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看了英文版本的录音师工程师;
学习他的步骤:
从音量控制->PAN->动态->EQ->距离(混响)->空间(这个是做5.1的)->个人创意;
我一开始就把所有轨道都加做了音量的控制,在MAIN OUT那里加了个PSP的VU表,尽量让声音保持在VU 0以下;
然后就是设置PAN,然后每一个轨道得声音都处于不同得为止,这个完全是归功于您介绍得SAWSTUDIO,真得~PAN得方面比SAM好多了(其他软件没用太深刻,PT我有M-POWER版本,但我知道这个不能代表PT得PAN功能,所以评论PT了);
然后对一些乐器(吉他,鼓组的高频乐器)轨道用延迟+反相得方法,让声音宽一点;
然后我对人声轨道做了叠加加(其中也做了类似 延迟+反相辅助人声轨道,让人声挺起来宽一点,特别是对于歌曲中的合唱轨道和人声效果轨道,人声效果轨道是素材里面给的,其实就是预先对一些人声做了切成N段,然后每一个小段的EQ或者音调直不同,做成颤音的感觉);
然后加效果,从压缩开始,先对KICK 和 BASS加压缩,然后从人声开始,一直中间向两边;加完压缩以后;然后就做EQ,我特意全用了SAWSTUDIO的EQ;然后开始AUX发送效果,我这次只是用了两个混响,一个人声混响一个乐器混响(前者是TIMEWORKS的DX混响,后者是用LEXICON的混响,LEXICON的混响其实就是SONAR送的那个,我在电驴上下的,由于一些采样混响消耗十分大,所以只能用消耗小的混响了).然后觉得人声不够厚,就开多一个人声轨道,做AUX合唱发送,ANTARES 的 AVOX效果集里面合唱效果十分好,简单而且十分容易用;我们音频应用的音频编辑专区就有下载;
最后,由于我动态实是做得不太好,于是只有在OUT PUT轨道上做动态处理,我分别建立了三个OUT PUT轨道,分别是鼓组得,STRING得,人声得,分别做整体压缩(用DB效果系列得,不耗资源,如果SAWSTUIDIO得output上有压缩,我连插件都不想用了);然后又在MAIN OUT上做了一个简单得PEAK 压缩(用BT得集合,十分好用,能选择RMS和PEAK得压缩方法);
最后就是用臭氧做了一个简单得MASTERING;
这个本来是WAVES的一个教材里面的素材,但是我没有对照WAVES的教材看,因为我想尝试一下自己理解了多少.
最后我想谢谢HIMHUI,真得,你介绍我看得外国网站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有一次我看一个外国论坛在介绍SUMMING得时候,作者得意见是对于同频率乐器是先用频率分开,但是到了最后得讨论,得出得结论是先音量,无论如何都是先音量,他们叫BALANCE,然后才是考试EQ;很简单得道理,但是他们阐述了30页;
所以我十分感谢HIMHUI,没有他,我不可能认识这些道理,可能我还在不停得做EQ呢(不是说EQ不对,而是我觉得,在可能得情况下,先互相降低音量,控制音量,到了最后才做EQ);
最后,我很希望这个顺序对各位有用:音量控制->PAN->动态->EQ->距离(混响)->空间(这个是做5.1的)->个人创意;
以上只是自己这几天来的体会和过程,不是什么良言,如果有错,很希望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