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再一次硬件压缩过带对比

( 51 )
 
[收藏]
-  第 1 页  -

2501
#1 24-1-28 19:24

再一次硬件压缩过带对比

这几天对新到手的压缩做了一些调整,再拿首贴唱过带一下,大家听听更喜欢哪个。
还是老方式,只做了make up,其他没做。一个是纯软混的,一个是过带之后的。


01下载mp3
02下载mp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77
#2 24-1-28 19:44
斗胆献丑

1硬件 2软件

636
#3 24-1-28 19:47
喜欢1

815
#4 24-1-28 19:52
什么话筒录的,是149吗?唇齿音好重,听着贼难受

1422
#5 24-1-28 20:55
1听着更结实清晰一些,但是两者差别并没有一耳朵那么明显,所以即使是硬件也显得性价比不高~要不就退货吧~

120
#6 24-1-28 21:06
感觉都是玄学,木耳听不出来

4361
#7 24-1-28 21:16
1硬2软

261
#8 24-1-28 21:23
盲猜1是硬件,人声和伴奏相对更融合,整体动态更稳定一点,但得抱着使劲挑刺的心态听

315
#9 24-1-28 21:59
真的喜欢1,敢问1是软件还是硬件,可否告知是什么软件/硬件,感激不尽

643
#10 24-1-28 22:10
2难听多了,不知道谁是硬件,2有问题,另外响度似乎略小一点

866
#11 24-1-28 22:14
更喜欢1

159
#12 24-1-28 22:19
手机听2还是密度高,1有点爆表了

1540
#13 24-1-28 22:27
听不出来有多大区别等于没区别

13797
#14 24-1-28 23:23
怎么我喜欢2多点,难道我喜欢软的

2501
#15 24-1-28 23:30
先说一下结论:01硬件 02纯软
再说一下我个人对于硬件的要求,首先我是一个纯软混音多年的业余爱好者,因为贫穷让我在纯软模式下极尽全力的去想办法做好每一首歌。所以硬件的加入,不能过多的改变我对歌曲本身的处理结果,这是我对硬件的硬性要求,这个要求会让我即使将来脱离硬件工作,也不会乱了方寸,硬件只能是加分项,而不是决定项。这几年之所以频繁更换硬件,是因为这些硬件都有着厂家自身的审美特色在里面,一旦声音过了它,或多或少就已经改变了频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染色,恰恰我最不想要的就是这些染色,有些硬件只是过一遍,啥都没动声音就已经糊了,还是某大厂的产品,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所以我对模拟设备是极其挑剔的,这几年里用得最满意的是WEISS的压缩,因为它是数字设备,AES传输,不存在ADDA产生的音染。但是因为个中原因,WEISS不在了,所以才有购买了这台压缩,作为纯模拟设备,能有这样的表现我已经很惊喜了,分轨混音完全不用担心会给我多余的东西。至于有朋友想问品牌恕我不能说,硬件这条路上谁说都不能信,只有自己去试,每个人喜欢不同,需求点不同,我也曾经买过大家讨论的并很流行的大厂产品,但基本都是半年左右就出掉。不是它们不好,是我用不好。
顺便说个题外话,酷狗或者QQ音乐里听到的一些歌曲,混音真棒,比一些我知道的一线混音师混出来的还要好,看名字却名不见经传。这行业里还是有很多默默努力,日益精进的人。无论别人怎么看,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就好了,新的一年祝大家都心想事成。
观众反应
: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只不过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