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先在网上看到法国电影展的消息,还转贴到DVD288论坛上。不久就看到论坛上置顶的消息,这次法国影展在上海就是影城和星美正大两个场子有,而星美正大对DVD288的会员有优惠价,七折,40一场,只有影城的一半价格。过去逛正大广场时逛到过那里,却还没在里面看过电影,正好,当即发了站内短消息作了预订。
DVD288里面的总版主之一ID叫“罗丹的情人”的,原来是星美正大的工作人员,还是个大美女,这是到了那儿买票时才知道,过去还真没注意过。
第一部看的是《奇情探戈》,这部电影法语原名为Je ne suis pas là pour être aimé,意思是“我不是为了被爱而来”,虽然比较绕口,但“奇情探戈”却未免太艳俗了一些。
主人公是已经51岁的法院判决执行送达员,类似法院的外包协作单位,自己一个小小的事务所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原来只有他和一名秘书,与已经离婚了的前妻的一个儿子在电影开始时加入进来。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爬那些看不到头的楼梯,在社会下层人员聚居的公寓楼里例行公事地一家一户地去送达法院判决、催债、带警察去抄家,工作没有丝毫快乐,郁闷无比。每个周日去养老院看望他的爸爸,陪爸爸下会棋,聊聊天,可是老头子的脾气坏透了,对什么都恶语相向,父子总是不欢而散。
在他的事务所办公室的窗外,狭窄的马路对面的楼上,有一个教跳探戈的业余学校,学生以老头老太为主,他有时会靠在窗边看看那边。在医生建议他做一些运动后,他报名去学探戈了。一天下课后,一个女孩子主动和他打招呼叫出他的名字,原来她小时候在他家里托养过,女大十八变,当然认不出来了,可好歹是熟人了。这个女孩子在学生里面几乎是唯一的年轻人,自然不乏想近身搂着跳一曲的人,但她正在筹备结婚,正是为了在婚礼上能与新郎头一个下场展露一下舞姿才来上这个学,可恨的是未婚夫却总是各种理由推托掉不肯与她一起来。
算了算了,不写剧情了,再这样写下去成什么了?
总之,这部电影有三条主线,一般看来最主要的主线是他与女孩子的两人的关系的发展,其中交织着女孩子和她未婚夫的一条线;第二条主线是与爸爸的关系,第三条主线是他儿子在事务所里度日如年的时光。
我倒觉得,他与爸爸的那一条线才是真正的主线,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当爸爸过世后他去收拾遗物,想到上次这里他暴怒地对爸爸吼:“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看你”,想不到一语成真,然后一个柜子打不开找了半天的钥匙才在爸爸的衣服口袋中找到,打开一看,全是爸爸之前声称已经扔掉的,摆得整整齐齐拭擦得象新的一样的他小时候打网球得的奖杯……我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过去看到谁说过,说是法国人在情感上,与中国人有相通之处,很相象。有道理。
可怜的老头,每次儿子来看自己都闹一场,等到儿子气冲冲地下楼开车走人,又躲在窗后看,儿子习惯性地钻进汽车前往楼上看一眼,就赶紧往后退两步。儿子问起自己小时候得的奖杯,明明是自己当个宝贝似的好好收藏着,偏要轻描淡写地说早就扔了,唉,何苦啊。
主人公最后一次离开养老院,打开车门之后又一次抬头看着爸爸房间的那扇窗子,唉,再也看不到父亲急忙往后退两步了。
好在他父亲总算没白死,主人公回去后,先打发了儿子:我知道你不爱在这里干,就算了吧,你走吧,去鼓捣你喜爱的植物吧。儿子迟疑了一会,在他面颊上轻碰一下便如获大赦一般拔腿就跑了(说不定这是儿子成年后第一次亲吻自己的父亲)。然后就去了探戈教室找那个被他之前生硬回绝了的女孩儿。他出现在她面前时音乐为之一振,拿捏得恰到好处。那时候我就心里暗想:“上字幕,快上字幕!”可惜导演还要安排他们俩单独跳一会,其实这一段可以不要,干吗非得这样直白呢?
那个秘书戏不多,可是也是有个性:
“你在偷听我吗?”
“若干年前我也有过和你上次一样的对话,当年要是有个人在外面偷听的话,我现在也不至于落到只有狗做伴了”
基本上,电影里所有的主要男性角色:他爸爸、他、他儿子都可以一句话概括:死要面子活受罪!老爷子为此郁郁而终,他总算觉悟,并放了儿子一马。倒是女主角觉醒得比较早,而秘书只可惜觉悟得太晚了。
电影结束后我率先鼓了两下巴掌,立刻就有附和者跟上来,接着,灯光一亮,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一个小个子女的跳上来,请本片的导演史铁番•布黎则和女主角扮演者安娜•康西尼与观众见面,他们俩原来就坐在观众席上。安娜•康西尼在电影里的扮相很老扎,实际上却是很年轻的样子,笑容可掬。大家纷纷提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恭维的多数,有个小女孩子还说在中国没看过这么细腻情感的电影,我不由撇嘴小声说:“那是你电影看得太少。”坐我前面的一哥们马上回头表示赞同。
引述一下导演的原话: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很简单,是想观察一个处于生命中脆弱时期的男人,他这时候连最细微的情感都不能表达或接受。将我的人物放到这样一个困境里,我发现有些看不见的理由,让他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行动着,使得他们的某些决定看起来很反常,有时候跟他们自己的愿望也背道而驰。这些人物,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龄更小的,人们都没有教他们去爱或者被爱……而这常常是相伴而来的。这就是基本的问题,电影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由此出现了这一暗含着要求的标题,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另一面的意思。
有点晕。
我倒觉得,这部片子的整体的调子和风格,和过去夏刚导演的一部《我心依旧》很象的,可那是近二十年前的国产电影啊。
见面结束后,我们在门口又聊了一会,和我一起去的一位同事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法语不错,和导演聊得挺热乎,我只恨忘了带相机来,不然可以和法国美女搂着拍一张。
等我们慌慌张张上个洗手间再赶回放映厅,第二部片子《躲藏》已经开始了。
第二部片子,太恶了,太凶了,导演不是人,不把观众当人,折磨啊,太厉害了,看得那个郁闷,不说了。散场时我和同事说了一句:“真想把导演拖出来暴打一顿”,结果居然今天早上上网就看见有人写的影评里面引用了这句话。不说了,想想都恶心,不过也实在太佩服这个导演了:迈克尔•哈尼克
查了一下,《躲藏》获得2005年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Fipresci)以及“评委会大奖”。名至实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