调向小调借用的数量多。
到这里,你就会明白既然不用和弦外音,我们也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中自如地使用12个半音,而且每个音都还总能与至高无上的主音发生七拐八拐的关系。这个系统现在已经是五颜六色了,这无法不让人想起当代所谓的颜色革命了。功能体系正是在五彩缤纷的色诱下逐渐在表面上越来越强大的同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分崩离析的危险。
变音和弦和交替和弦的这种思路,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悖论。
比如最常见的降六级,它经常用在补充终止中,以形成富有色彩的点缀。好,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把降六看成补充终止的和弦,也依然称它为六级,就说明人们认同它在功能上相当于六级和弦。既然如此,那么,很自然地推导出bA和A实际上具有某种远超出我们想象的近关系。
既然你都推导出bA和A近乎相等的功能关系,而且这种推导竟然还是在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那试问一下,你还有什么音不敢用呢?
至此,你将享受无拘无束地使用任意和弦的自由。但看过《肖申克救赎》的朋友大概都记得那位在监狱中度过半辈子的黑人老哥在成功越狱后曾痛苦地说,不打报告,他连尿都尿不出来。最后终于因无法适应自由的生活而自杀。
还记着在本系列开始的时候,本阁曾轻轻地善意地提醒对于和声和法则不可入戏过深吗?有人还不以为然,现在明白了吧?
看到这里,有的人又开始嘀咕了,怎么越听越糊涂了?合着你这不就是胆大包天吗?那里还有规矩了?
对,要的就是这效果。话说好的内容,应该是打碎你的固有认知,而非强化你的已有认知。因为从经济学的成本角度来看,一切顺着自己的认识、仅仅只是强化自己认知的学习本质上都是意义不大的,最不经济的。只有打碎,也会激发你的思考,才会获得新知。
那么造成的乱局如何处理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