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音响的那点事
聊聊春晚音响的事:
(声明:没看春晚、纯属一菜鸟听后的印象及分析)
聊聊到这事挑起这么多的口水战,专门去找这几个歌手的视频听听,个人总结如下:欢迎拍砖!
1、那些说太“干”的可能经常KTV,想“湿”就是想弥补自己声音的不足,要的是ECHO(回声)、不是所谓的混响(Reverberation),仔细听了一遍,没觉得混响不对,(比例确实有点问题)。对于那些认为没混响不能唱歌的或认为混响比例一定要大才有效果的朋友可听听出版的CD,(听欧美的好不?)没有您认为的这么“湿”。
2、说放错伴奏的就更离谱了,放“东方红” 你能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真天才!!!
3、不排除返听EM的问题:包括比例、大小、有无“湿声”,一个专业的歌手,既然首先“找准”了节奏、听准了音高,然后在后面唱着唱着就跑了。。。。。。你能怪谁呢?
4、像CCTV这样规模的晚会,估计会有2级混音,一级PA负责现场,二级负责TV混音转播(与一级PA音源信号完全相同);PA可另备份信号给TV、:1、主信号,2、主持人、3、歌手,4、音乐,、5、现场(不出PA,)等。
5、EM(返听)的信号一定是PA给的,完善的返听应该另加一级返听混音,专人混音(返听混音有时比主混音还重要,特别是有现场乐队时,相信没人反对吧,)这里说“完善”是因为它太“重要”了,一台亿万观众的晚会呀,即便卡拉OK也“完善”一回吧。
6、还是说EM:不同的音响师用法是不一样的,这与歌手的习惯有关系,有要立体声的、有要单声道的,有单尔、双耳之分。单耳的就想听现场声及观众反应,并可以通过EM把握节奏、音准等,演出效果就靠音响师的造化了,用双耳的歌手是完全信任音响师的,TA可以完全投入自己的演唱,并且监听的效果是TA认为满意的。
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歌手有自己的“御用”音响师吧。
7、现场声场的问题:
这是很多朋友都忽略的问题,有这么个360度的“超级舞台”估计没有主扩这一说,观众听到的估计还可能是返听(为舞蹈等)、也就是说这个舞台的演出音响的系统设计或许存在“瑕疵”,(为设计师抱不平)为了展现唯美的视频画面,导演团队一定不会让音箱露在外面,采用隐藏分散式安置。看过视频估计还安置得比较高,这样问题就来了:
声干扰、延时等问题对舞蹈来说就稍好一点,对现场“真唱”的歌手是致命的,找不着北了,或许在某个歌手演唱的时候,现场声与EM“打架”。
补充:
无线监听系统的发射与接收的问题:
a、射频干扰,影响接收效果;
b、发射天线与演员的距离(这种低级错误相信音响设计不会有的);
c、变化多端的led升降偶尔屏蔽了(或影响)EM的接收.
[ 本帖最后由 atmosphere 于 12-1-28 18: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