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DAW出现之前,用什么方式编曲?

( 15 )
12
 
[收藏]
-  第 1 页  -

241
#1 23-6-8 23:19

DAW出现之前,用什么方式编曲?

感觉以前有些编曲做得还挺复杂,怎么做的?

6182
#2 23-6-8 23: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26
#3 23-6-8 23:30
脑和纸、钢琴吧

161
#4 23-6-8 23:32
电脑出来之前是写乐队总谱 真的乐队排出来 然后再改 一遍一遍磨出来的 之前工作人员功夫也确实够硬

2783
#5 23-6-8 23:36
看过海上钢琴师嘛?就那玩意。

888
#6 23-6-8 23: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8
#7 23-6-8 23:52
编辑各种录音磁带、过各种硬件效果器、最后录成母带吧。

2326
#8 23-6-8 23:56
最早的时候是纯写谱然后乐手排练改。后来出现了编曲机(就是一个带音色的,能分轨录制midi的设备,很多很多年前见过一台),然后就是电脑了。不过好像80年代就已经有cubase和protools了

3798
#9 23-6-9 01:04
写总谱,乐队/团排练。

起初没条件,一遍遍录到完美。

再后来,发展成可以为开录,一个乐器一盘磁带,录不好可以剪辑,那会儿是真拿剪刀剪磁带,再粘好合并通过调音台混录成一首歌。

后面电脑慢慢发展起来,才支持数字录音,到2000年后软音源开始发展起来,DAW开始百花齐放。
观众反应

3206
#10 23-6-9 04:28
音序器+合成器+硬音源

572
#11 23-6-9 06:08
跟以前的工作模式相比,现在真的好幸福

4117
#12 23-6-9 10:39
我用的合成器

2607
#13 23-6-9 12:29
以下摘抄自 知乎

作者:冉Rand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0804807/answer/25074688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980年代首次出现PRO TOOLS录音软件,标志着电脑数字录音的出现。在此之前,甚至到现在依然会有,是录到开盘录音机(磁带机)上的。披头士早期只有一台4轨录音机,他们需要边录边整合。比如先录好3轨,再把它们一起Bounce到第四轨中,这样就能多出新的三条轨道去录音。 Bounce这个词我们现在知道是并轨的意思,其实早在那时候就有了这个概念;并且很形象,确实像“跳进去”一样。并且由于设备的限制,早期披头士通常只配备立体声(一对)效果器,比如Fairchild 660压缩器,于是他们必须节约使用,只能挂在总Bus上,形成一个效果环路,让每一个轨道一起共用。直到Abbey Road这张专辑,他们才有了一个多路调音台去录音,这样整合各个乐器就更方便了。所以,那个时候录音比较考验技术水平。虽然可以反复录和Overdub叠录,但是磁带不像电脑,擦录多次必然导致音质的降低,所以能一把成是最理想的。人声音准校准也只能通过叠录人声轨来实现,所以那时候唱的好是真*唱的好。其实早在80年代,就出现MIDI这个概念了。而那时候数字录音还并未普及,所以有些答主的回答并不太准确。80年代日本生产了一系列便携的多轨磁带录音机,如Tascsm Porta studio, Marantz PMD 740,抑或是小开盘机Fostex R8,这些都是针对个人用户或是小型录音室,就像是我们今天的Daw+声卡一样。区别在于,录音载体一个是磁带,一个是电脑硬盘;一个是模拟录音,一个是数字录音。模拟录音时代,录音需要更科学:比如输入电平需要足够大才能抵抗磁带的天然底噪,而又不能过大导致音轨之间“串音”; 而如今数字时代,大家往往会忽视这个重要法则。把输入Gain拧到马上就要破的程度,其实是不科学的: 0VU/-18DBFS 才是可取的。录音也更加有人情味:磁带饱和失真是一种很美妙的存在,而如今数字录音,只要超过0DBFS,一切就Clip了。我很喜欢磁带录音,因为磁分子的运动产生了音乐,它是真实的,有生机的。我也离不开数字录音,因为0和1带来的是准确性,以及反复修改的可能性。善用磁带录音,可以提高音乐人自身的水平;善用数字录音,可以尝试出更美妙的乐句。

2607
#14 23-6-9 12:35

1165
#15 23-6-9 13:20
最早是录现场,然后多轨录音机,然后有合成器,然后现在的da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