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建立良好的混音概念 笔记

( 21 )
12
 
[收藏]
-  第 1 页  -

49
#1 22-2-28 12:43

建立良好的混音概念 笔记

今天翻到以前看公开课视频做的笔记了,分享一下,视频地址也附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W411T7Zp?p=3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W411T7Zp?p=39



1.混音是在多轨录音出现以后才产生的,混音是录音的延续。


2.没有足够的录音经验,是很难把混音做好的,会越混越浑。


3.混音师管理的是音色,平衡很多音色的音量大小,空间,纵深。


4.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有头绪,有主、有次。


5.不要一上来就抓住一个鸡毛蒜皮的东西,使劲调。(比如风铃,因为即使忘记混它,对音乐的整体也没什么影响。)


6.科学的混音步骤:主要问题→次要问题→细节,把这三步抓住了,混音起码是及格的。


7.混音第一步:音量的平衡。


8.音色怎么调,什么氛围,是由音乐风格决定的。


9.了解清楚创作者们想要表达的音乐感觉,这是最重要的。(比如对方要Bules感觉的,结果你做成重金属,就算混的再好也没用。)


10.从歌曲A段开始着手混音,因为B段有时候增加的一些音色,都是在A段的基础上得来的。


11.前奏完了,进唱的时候,让人觉得这个唱更好听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前奏。
   如果你前奏做的特别好听,结果一进唱觉得很难听,这就不职业了。
   因为找你来帮我编曲,就是为了掩盖我的缺点,让你的编曲显得我更好。(这个因人而异)


12.间奏:A段B段完了之后,接着又要重复A段B段,人的天性是要追求新鲜刺激的,所以来个间奏放松新鲜一下,承上启下。


13.尾奏:情绪的继续延伸。


14.A段的声部少,音色少,所以很快我们就能抓住主题。


15.B段以失真的电声的为主,就偏摇滚;以钢琴和弦乐为主,就偏流行。
    要确定以哪段为主,就看看前面和后面,从A段延续过来。
    它至少能提供你一些参考。


16.混音时的ABCD段,和编曲时的分段不完全一样。


17.箱琴摆在了左边(排队比你矮,靠左看得清),人声加了个混响(H-Reverb)


18.在混音中掌握“动态的平衡”,比如左边有声,右边与左边呼应,这也是一种平衡,一首音乐不可能从头到尾都绝对的平衡。


19.有些同学一开始打开混响就使劲调节参数,想要把人声调的好听,这就是只抓住了细节。
   你对这个音乐还没有理解呢,只有大的框架结构已经确定了,这个时候出来的细节才真正叫细节。


20.B段新增了一轨电吉他,这时候我们可以很泰然地把这电吉他放在极右。
   有时候混音也要给人造成一种期待感,也就是“吊胃口”,因为吉他只出现在一边,就会老觉得另一边需要些什么,
   等你盼望着盼望着,它终于出来了,这时候你就会有种满足感。


21.B段还新增了一轨PAD,这个音色它属于色彩,就好像我们穿西装,胸前别了一朵小花。
   所以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去纠结这个PAD到底该怎么调整,小心这个时候你又陷入了细节的陷阱。
   在这个时候,你就算不开这个轨道,也无所谓,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你要尊重每一个音色,但是要有一个先后的次序。


22.这时候我们听完了这首的A段B段,我们就确定了他的大概框架,是鼓贝斯箱琴。
   接下来来的东西,它们的功能性,都会弱于这几个音色。主次的概念始终要明显。
   如果我们的分析与编曲的想法不一样,那么再去改正。


23.现在很多同学在混音的时候,希望每个音色都听的清清楚楚,就跟我们录音的时候听到的一样,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24.音量的平衡是永远都在变化的,不是说调整一次就不能改了,我们连贯着再听一遍,看看是否符合这个音乐的感觉。


25.如果我们在间奏前找到感觉了,那么在间奏后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除非有一些做的比较特别,喜欢出奇出怪的。


26.间奏完以后的AB段加了一个Organ和自己唱的一个伴唱,箱琴,钢琴。
   伴唱不适合和主唱分得很清楚,它的目的就是要附着在主唱身上,不要特别清晰,所以它依然放在中间。
   箱琴来了一些对话似的副旋律,这时候我们把它极右。


27.Organ和钢琴的主次问题,从前面再听一听,能得出答案。
   钢琴是Solo,虽然它音量比较小,但是它给你的刺激是要强于Organ的。


28.在初步平衡完成之后,我们可以休息半小时,再回来以纯粹的一个音乐的角度去听它。
   这个时候你还会找出一些之前在做平衡的时候做得不太到位的地方,继续再做。


29.在音乐(量)的平衡做完之后,要做的就是“音色的平衡”。180~1000Hz,这是很多乐器最主要的基频范围。
   每一个声音它们要表现出来的音乐性,我们都要给它足够的空间,同时,它又不能抢占别人的空间,不要让它们打架。
   对于歌曲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它不能抢占人声的空间。音色的平衡中,也是有主次之分的。


30.在之前的AB段里,我们确认了,鼓,箱琴,贝斯,人声,它们是主要的框架,那么我们就先找这四个音色之间的平衡关系,
   我们发现底鼓电平挺大,贝斯也是挺大,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让箱琴不要太低沉,让它往高走一点。(左右,前后,高低)


31.左右:声像    前后:远近(高频,音量)  高低:低频多它就沉下来


32.如何找EQ上的点:我们人耳对于频率增多感觉比较明显,对频率减少感觉不明显。
   所以我们先提升,然后找到了再衰减。Q值越宽,声音感觉越顺,Q值越窄,声音的缺陷感越强。
   所以在粗混的时候,我们的Q值不宜太窄。


33.箱琴衰减了中低频之后,它反而显得更清楚了。
   因为它和贝斯之间分得更开了(高了),还有就是我衰减的这一点,它和人声也是冲突的。
   150~200Hz,略微多了会有一种丰满温暖的感觉,过多了就会浑浊。所以我们把它稍微衰减一点。


34.在我们混音的时候,音色之间要互相让,而不是互相挤。
   在一个声音出不来的时候,我们不是从它身上想办法,而是要从它的旁边——别人身上想办法,给它让出一个空间来。


35.底鼓和贝斯都很肥,就会搅合不清。在现代四大件的混音中,底鼓和贝斯的关系最难处理。
   如果底鼓和贝司处理好了,那么基本上就及格了。它虽然只有两个音色——底鼓和贝斯,但是很难做。
   虽然中声部有无数的乐器,但是那些音色,有时候我们EQ动一点,那感觉特明显。但是Bass你动它,没什么感觉。
   而且这两个乐器的频率就集中在200Hz以下,会感觉无从下手。


36.我们没有办法让贝斯硬一点,那么就让底鼓硬一点。不是说提升它硬度的地方,(底鼓低音硬度:110~120Hz)
   而是切它很低的那个低频,把它的那个温温的,肥的东西弄掉。(切了底鼓的40Hz以下)那这时候就只剩Bass站在那肥了。
   这时候就是我们说的“Bass又有层次,又能包着底鼓”,当然这感觉比较微妙,不会像刚才做吉他那么明显。


37.很多的混音师喜欢一上来就做人声,我认为流行歌的人声越有特点,他就越能流行。
   我们尽量的保持人声原来的风格,不去动它,而去让别的乐器的音色去融合它,去和它贴近。
   然后到了最后,我再在人声动一些EQ,这时候稍微动一点就会特别明显。
   所以在音色的平衡上,我觉得最重要的第一个是底鼓和贝斯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箱琴的上下和空间的位置。
   这两点你做好了以后,就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了。


38.混音时一定要注意歌词,歌词它能够给你最直接的信息,音乐它给你的信息比较抽象,它不具体。
   《寂寞红尘》这个歌名略微带有一点超现实的感觉,而且是个Demo,乐器很少。
   在乐器很少的时候,我们就希望把这整个空间能做的丰满起来,而不让它显得太单调。
   又由于它略微带有超现实感觉的歌词,所以我们可以把很多音色做的迷幻一点,空灵一点。
   所以前奏的电琴小旋律(solo),我们把它做一个延时的处理。这个延时不一定要在节拍里面,我们把延时的声音做的怪一点。
   又由于延时的声音在左边出来,而左边有已经有了个箱琴,那么我们希望把延时的声音靠后一点,所以我们要切一切延迟的高频。
   再加点混响,显得浪漫一点。前面比较干净,突然出现一个大效果的东西,这是一种对比,然后一会儿又会落下来,就进入唱。
   我们想要吸引人的注意力,就得老有新花样,要去刺激他。人对声音没有记忆感,你稍微刺激一下又回来,他不会觉得烦。
   前奏的前面是一种比较孤独的感觉,比较冷。


39.同一个声音,声音大的时候靠前,声音小的时候靠后。
   为什么我们很多音色要加压缩呢?因为我们要想这个音乐显得有层次,把这个音色安排在最前面,把那个音色安排在后面,
   把那个音色安排在最后面,这是三个层次。如果这个音色它经常一会儿靠前一点,一会儿又靠后一点(就是音量一会大一会小)
   那么就没有层次感了,就因为它一个人,就显得大家没有层次感了。所以我需要加一个压缩限制它的动态,但不能限制的太死,
   就是始终在这个范围内,轻微的活动。所以每一个音色我们都给它动态的限制,它就始终在它这个位置,不会到处乱跑。
   在这种有纪律的框架下,我再想让某个音色动起来,它就会显得特别明显了。压缩器不要轻易用,它是约束声音的。
   这是压缩器的其中一个功能,还有很多别的。


40.就是要让伴唱没有感情,毫无起伏,你伴唱有感情主唱就失色了。就好像我们很多女孩子结婚的时候,找伴娘不能找太漂亮的。
   这个伴唱呢,频率可以做的很窄,主要是中低频要去掉一些。很窄呢,它能够出来,音量还能拉小,不影响主唱,还能听得更清楚。
   伴唱它那个200~400Hz之间,它和主唱是一模一样的,它就很容易顶着主唱。伴唱本来是在后面给主唱帮忙的,不能老顶着它。
   所以我们做个EQ衰减,让伴唱的声音在主唱上面,如果旁通掉EQ,主唱的声音就不清晰了。


41.你加的乐器越多,你给出去的空间就越多,给人声的空间就越小。欧美那些磁带,一到副歌,人声就退到后面去了,让乐队在前面。
   你副歌要想有震撼力,就要人多啊。你一个喊破嗓子了你也是一个人,你十个人轻轻地emmm,他也觉得很有气势。
   所以到副歌的时候,乐队得起来,他才有气势,才有震撼力。


42.我们想让伴唱的声音飘在空中,离我远,而且还不要有太多混响的感觉,
   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声音模模糊糊不清晰的时候,它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时候,就需要有很多反射声,如果只有直达声,它就是很干净的。
   给人声加一个房间的感觉,是静止反射声,而不要多次反射声(就是混响声)。单独加觉得很奇怪,在音乐里合起来就不会觉得了。
   这首歌的乐器很少,乐器很少呢,我就想尽量的把每个声音的体积做得更大一点。


43.声音互相避让有很多方法,这里呢,Organ把它做成一个面,钢琴居中,它颗粒感比较强,面再大也掩盖不了钢琴。
   怎么做一个面呢?做一个假立体声,还是把它做一个延迟,做一个很短的延迟,他就有点“开”了。


44.唱一些无意义的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它更迷幻,稍微有一点动,飘来飘去的。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平常见到比较“怪”的那些插件,它就可以用上了。
   然后还要加个延时,让它后面的尾巴拖得更多更长一些。这个延时呢,最好是跟着节奏走,还要有很多的反馈。


45.我这块为什么把它做的这么迷幻呢?是因为它后面是一个特别重的东西,就是大失真。这样就能找刺激,找对比。
   到了快结束了,我们把那个效果特夸张的吉他,回归到它一个真实的状态。为什么呢?
   因为他最后有一个海的自然音效,这些乐器的声音,都是在自然音效的背景之下。
   如果这个时候吉他还是特别夸张的表现方式的话,主题就不清晰了,海的那种宁静自然的感觉,就出不来了,两人的感觉就冲突打架了。


46.到最后我可能有些想法需要更细致调整,有些想法可能就不要了。
   品质在于细节,但是细节在最后。细节只占20%,前面80%都是一些大框架的东西。
   只有那些大框架的东西确定以后,这些小细节,它才冒出来,才有意义,才是有效果的。



11120
#2 22-2-28 13:09





观众反应

2898
#3 22-2-28 13:16
47.歌手说啥就是啥,看具体情况要求写不写混音师的名字
观众反应

288
#4 22-2-28 13:28
有点长

4243
#5 22-2-28 13:34
看着开始往下拉的时候就有个感觉,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这文字太长了,不能满足“一句话必杀技”、“快餐”又还特营养的需求···

2560
#6 22-2-28 13:56
48:面对sb制作人及sb甲方的各种无理的审美要求,
       只要能做就通通say yes;
49:签了合同之后,多起几个艺名以备不时之需,
       只要保证活儿能过、甲方能给钱,
       基于47、48条随便抓个你自己都看不上的艺名给甲方报备
观众反应

3538
#7 22-2-28 14:19
我刚看几段文字就知道是丁漫江老师的那堂课,哈哈哈

8875
#8 22-2-28 15:26
谢谢分享

100
#9 22-2-28 16:25
感谢分享

138
#10 22-2-28 16:32
感谢

1099
#11 22-2-28 19:32
学习了!

87
#12 22-3-1 04:40
录音的延续?我用音源不配混吗?

101
#13 22-3-1 11:33
感谢分享


74
#14 22-3-1 15:35
学习学习!

2862
#15 22-3-3 12:56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