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转贴] 编曲完之后导出分轨需要留意的几件事情

( 12 )
 
[收藏]

9097
#1 13-7-18 10:31

编曲完之后导出分轨需要留意的几件事情

干了几年混音工作,收到过各种分轨文件,作为混音师有些话想说,如果能把下面4条因素,外加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做好了。那么混音师会非常感谢的。




1.导出前需要特别注意关闭混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混响效果有可能你自己没有添加,但是音源其实是已经给你添加了的。所以你要非常熟悉你使用的音源,如果不清楚可以仔细的研究一下使用过的音源,看看混响开关或者旋钮在何方。

如果对音源自带的混响对混音的危害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我们可以听听下面的例子:
用KongAudio最早的一版Chineewind做的一个笛子片段,这是保持默认的情况下自带音源混响的效果:

dizi rev.mp3 (184.18 KB)




我们可以听出来,蛮好听的,笛子悠远悠长,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个笛子距离太远了,如果放在一大堆乐器里面显得很远很单薄,假如作品的艺术要求是要笛子近一点怎么办?如果就这么导出给混音师,混音师会说没办法,加了混响就不好去除了,(虽然现在有去除混响的效果器,但是破坏音质严重),那么我们再来听听关闭自带混响的干声

dizi Dry.mp3 (184.18 KB)




粗听会觉得毛刺很多,但确实近了许多,混音师拿到这样的原始素材,就可以远近自如的调节,根据作品的需要来了。那么我们再来听听在混音软件(Protools)里面加了混响之后的感觉。

Dizi Demo.mp3 (193.3 KB)




那么这个加了混响效果器(VSS3)之后的笛子感觉得到,相比较自带混响的笛子会更加饱满一些,同时混响也更加自然一些。当然这个处理并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或许还有许多人认为自带混响的那版更好听一些(比如我自己),但这是单独听,相信和着一大堆乐器的时候,感觉又会有些不同,举例说明的意图就是,如果您给出一个原始的素材,那么混音师可供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一些。

下面就给出一些常用音源的自带混响关闭的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音源有很多,不能一一说明,因此只能举一点例子,其他的要靠各位自行研究了。









2. 导出的格式有讲究,格式这里指的是wave文件的采样率和采样精度,MP3等有损压缩不在讨论之列。那么究竟该导出什么样的采样率呢?这需要看客户的最终需求和混音师的设备以及您自己的网络上传速度,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客户主要是发行MV,那么这个采样率就是以48KHz为基础的,如果客户主要是以网络推广和CD发行为主,那么这个格式就是以44.1KHz为基础的。如果您的音轨数不多,混音师的设备很牛X,那么可以考虑导出刚才说的基础频率的倍频;比如48KHz就可以导出为96KHz,如果是以44.1KHz为基础的就是导出88.2KHz。导出倍频的最大好处就是精度更高,后期处理的音质空间更大,可能会得到更好的音质效果,当然这需要混音师的设备来定,因为无论是数字调音台混音还是电脑混音,96KHz的负载是很大的,可使用的音轨数基本上都是减半的。最后还需要考虑的是您的网络上传速度(不是下载速度),一般来说现在都流行网络传输多轨文件,无论发邮件还是QQ传,考验的是你的网络上传速度,增加一倍的采样率就意味着增加了一倍的数据,可能上传时间就会增加一倍,原来1个小时可能就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
下面再来讨论采样精度的问题,导出的采样精度会不会像是采样率那样越高越好呢?回答是不一定哦,比如我们导出LASS弦乐,这个音源本身样本是24bit,那么如果你选用32bit浮点导出,很有可能是在16bit的基础上做了插值运算,简单的做了一个Double处理就变成32bit了。因为有些混音软件就会把32bit浮点的wave文件识别为16bit的。16bit的精度是多少?65256个等份,这相当于一个聊天摄像头的画质等级。24bit是多少呢?16777216,已经1千多万了,相当于是佳能无敌兔5DII的摄像画质等级。因此建议目前为止都导出24bit精度的wave文件,等到以后32bit的声卡普及了,再导出32bit的不迟。


3.究竟是导出单声道还是立体声呢?答案是,在不损失声场信息的前提下,尽量导出为单声道。有些音源例如RealGuitar音色,如果你用默认的第一个音色,那么你可以在编曲软件里切换单声道还是立体声来进行判断,如果听起来没有影响,那么就说明这个实际是可以导出成单声道的,像弦乐这一类的往往包含了丰富的声场信息,因此一般就导出成立体声。单声道:
底鼓 Kick
军鼓 Snare
踩镲 Hihat
边击 Stilk
贝斯 Bass
吉他独奏 Gt Solo
弦乐独奏 erhu Solo、Violin Solo、Pipa Solo...
管乐独奏 Trump Solo、Flute Solo、Dizi Solo...

立体声:
吊镲 Cymbal
桶鼓 Tom
钢琴 Piano
电钢 Epiano
电吉他 (带效果)GT E Chours、 GT E Flange
弦乐群 Violins、Violas、Cellos、Basses
管乐群 Trumpets、Trombones


4,尽量采用规范的英文命名,而不要使用中文来给多轨文件命名。采用英文规范命名是因为,很多设备只识别英文,例如一些控制器的显示屏,英文文件就可以很方便的在控制器上显示出来,这样当你和混音师沟通的时候可以直接说出某个文件需要怎样怎样,不会引起误解。(用中文命名、混音师可能会重新命名为英文名称,这样之间就会有一个差别,当你说中文,人家要反应出来是英文,有些时候就对不上)


5.需要注意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导出一个给录音棚录音用的伴奏MP3的起始位置应该和导出分轨文件的起始位置完全相同, 另小小的建议就是尽可能的导出一个wav伴奏而不是MP3给录音棚录音。这是因为MP3总会比wav文件在开头部分会多一点点空白出来,虽然很小,但是快节奏的音乐还是有一点延时的感觉。这里强调起始位置完全相同,是因为录制下来的人声或者乐器最终是要和多轨缩混的,如果混音师不是录音师也不是编曲,第一次拿到这样的多轨文件,并且起始位置不相同,那会完全抓瞎的。


小结:1.尽量导出干干的声音、2.尽量导出为24bit 44.1或者48KHz的wave文件、3.不损失声场信息情况下尽量导出单声道、4尽量以规范的英文进行文件命名。
这里补充说明就是,当没有关闭音源混响的时候,比如某些管乐独奏乐器,保持在音源默认状态下,听起来可能会有声场信息,感觉有一定的宽度,例如刚才举例的那些笛子,但是一旦关闭混响之后,就没有声场信息了,所以判断是否有声场宽度,应该是在关闭掉混响之后。


专业编曲往往就是在这些细节上体现为他人着想的高尚人品,在这里特此感谢。

[ 本帖最后由 kang 于 13-7-18 17:55 编辑 ]

1541
#2 13-7-18 10:33
好文......................

2120
#3 13-7-18 12:35
不错的心得,受教了。

2511
#4 13-7-18 12:51
一般现在的鼓音源都可以直接支持导出立体声或单声道的overhead 和 room,
我个人觉得真正意义上的overhead不光只有镲片,还有几乎所有乐器的空间定位,
当然overhead的摆法也决定了最后的音色,
我个人更倾向于将overhead导出成单声道,这样后期其实有更大的余量,
如果为了控制方便,也可以在两个overhead之后加入一个立体声aux来进行立体声处理。

关于采样率,我觉得一开始设置录音或midi工程的时候就应该设置为4824,
毕竟其实这是这个行业里的比较基础的要求,也比较通用,
如果格式再高,很多时候确实不太通用;
如果是4416,那么在导出的单轨文件的时候会丢失22k-24k左右的频响信息,
动态也会减少48dB,
这对于混音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很理想的事儿。

如果最后要制作成4416的成品文件,
我相信很多人更倾向于使用抖动吧。

还有一句想提,我个人觉得导出midi分轨后,
其实真的应该为每一轨做升频、母带、再抖动、导出,
这样得出的信号我觉得更能让人踏实。

9097
#5 13-7-18 16:16
抖动也是一种途径,只不过针对目前市场上,有说导出44.1的好,也有说导出48的好,那么我想我这么讲解,可能就会比较全面一点,怎么选择其实还是看最终用途,但是我个人觉得哈,特别是做混音完了之后,本来用48混得好好的,结果转成44.1的时候,明显感觉就少了一些空气感,变得要略灰暗一些。那个心情就别提多沮丧了。当然有可能很昂贵的抖动硬件设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511
#6 13-7-18 16:28
其实48k转到44k必然是要有频响损失的,
24b转到16b也会造成48dB的动态损失,
因为是数字音频格式,
就算过了昂贵的硬件设备,
不管是调音台还是话放,
或者是昂贵的多轨开盘机,
都是会产生各种信号损失的,
毕竟音频行业就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失真的行业,
只能说到最后这些失真是否能被接受罢了。

如果想尽可能不损失频响及动态信息,
那就不做了,不是么,哈哈

69
#7 13-7-18 17:03
感谢分享!!!............

293
#8 14-9-22 15:46
学习了

844
#9 14-9-22 18:32
感谢分享  学习了

6
#10 14-9-27 13:56
学习了,可惜音频和图片都收不到。。

569
#11 14-9-28 11:44
我觉得有些情况下,某些音源,保留自带的混响或者其他效果反倒比较好。当然这可能要根据情况自己判断。可能更适用于自己编自己混的情况。

7
#12 16-4-19 09:00
midi制作的单轨道音音量不冲红,多轨就冲红了怎么做?每个轨道音量控制到多少db比较合适呢?有教程把主推子调低音量再导出去混音这应该不合理吧

251
#13 16-4-23 14:24
一人在征途 发表于 16-4-19 09:00
midi制作的单轨道音音量不冲红,多轨就冲红了怎么做?每个轨道音量控制到多少db比较合适呢?有教程把主推子 ...

同问,导出分轨时单轨响度多少合适,每轨最大化,然后混音是再调整音量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