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FL Studio

谈一个体会

( 5 )
 
[收藏]

124
#1 07-5-14 12:34

谈一个体会

运用电脑软件可以完成一首音乐的制作已经成为不再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在沉长复杂的制作当中怎样运用软件减少制作的负荷呢?比如以BOX为例子,该软件很周到地提供了自动伴奏功能,使很多不懂鼓点,钢琴,贝士,弦乐及其它器乐的人轻松地获得一份半成品的音乐。说它是半成品,是因为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甚至水平高的人苛刻地指出那根本就不算伴奏。
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总喜欢走捷径。当我第一次碰触音乐软件的时候就联想可不可以不学键盘器乐只用鼠标便能搞定一切,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思路早就不希奇了,现在哪个制作软件不可以用鼠标输入音符啊?我便又突发奇想,要是连鼠标都不要用了,那该多省力啊,事实上这样的软件也出来了,他们是可以把乐谱扫描成MIDI文件的打谱软件。科技真是了不起啊,只要想得到,他便做得到。后来我又发现了连扫描都不用的软件,它就是声音转化MIDI的软件。
什么样的软件可以帮助初涉音乐的人制作出高质量的伴奏呢?
难道一定要把乐理学通透了,一定要把别人的路子都循规蹈矩地走过了,制作起来才会轻巧些?
有一次,我在制作一首本地的民歌时,觉得特费周折,例如该怎么弄一个好听的过门,鼓点该如何分配,副旋律该怎么写等等等等,让我头都大了。我想,如果一个大师面对这个问题会怎么处理呢?我一股脑地查阅了很多技术文章,所有人都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大谈理论,从浅入深,从简单一直谈到你脑门糊涂。当我面对起点,面对真刀真枪的时候,这些理论就开始变得苍白,直至蒸发。不就是几轨MIDI序列吗?怎么就那么费力呢?我开始觉得有个问题自己必须反思,那就是与其把时间花在这些捷径上还不如塌塌实实地从头开始学习乐理方法。但是我毕竟是个成年人,以我个人的阅历来看,并不见得我原来那种思考要不得。死了张屠夫就不吃带毛的猪了吗?
我本人并不是学音乐专业的,我除了偶尔玩电脑更多的时候喜欢动歪脑筋并且有瘾。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便会日夜思考,甚至影响正常休息。这样的病态是与生俱来的,就跟上了发条一样,很累,却又感到快乐。
于是我开始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把我所要做的这首歌与我听过的音乐做一个比较,看看哪首音乐最接近,最类似于他。这样做的用途是把别的音乐里好的元素运用过来。很快我发现了一首。接下去,我删除了该曲子的主旋律,并把我的主旋律换了进去。这样连带着伴奏一听结果大吃一惊,除了个别地方有点魂不附体,其他一切犹如天然合成。于是我眼前一亮,暗想是不是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呢?于是我马上动手修改起来。结果一切都很顺利地完成了。回头一想,要是从头开始学乐理再来制作非累得吐块块血不可。真险啊!
第一次偿到了甜头,我又开始试探新的歌曲,嘿嘿,又成功了。于是我又通透地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一首歌曲的伴奏为什么可以附着在另一首歌曲里呢?终于我想出了问题关键所在。这就好比两个身材相似的的女子,甲能穿的衣服,乙也一定能穿。我们做裁缝的,大可不必把什么家伙都用上,只要得几个主要东西,就可以做成品了。也象木匠师傅一样,厉害的师傅随便拿几件旧家具也能翻新拼装出时髦的用具来。
说到这里,有点形而上学了。但是我以为做东西就该是这样的。我们既要时常去选择几样可以上手的工具,又要时常去更新一些制作思路。在电脑音乐这块地里,也和别的事物一样,有着日常生活里可以借鉴的思路。正所谓天地之大,道无处不在。只要不闭门造车,路就还会在脚下延伸。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象铁匠木匠裁缝们一样,在手工作坊的天地里玩出艺术的花花儿来。

2545
#2 07-5-16 04:56
骑在马上跑,速度当然会比较快.
但....马的头永远比你的头先去到终点,马永远是第一.

124
#3 07-5-16 20:45
如果害怕作品里有别人的影子我相信就算是大师也会被尿憋死的.音乐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正如水是载体,勾兑不同的配料就能细化成不同的用品.又如人们常讲的,不同的人看红楼,看哈母雷特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音乐是红楼的话,道教的人可以把它写成道教的,ZhengZhi家可以把他写成ZhengZhi的等等等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来就是世界不同而又大同之所在.
永远不会有唯我独尊者,存在的,皆为集大成者.
我们所做的音乐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遍读学术论著,很少有人象我一样写一些大白话,实话.为什么?文章有文章的避嫌方式.因此行文圆滑,顾左右而言他,是大师的事.既然是论坛,且不是什么专业性强的论坛,干脆就帮把戏裸露出来,让读过的朋友不再一头雾水,有饭一起吃,有东西一起玩嘛.只要敢于把破除误区的法子拿出来让大家品品,对谁都有益.
楼上的朋友说的马前马后的意思我是懂的,人之可贵,就在于思变.我写帖是想抛砖引玉.说不定有的朋友更有悟性,有感而发,我岂不获益了吗?
谢谢楼上的朋友对我的启发和鞭策,我写这些绝对没有轻视你的用意.愿我们彼此共勉共进!

203
#4 07-5-17 00:14
从来就没有人否定过借鉴  一直争论的是“借鉴”的程度   你能想象到某一天 所有歌都“穿着”那么几件“衣服”  那时侯还有多少首新歌你能听得喜欢?那时侯很可能一听就摔耳机   当然我们业余的完全可以这样做 只要能就这样满足就得了
       世界是大同的 这个没错 但世界因为有变化才不断发展 今天的音乐很精彩 但大家都知道N个世纪以前音乐是怎么回事 没有变化 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精彩的音乐领域 也有个很简单的道理 每个人的脸蛋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  而人的样子显然是不能相同的

203
#5 07-5-17 01:03
至于编曲  你想从技术文章里得到帮助几乎是不可能的  音乐虽然是有规律 但从来就没有规定哪几个音出现时就非得要用那几个音相配 编曲决定于旋律的意境和编曲者的感觉 在一定的基础上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体会 不会有标准 你想在技术文章看到“怎样怎样配”之类的答案是不可能的 根本就没有人会这样写 正如你说“ 不同的人看红楼,...”一样  哪怕写技术文章的人有很高的造诣 也不会把个人的手法写在文章里作为对别人的指引  因为除了一种手法外还会有其他多种手法 换了其他人 就会用别的手法 只要不是毫无根据 编出来都可以很出色 而技术文章作为一种教材 某种定性的指引往往会扼杀接收者自己的创造性   “有饭一起吃” 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面的  有人喜欢吃那个 有人喜欢吃这个 也有人不吃饭吃别的  但同样不会饿死还长得漂亮    编曲面对真刀真枪的时候看技术文章找答案 看得头大也是自然   
       对于你的说法 也可以打这样一个比喻 一个小孩还只会爬不会走路 怎样才可以一下子以较快的速度移动?方法有很多  大人背着走、用车推着走、捆在滑板上推出去也可以......都可以达到目的  但你能说学走路的小孩是进入了误区吗?

1
#6 07-5-28 23:28
希望楼主放上几首作品,让我们听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