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0级的第二次作品音乐会欢呼
昨晚的北京音乐厅高朋满座,仁人志士欢聚一堂,共同聆听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0年入学、1985年毕业的五位作曲家李滨扬、关峡、陈晓勇、郭小笛与赵石军的交响乐作品,为他们五人时隔近30年的又一场作品音乐会而兴奋,姑且称之为他们的第二次作品音乐会。
1978年入学的那一班学子为人所熟知,不用多言。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9年没有招生,1980年,只招收了他们五位。30多年过去了,时间证明当年的老师是有眼光的--他们这一班的成活率最高,这五位都是音乐界、作曲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另外,他们的身体也很好,使之能在各自的工作职位、各自的写作方向上都能进入了最佳状态并继续保持,这一点更让人欣慰。而他们的上一班78级却未必如此,1978年入学的作曲家艾立群说:“我们这一班不齐,有的已经去世了。”
以作曲为生活来源,可能是一个作曲家的重要标志。从开始确立以作曲为学习的专业,到考入最高音乐学府,系统地学习作曲技术,再到毕业后从事作曲职业,这一漫长的过程每一步都很艰辛。昨天,在聆听他们五人的作品音乐会时,想的更多的是,近30年过去了,他们都没有放弃这一专业,经过时间的磨练,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成熟了。
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五人亲密无间,经常联系,互相照应,这对于这些个性鲜明的男人们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相比较现在变了样的同学聚会,他们的聚会才是值得提倡的。
为这样的作品音乐会高声欢呼、热烈鼓掌!
201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