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话筒啸叫的成因及解决思路

( 47 )
 
[收藏]
-  第 3 页  -

554
#31 09-7-21 13:56
传声增益的测量,暂时还是以国家标准为准吧。至于标准的是否完全准确,就看个人看法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观众反应

843
#32 09-7-21 16:52
图片中国标里面详细说明了为何系统要选用具有一定指向性的传声器:就是为了抑制声反馈

所以回到楼上先生原来的论述:

从工程系统角度,国标规定传声增益的测量采用的是“心型话筒”,来测定系统的传声增益的数值。所以不能有换成全向话筒,传声增益就不好了的说法”。

显然这是不符合国标的说法的。也就是说,换成全向话筒,传声增益肯定是下降了。
观众反应

554
#33 09-7-21 17:57
回楼上

所以传声增益一开始就说明了要从不同方角度来阐述和理解。

1、从演出、实际应用来说,当然话筒指向约好,传声增益应该会更高。

2、从工程系统设计与测量角度,假如两个场地,一个拾音话筒用心形,一个用全指响来测量传声增益,哪个场地的好? 一般来说,全向话筒测出的数值是会比采用心形话筒的低,难道就可以得出:第二个场地传声不好的类似结论?显然这是有不公的地方, 国标就是规范大家的测量条件的一致性。测量条件不等时,就没有好与不好的说法。

换成全向话筒,传声增益肯定是下降了。是从实际应用方面的阐述,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
观众反应

350
#34 09-7-21 18:18
实践自然出真知,但既然作为教程发布,必然需要在一个相对标准化的环境下进行说明,实践中固然会出现声压不够,需要加大话筒增益达到声压要求的情况,但作为一篇教程发布时,是否以这样一个情况推而广之得到的结论就能表达所有情况下话筒啸叫的成因呢?

实践出真知,但实践也是基于严格理论基础的产物,盲目实践在一个学科尚未成型时是值得鼓励的,但在扩声学在多个方面都已有高度积累的研究成果时片面的针对一个问题作出不够严谨全面的结论,是否有失偏颇呢?

原文并未涉及到话筒指向性,音响指向性,房间声学等条件的说明,不免显得看问题不够全面,这样的文章固然能在一时或者一种情况下解决某些问题,但却与原文宽泛的标题差之千里了。

不耻下问是美德,何况还是在自己尚未真正成为绝顶高手的时候。
观众反应

843
#35 09-7-21 19:30
两个误区:

1)传声增益究其本来的原始定义,是一个声压比,和电是没有关系的(参考国标的定义)

如何理解?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如我设计一个无电音乐厅,纯粹是利用建筑材料的声聚焦和房间几何声学实行放大
(这在建筑史上屡见不鲜),当我把这个音乐厅建好了,它的传声增益也就确定了,哪个检测站敢说因为我没有安装喇叭
和话筒而不给我做传声增益测试?
虽然和扬声器,传声器都没有关系,但是传声增益照测不误!

2)声级计使用的标准配置的测量传声不可能是指向性传声器(当然包括所谓的心形传声器),国标里面那一段话指的
是被测系统里面的拾音传声器。尽管有好多三脚猫公司随便拿一个心形演唱话筒当测试话筒用。

为何?纵观传声器的制造历史,地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厂家可以将传声器指向性精确到可以计量的地步,但是全向的
自由场和压力场测试话筒,可以精确到0.5分贝,但也是分频段的。
观众反应
:好!理论精辟1

554
#36 09-7-21 22:16
电声系统与建声系统测量是否用同一标准测量,以及测量的方法是否相同或接近,这个问题还得向各位老师请教了。

而在19楼提及的两种拾取及测量话筒,是否与《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有不相符的地方?也请各位老师指出。

2609
#37 09-7-21 23:23
传声增益测试方法是:1、在舞台台口位置放置频宽标准的声源扬声器,离扬声器一米位置放置心型专业电容话筒。2、扬声器播放PINK NOISE信号,话筒接收扬声器的信号经过该场地扩声系统放大后由该系统的扬声器放出,3、系统声音逐渐放大到回输临界点后,测试此时观众席的系统声压级与台口声源扬声器此时的声压级相减则得出系统的传声增益。4、对良好的扩声系统来说,其传声增益必须大于-6dB以上。

当系统的传声增益没达到-6dB以上的时候怎么办?说明声学环境和音频系统有缺陷,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房间均衡——EQ,其实这应该是最后的解决手段。

[ 本帖最后由 hpstudio 于 09-7-21 15:36 编辑 ]
观众反应
:牛B 学习了 喇叭杀手还是回001吧

96
#38 09-7-22 08:45
继续关注 中              顶上去

52
#39 09-7-22 15:39
做看风起云涌。期待更精彩的辩论。
知识就是这样得来的/

36
#40 09-7-23 16:21
鄙视那些自以为有点“料”的“专家”,以为做了几个工程调了几个大场就以为自己是“专家”了,就出来胡说八道,就开课授徒误导年轻后辈!向那些真正的专家致敬!更要向音频领域的那些默默无闻的,专心在做技术的人致敬!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的秋叶 于 09-7-23 16:22 编辑 ]
观众反应

73
#41 09-8-22 00:26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论证性问题,希望最后能得到一个大家认可的定论!顶上去!

7
#42 09-8-22 09:26
回23 #    其实路演的啸叫不能体现本贴   路演最能体现 烧喇叭 烧功放  
          

1002
#43 09-8-22 18:15
[quote]原帖喇叭杀手 于 09-7-16 08:10 发表
第2点是人为的,系统自身声压级输出能力不足(不够响),要想话筒声音够大,只得增大话筒增益,提高话筒音量,最后导致啸叫产生,解决方法是提高系统自身的声压级输出能力(换更响的!)

喇叭兄,关于第二点声学环境一定的情况下,换用声压级更高的系统会提高整个系统的话筒传声增益吗(一般情况下,工程商为了考虑建设方投资的问题,系统的动态余裕会做得较小或很小,但当系统满负荷工作时,声压级还是能够满足一定的标准的,否则验收是不可能过关的)?我觉得这点有待商榷。

83
#44 09-8-25 17:33
我同意楼主的观点,我们这些小地方也没有专业的音响师,都是瞎调,而且设备很有限,在婚礼酒店里有很多都是一对单15音箱,用带功放的调音台带,每个主持人还都想要大点声,就得调增益,也得把这路推子推到头,电平指示灯总超载,高潮的时候灯都亮满了,有时候就叫,还得往回调,就是设备有限啊

18
#45 09-10-21 09:08
我们是做会议系统工程的,扩声系统是其中之一,过去经常遇到啸叫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是因为在设计方案时,音箱布线位置不科学。比如说,会议系统工程里面,使用会议话筒比较多,几十个会议话筒很正常。音箱的位置排放很重要。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项目,这些项目原来是给一些弱电总包,分包给一些做综合布线的公司做了。没有扩声专业的人员去参与或指导,经常性的把音箱位置搞错,在他们认为,不管方型,圆型,还是其它形状的会议室,总之找到四个角落,留下音箱线,就这样子。
会议室前面有讲台的,一排过有十几个话筒,同时主持会议的也会使用无线话筒,而音箱居然布在后面,音箱的声音直达这些话筒,这样肯定会出现啸叫的可能。
我发现很多系统,增加了反馈器、均衡器,其实,如果在系统方案设计时,做到科学合理,结合现场的建声环境(如果建声环境很差,可以备用这些设备,或者提议甲方做些更改,多做吸声处理),啸叫的可能性就很少。 我这里说的是会议室,不是现场大型的舞台系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