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人声录音,录多大的电平合适?

( 28 )
12
 
[收藏]
-  第 1 页  -

806
#1 21-4-16 20:36

人声录音,录多大的电平合适?

RT

331
#2 21-4-16 21: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96
#3 21-4-16 21:32
同上

3352
#4 21-4-16 21:50
方块的三分之一

9123
#5 21-4-16 21:50
不爆的情况下 酌情处理 32bit精度已经很高了 如果稍微录小了一点点也没啥大关系 哪怕设置的是24bit的文件精度,当你录的电平只有-48db的时候,和用16bit录最大波形 它们两个精度是差不多的。

换句话说 只要不低于-48db 不高于0db 都是合格的 且还算不错的。
观众反应

527
#6 21-4-16 22:07
kang 发表于 21-4-16 21:50
不爆的情况下 酌情处理 32bit精度已经很高了 如果稍微录小了一点点也没啥大关系 哪怕设置的是24bit的文件精 ...

那动态呢,是在不爆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声音的动态,还是说,前级最好把动态控制好,另外,大动态会对后期缩混造成麻烦吗?请老师赐教

4956
#7 21-4-16 22:23
就一个原则“保持最大不失真”。不用担心动态过大,越大越好。后期拉拉推子就可以降下来。

小了再用压缩去提升会破坏音质。

9123
#8 21-4-16 22:35
所谓动态 应该是录音作品最低电平和最高电平的差值大小对吧,那么动态主要反映的是一首音乐作品的风格趋势,因此录音师以及表演者都会尽力控制动态以匹配音乐风格,例如一首艺术歌曲,动态范围往往就比较大,所以录音时要尽力控制不能过多的缩小动态范围破坏其艺术性,也不能任由表演者自由发挥肆意扩展动态范围,而Pop音乐动态范围就可能更小些,除了录音时歌手尽力控制,录完后也会通过压缩来缩小范围,那么更多的高声压作品 大音量低动态的,压缩就加得更狠。歌曲基本没有太多动态变化了。

4243
#9 21-4-16 22:35
kang 发表于 21-4-16 21:50
不爆的情况下 酌情处理 32bit精度已经很高了 如果稍微录小了一点点也没啥大关系 哪怕设置的是24bit的文件精 ...

显然,康老师没考虑前端设备底噪问题···过低的录音电平,即使后期可以提升很多,噪音也是跟着长大的···比如一台话放的自然底噪在-85dB,录到的电平只有-30dB,如果使用压缩器,上方的余裕可以进一步增大到30多dB,甚至更大···要是这样的音频,需要再大幅度提升音量,-85dB的底噪可一点地儿也不会客气的,拉30dB上来···-48dB就更糟,不极限去说了,这音频的底噪是个什么水平呀···人声在噪音海里游泳,只冒个头,弱的时候那叫噪音海里潜水···哈哈···

另外,有人说动态,其实人耳感知的听觉动态不仅仅体现在电平数值上,两台不同的设备,我们假设他们的录音电平一样,但是是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我们听到的音乐动态感会不会一样?不会感觉一台设备录得呆滞、平庸一些?另一台录得声音动态变化丰富、弹性十足一些?···有经验的人一定知道答案的!···就好比,洪金宝翻起跟头来,与一般的胖子人翻跟头,感觉上哪个更有动态?···

其实,动态变化幅度和变化时间(动态变化的速率),甚至是特定频段的收、放灵活度,都有很大听感影响,就像一根绣花针舞弄得虎虎生风,和一根柱子舞弄得虎虎生风,人看着、听着那个更有动态,这就类似于就像音频中的高频和中低频给人的动态听感···,我就觉得听音乐的动态,不能光看电平差值、参数标注的···所以,好设备赢的未必就是在电平动态参数上···一些老旧的,信噪比、动态参数看似不高的经典设备,为什么听起来就是灵敏、得劲,明明动态、信噪比参数极好的设备,却听着色彩单调、慵懒无奇···

所以呀,我觉得动态值的标准要想接近符合人的听感,估计怕是用电平峰值起落差值是表达不了的,怎么说都得用功率的瞬态变化差值和速率(不是平均功率额)来说事儿,才爽!···传输中音频的高、中、低频的能量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听觉中的动态更像感受这样的能量传递的瞬间变化值···电平峰值动态根本不能完全说明人感受的事儿···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4-16 23:49 编辑
观众反应

1283
#10 21-4-16 23:30
菜鸟弱弱的问一下   bit到底是什么?  今天看了个东西    说  BIT是  底噪    越低底噪也大  
观众反应
:你偷偷百度一下多好···

3996
#11 21-4-17 03:05
以前我轻微冒红都会拿来用,现在一般不超过pro tools电平绿黄交接那附近,平均电平-15到-12之间。
太高和太低都不好,太高感觉声音震的不干净,太低用效果器提多了是底噪的那种不干净,形容不出来,这只是我经验下的主观感受,声学问题不大的情况下,相信自己的耳朵。

7719
#12 21-4-17 03:50
尽量把声音录的大一点。主要目的是为了一个“信噪比”而不是“音质”。

大声音后期可以缩小,不会有明显的音质损失。

而小声音,后期再去放大的话,会把底噪也一起放大。
观众反应

579
#13 21-4-17 07:00
信噪比确实很重要,信噪比越高后期加效果器很多都能顶住,反之。

9123
#14 21-4-17 14:58
yousing 发表于 21-4-16 22:35
显然,康老师没考虑前端设备底噪问题···过低的录音电平,即使后期可以提升很多,噪音也是跟着长大的· ...

我可没说要录过低的电平哦,录音电平大部分都是由话放设备来控制的,而话放等模拟设备,其底噪并不是想象的随着Gain的增加而成正比例的线性增加,往往是Gain增加到某一刻时,底噪会急剧加大,所以还不如把话放Gain控制在一个听起来舒服合理的范围以内,录下来不爆也不过分的大声,适中就是最好的,这样软件后期调整,底噪肯定会随着软件音量增加而增加,但这个增加往往是“线”性的,是可以预期的。
我反对的是不冲红的情况下尽量大的说法,一切以听到的适中合适电平为准。我当然也反对过低的音量。但对某些艺术作品来说,四十来个db的动态范围是很有可能的事儿,所以我才设定的一个最底值-48db,但并不是劝告大家都要把最底的往-48db方向靠,一切都是以听觉舒服为基准,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中庸才是正道。

4243
#15 21-4-17 15:14
kang 发表于 21-4-17 14:58
我可没说要录过低的电平哦,录音电平大部分都是由话放设备来控制的,而话放等模拟设备,其底噪并不是想象 ...

如果话放是随时调节的,调节也可以为了不同目的,不太好说清楚···那我们就说声卡的LINE IN线路输入平衡口吧,比如一个声卡的平衡输入不接入信号的底噪是-100dB【这个水平比很多话放实际输出底噪一般会高出了,其实我说的-85dB的话放底噪,大部分话放都在这个底噪实际输出水平左右,不需要提及GAIN带了的放大量,即使GAIN关闭,底噪也是这个状态,电路底噪!】,而你接这个输入口,录音录到软件的音频电平只有-48dB的峰值,再加上压缩,然后增益····如果,这个声音要需要在混音中提到-6dB的峰值才合适,那么他需要被增益42dB以上,这个情况下,声卡LINE IN的底噪-100dB会跟着大42dB以上,底噪水平从-100dB变成了-58dB的状态···能说不是大问题么?当然这是比较纯粹的举例,现实可能稍有出入,但是道理是这样,录音的信噪比不是录音电平控制中的唯一考量和,但绝对是一个不得不考虑方面!

当然,听是很重要的,更是终极目的,如果听得下去,那也可行!但是如果循着这样的范围(-48dB到0dB峰值都行),大家去这样做,尤其是菜鸟,在多数人身上每次都能听到好的结果吗?我持怀疑态度,因为,原则一般都是比较注重“中性、大概率、广泛适应性的”···

我个人认为,录音电平对于信噪比来说应该是不过载的前提下越大越好,这是理想状态,但是实际操作并不具有可行性,因为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的实际电平是否会过载,所以,很多人主张不要太靠近最大过载电平去录音,这样有潜在的过载风险,要知道很多情况是一遍过,没有再来一遍的机会,这种情形下,有经验的人会养成上方留些余裕的习惯,永远不录满电平,不是不可以,是为了万无一失而已···这个余裕缓冲区的大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验,几dB、十几dB、二十dB,甚至有时候预估错误,只录到-40dB的峰值,那也得用不是?但这,显然成不了录音电平的初始设想和指导法则的···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4-17 23:09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