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电脑这事儿,其实很复杂

( 169 )
 
[收藏]
-  第 8 页  -

3354
#106 15-12-20 14:11

逆着大众愿望的潮流讲真话,总归是要被捆上火刑柱的。
真相要很慢很慢才会被揭开,然而讲真话的人老早已经被烧死了。

如果,你能认真看完这两篇帖子及所有回复的话:
《至强v3和i7 4700 cpu相比较~哪个更适合做音乐!》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8862

《关于E3和I7之间的区别,河蟹讨论。》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8936



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某人看上了三款设备,怎么权衡都感觉三者之间不分伯仲,难以取舍,甚至纠结一年半载都拿不定主意。
当有一天他实在受不了,用掷骰子的方式抽中了其中一台作为目标并且购买到手之后,,,
他会越来越觉得:“我选择这一台是多么地正确和明智啊!另外两个肯定比我手里这个差远了!”


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不需要逻辑。
人们总是不愿相信他们不愿相信的事情,不需要逻辑。


大多数人,并没有公平一致的平台来对比两者在具体使用当中的优劣,
随大流选择了E3的他们就会很幸福,因为他们愿意相信自己的选择如何如何正确和明智。

理智思辨,收获的不过是冰冷的事实,
盲目选择立场,却可以使自己感到幸福。

那么,你选哪个?

3354
#107 16-6-27 01:40

关于性能冗余量


    某天有坛友提到:
    他的电脑一开始编辑音频工作,用着挺爽的,与其它部件工作也正常,
    有一阵子”在学校打游戏发热很厉害电脑愈发慢了“,之后装上原来的声卡,工作很不稳定,常常掉线,
    之后格式化整个硬盘再重装系统,也未改善不稳定和掉线的问题。




我估计,恐怕是当初在电脑硬件的层面上,以下三个指标当中的至少一个没有冗备:
1 性能余量
2 散热余量
3 耐温余量


打个比方:
三者当中一两个,甚至全部,都没有留冗余量的话,,,
硬件性能满负荷的时候,发热量大,
散热能力便处于超负荷状态,热累积,
继而突破了元器件的耐温耐压范围,元器件某种程度衰减或受损,
于是今后处于长期不稳定状态或者损坏,


再举个例子:
很多人喜欢严格地按需(甚至是严重低估的“需”)配置电脑,
以电脑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转为荣,沾沾自喜地向别人炫耀:
“你看,性能没一点儿浪费!”


然而,往往他的电脑稳定性极差,硬件寿命相较其他人也短很多很多,



========================

虽然我这里说到了“冗余量”,
但其实你所看到的冗余未必是真正的冗余,

以内存条占有率为例,

显示出的所谓剩余百分比,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剩余,
而是毫不浪费地转为缓存区,,,,这对于音乐制作来说,非常非常非常有用,,,!
别看它像是空着的,,,其实完全不是。

缓存的重要性,总不需要我在这里普及知识了吧,,,?
如果你不了解缓存的重大意义,想必你也看不懂我接下来要说的东西,请直接关闭本帖,节省宝贵时间。
如果,你已经知道缓存对音频编辑的重大意义,再考虑继续往下看。

==================================

内存的调用逻辑,浅显些讲,依序分为四个部分。
1 使用中:由进程/驱动程序或操作系统使用的内存
2 已修改:内容必须写入磁盘才能用于其他用途的内存
3 备用:包括未活跃使用的缓存数据和代码的内存
4 可用:当前未使用并且将在进程/驱动程序或操作系统需要更多内存时首先重新使用的内存

小白一般会觉得”使用中“和”已修改“的部分才算是被利用到了。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虽仍然也不算对,但至少不会毁掉体验,

但如果是专业用户,尤其是咱们这些音频编辑者,仍这么想的话,未免愚昧过头了,
不只是”备用“,甚至连”可用“的部分,都没有被空着,,,
因为”可用“的部分,随着操作的深入,很快就会变成”备用“甚至”使用中“


所以,基本上,只要预算足,
4槽DDR3主板插满32GB内存,8槽DDR3主板插满64GB内存,不用犹豫。
更新:
DDR4主板因为单条16GB内存的出现,
可实现的最大值在DDR3主板的基础上翻倍为 4槽64GB / 8槽128GB,
对很多音频工作者而言绝对的福利


放心好了,只要使用强度大,或者连续读写存取量大,也或者开机工作时间久,,,,则这些内存都用得上,
不会有实质上的浪费存在,别被显示出的占用率百分比误导
——它只是一个指示标记,需要综合来判读,而直观去理解会带来错误的结论。

=======================================
其他硬件,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道理没有内存条如此浅显罢了。

======================================
不过,解释每个硬件的荣誉性能实际上所包含的重大价值,以我而言,至少又需要5k字,
你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求证和思辨,我实在没兴趣在电脑版块打太多字了。


=========================================
求知就别偷懒,有人说:”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网上没有,查不到。“
哎,我随手打几个字,就能找到很多相关的技术文献,也有很多浅显化的文章,如这个:
http://www.cnblogs.com/CareySon/archive/2012/04/25/2470063.html

3354
#108 16-6-27 01:49
时隔一年,细节更新,
之前默认基于DDR3谈论内存总容积,
为了保证准确时效,此次更新了有关DDR4可以实现单条16GB的新情况,

91
#109 16-6-27 09:57
工匠老师  建议您不管用什么方法 弄个垃圾桶玩上几个月 然后就会发现您这帖子可以删帖了。没有用过就没有评论权好不好,如果只是玩几个小时,是不会感受到垃圾桶的真正好处的。作为一个音乐人,做音乐的时候最怕被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打断对不对, 包括电脑问题。PC只适合玩游戏,用PC做音乐的人,也是要兼顾玩游戏的,只不过他们也就只能买得起一台电脑而已。如果不玩游戏,怎么着买个苹果电脑比任何高配置的PC用起来都省心多了。差不多能做高质量音乐的设备 加起来也就2万左右吧, macmini, duet声卡 VTX6音箱 K271耳机 babybottle话筒,如果这点钱都不愿意花, 干脆拿IPAD或者iphone做音乐算了。  
观众反应
:只买得起一台电脑的大有人在
:我有说过垃圾桶不好么?还要我删帖?

3354
#110 16-6-27 11:57
NRCC 发表于 16-6-27 09:57
工匠老师  建议您不管用什么方法 弄个垃圾桶玩上几个月 然后就会发现您这帖子可以删帖了。没有用过就没有评 ...

1 我用过垃圾桶,很喜欢。。。。我没说过垃圾桶不好。

2 我还写过一篇帖子介绍垃圾桶的配置明细和选择策略,而且花了很多时间演算,认真做了个图表说明。

3 拿ipad和iphone做音乐是个好主意,前两些年我也曾玩过一阵子。

4 删帖免谈,那么多只买得起pc或者只能用pc的人以及同时在用mac和pc的人,他们也是人。
观众反应

3354
#111 16-6-27 12:00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6-6-27 12:01 编辑


最讨厌手机打字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5
#112 16-7-1 00:42
电脑这玩意配件一直用大牌配件

469
#113 16-7-2 09:35
耐着性子看了点,发现全是废话,直到讲接口问题才稍微有点沾边。
观众反应
:其实全是废话,包括接口问题

3354
#114 16-7-5 20:29
参考阅读:

电脑城买配件很黑吗?黑到什么程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73485

多了解了解,能防一点儿算一点儿。

不管你敢不敢,反正我是不敢去电脑城买电脑或配件的。

3354
#115 16-8-10 23:26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6-8-10 23:32 编辑

如果你的电脑配置性能很强,但是随便轻量使用都会出现卡顿现象:

第一期首要需做的排除和观察

1
测温先,http://www.alcpu.com/CoreTemp/
如待机达到40℃,前述运转情况达到60℃,并且能明显感受到卡顿迟滞的感受与升温曲线吻合,
则初步考虑硅脂老化,摘下散热器,彻底清理干涸硅脂及尘絮后,换涂高效硅脂如MX-4或NT-H1之类,装复再测,
如温度仍然过高,就要对机箱内部拍照发出来,大家一起分析热设计功耗的散热器及风道配置是否有缺陷,另做打算。

2
前往主板官网,更新官方提供给该型号该版本的每一个驱动,
虽然主要是芯片组/USB接口/SATA接口这三个驱动,但是其他驱动也要一并打上。
信第三方驱动更新软件者,命途多舛

3
分别观察工作前的 CPU/内存/磁盘 占用率,
不要看任务管理器的性能栏,要“打开资源监视器”,
且分别观察 待机/日常使用/卡顿工作 时的变化情况,

4
如有用独显,则摘掉,用集显再试

5
如果主板上的SATA接口分为原生和非原生两类,建议确认自己将硬盘插在原生接口上了
如何分辨原生与否,详询该主板厂商电话技服

6
如果使用的是HDD,须查坏道,以备不测,,,然后考虑升级成SSD,480GB起步,
如果使用的是SSD,须将情况详述,含品牌型号空余容量读写速度,
与此同时,回忆该电脑其它时候使用有何异状


===================

如果确实是电脑物理硬件问题,以上6项做到位,多半能让问题马脚显形,
如无一言中,则建议开始考虑软件兼容问题


115
#116 16-8-20 15:16
我觉得做音频处理,纯粹的cpu运算,i/o性能需求应该不会太高,把周边(电源,散热等等)配置好,系统优化好,让它最稳定的发挥性能才是关键。这样需要的花费的时间精力也会不少,而且不一定能做好....

3354
#117 16-8-20 17:55
东城遗恨 发表于 16-8-20 15:16
我觉得做音频处理,纯粹的cpu运算,i/o性能需求应该不会太高,把周边(电源,散热等等)配置好,系统优化好 ...

有关电脑啥的:

1 电脑这事儿,其实很复杂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9067

2 电脑配置 音乐工作站主机 参考配置清单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9345

3 电脑配置 CPU&显卡 硬件性能天梯图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9316

4 关于SSD固态硬盘,你不需要知道的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9148

5 工匠的电脑主机减噪方法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8039

6 关于钻石好莱坞的瓶颈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9437

7 让电脑主板原生扩展更多USB,无需HUB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1239

8 Mac Pro 2014 垃圾桶 可选配置及价格对照表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4157



600元DIY的棚子,可拆卸移动(笑)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5003

工匠 RME Babyface Pro + SM57 测试录音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6758



有关电力的几件小事分享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5002


小白若打算从事音乐事业,不妨先这样入门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5521




讲散热的在帖子《5 工匠的电脑主机减噪方法》有大部分是,
讲电源的,包括并不限于如本帖2,16,64,101楼等

3354
#118 16-9-29 05:40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6-9-29 13:01 编辑
关于性能冗余量


    某天有坛友提到:
    他的电脑一开始编辑音频工作,用着挺爽的,与其它部件工作也正常,
    有一阵子”在学校打游戏发热很厉害电脑愈发慢了“,之后装上原来的声卡,工作很不稳定,常常掉线,
    之后格式化整个硬盘再重装系统,也未改善不稳定和掉线的问题。

我估计,恐怕是当初在电脑硬件的层面上,以下三个指标当中的至少一个没有冗备:
1 性能余量
2 散热余量
3 耐温余量


打个比方:
三者当中一两个,甚至全部,都没有留冗余量的话,,,
硬件性能满负荷的时候,发热量大,
散热能力便处于超负荷状态,热累积,
继而突破了元器件的耐温耐压范围,元器件某种程度衰减或受损,
于是今后处于长期不稳定状态或者损坏,


再举个例子:
很多人喜欢严格地按需(甚至是严重低估的“需”)配置电脑,
以电脑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转为荣,沾沾自喜地向别人炫耀:
“你看,性能没一点儿浪费!”


然而,往往他的电脑稳定性极差,硬件寿命相较其他人也短很多很多,



========================

虽然我这里说到了“冗余量”,
但其实你所看到的冗余未必是真正的冗余,

以内存条占用率为例,

显示出的所谓剩余百分比,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剩余,
而是毫不浪费地转为缓存区,,,,这对于音乐制作来说,非常非常非常有用,,,!
别看它像是空着的,,,其实完全不是。

缓存的重要性,总不需要我在这里普及知识了吧,,,?
如果你不了解缓存的重大意义,想必你也看不懂我接下来要说的东西,请直接关闭本帖,节省宝贵时间。
如果,你已经知道缓存对音频编辑的重大意义,再考虑继续往下看。

==================================

内存的调用逻辑,浅显些讲,依序分为5个部分。
1 为硬件保留:已保留供BIOS和其他外设的某些驱动程序使用的内存
2 使用中:由进程/驱动程序或操作系统使用的内存
3 已修改:内容必须写入磁盘才能用于其他用途的内存
4 备用:包括未活跃使用的缓存数据和代码的内存
5 空闲:当前未使用并且将在进程/驱动程序或操作系统需要更多内存时首先重新使用的内存

此外,还有基于上述5个组成部分之间的4种包含关系提法:
6 缓存:包含供进程,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快速访问的缓存数据和代码的内存量,包括了刚才提到的“备用”和“已修改”两个组成部分
7 可用:一种有歧义的提法,并不都是空闲的,实际上往往包括了刚才提到的“备用”和“空闲”两个组成部分。对于家用来说区别不明显,但对于频繁进行大量缓存调用的专业工作用途来说天差地别。

8 已安装的总物理内存:计算机中安装的全部物理内存
9 可用于软件的总计:可用于操作系统,设备驱动和进程的物理内存量,相当于“已安装”减去“为硬件保留”的部分


是不是有点晕?我来画一张图表方便直观理解吧:




小白一般会觉得“使用中”和“已修改”的部分才算是被利用到了。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虽仍然也不算对,但至少不会毁掉体验,

但如果是专业用户,尤其是咱们这些音频编辑者,仍这么想的话,未免愚昧过头了,
不只是“已修改”,甚至连“备用”的部分,都没有被空着,,,
因为”可用“的部分,随着操作的深入,很快就会有相当部分变成“备用”或“已修改”甚至“使用中”

这里我要强调一点,
宿主和插件上边显示的所谓内存占用率,往往指的是“可用”,而不是“空闲”
这一点,在进行较高强度的音频编辑工作时,有极大的区别。
也就是说,就算宿主和插件显示内存还没占满,有可能实际上已经随着你的操作,被接下来仍然要反复不断调用的缓存占满了,


判断你的内存容量够不够用,
不是看你的电脑不论何时总能显示多少“可用”
而是看
不论何时总能剩下多少“空闲”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当下的“空闲”是多少呢?很简单,不能看任务管理器,而要看资源监视器。
以win10为例:1,进入“任务管理器”,2,点击“性能”栏,3,点击“打开资源监视器”,4,点击“内存”栏,5,全屏,
此界面下方的图表当中的“可用”才是真正准确的空闲状态数值,


你会发现同样是“可用”,任务管理器和资源监视器给出的数据不一样,
这就是因为资源监视器更为严谨地,只把“空闲”定义为可用空间。






DDR4 单条16GB内存的价格已经很平易了,
对很多专业音频工作者而言绝对的福利

所以,基本上,只要预算足,
干活儿的电脑,4槽DDR4主板插满64GB内存,8槽DDR4主板插满128GB内存,不用犹豫。

放心好了,只要使用强度大,或者连续读写存取量大,也或者开机工作时间久,,,,则这些内存都用得上,
不会有实质上的浪费存在,别被显示出的占用率百分比误导
——它只是一个指示标记,需要综合来判读,而直观去理解会带来错误的结论。

=======================================
其他硬件,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道理没有内存条如此浅显罢了。

======================================
不过,解释每个硬件的荣誉性能实际上所包含的重大价值,以我而言,至少又需要5k字,
你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求证和思辨,我实在没兴趣在电脑版块打太多字了。


=========================================
求知就别偷懒,有人说:”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网上没有,查不到。“
哎,我随手打几个字,就能找到很多相关的技术文献,也有很多浅显化的文章,如这个:
http://www.cnblogs.com/CareySon/archive/2012/04/25/2470063.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354
#119 16-11-10 03:17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6-11-10 03:25 编辑
问题:
什么品牌型号的机械硬盘工作稳定,故障率最低。




问题:
什么品牌型号的机械硬盘工作稳定,故障率最低。


我的回答:
================
影响硬盘故障率的原因,
按照主次要关系排序,依次为:

1 电源质量

2 机箱震动环境

3 市电接地

4 命

5 快递公司

6 卖家

7 品牌型号


排序方式为:
影响严重》》》影响轻微

如果你想听真话,,,,这基本上就是真话
如果你想听那种看上去很简洁的道理,,,,我会骗你说东芝的还行

硬盘是我最不喜欢做推荐的东西,,,
因为,当我了解得越多,,,就越难开口,,,

大家只愿意听到他们愿意听到的答案。
我的答案看上去太啰嗦了。

以上




剪切我在别处回复给别人的一段文字:



某小白连续坏了4块硬盘,
我推荐他999元的RM850电源,
小白利利索索地答应了,,,,
过了仨月不到,说又坏了一块1TB的蓝盘,

我说,难道我猜错了?不是电源的问题?




话锋一转,小白说,,,他到处找这款RM850,价格都在999以上,心想,总归能找到更便宜的卖家吧,,,,
不知怎么兜兜转转,摸到了一家,有一款65元江浙沪包邮的无风扇静音的550w电源老板说比RM850好啊!

卧槽,65元江浙沪包邮啊!!!!比RM850好!!!!!!!
就买了,,,

于是,仨月不到,又坏一块硬盘。


这是去年的事儿了,,


后来他老老实实买了个贼船RM650
(哎,其实,这次还是他自己悄悄改换型号的,又没跟我说)
好歹没再坏过硬盘了,,,

对了,他最开始一直用的连毁他四块硬盘的,是30元包邮的叫做“绿森林”的电源
(汗,完全没听说过哎,查也没查到,惭愧)



===================

人总是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话,不需要理由,不需要逻辑。
人总是不愿相信他们不愿相信的话,不需要理由,不需要逻辑。

譬如,传销和养老保险啥的。



P.S.
关于接地的问题,详见我的这个帖子:

《有关电力的几件小事分享》
http://www.audioba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5002

167
#120 16-11-11 22:17
感谢工匠老师,虽然看不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