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来论坛了,最近挺备的,硬盘坏了,损失的资料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了。
DM1000注重的是多媒体方面,音频的制作。现场使用也是很不错的。很方便,功能很强大。与LS9相比缺少充足的GEQ和USB播放,但是对于小型现场来说已经DM1000足够了。
数字设备的延时肯定是存在的,至于到底有多大,能不能用到现场,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假设声音的速度是340米,1秒钟有1000个毫秒,那么1毫秒的延时距离可以说是0.34米,如果我们将数字音频系统的延时时间定义为5.33ms,那么延时的距离就是1.81m。我们四舍五入计算为两米,相当于用模拟设备离返送音箱两米的距离,那么这个距离差是否可用呢?即使算上实际使用离音箱的距离为2米,那么就是四米的距离。请问大家,歌手离返听音箱四米的距离是否可以唱歌呢?大型演出的返送很多时候是侧挂的,那么歌手在舞台上有没有办法唱歌呢?
现在大型的演出十有八九都是数字的设备,国家大剧院也用数字调音台,那么请问,在这些演出中都有哪个活动因为延时时间的问题出现了停演呢?
还有,大家有没有考虑到声音的延时在通过话筒返回到系统里,对我们的好处有多少呢?
此番问答别无他意,只是想和大家客观的讨论这个问题。
数字设备的延时时间主要来自A/D,D/A转换,还有就是芯片的处理,前者最重要。而对于专业设计为音频现场使用的设备都是充分考虑了延时的问题。一般都在5。33ms以内。主要看采样的时钟频率了。
至于音箱处理器的选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第一设备自身的品质和功能,第二就是与调音台的完美结合。
数字的设备都有延时不假,我们要尽量减少A/D,D/A的转换,用ADAT,TDIF,AES/EBU……直接在调音台处理后不通过D/A 转换就进处理器。个人认为i,用同一品牌的比较好,如YAMAHA的DME24N、DME8i之类的。
YAMAHA的这些设备内部的处理功能都比较强大,接口选择方便,DME24N内部还有4组顶级的效果器。DME8I呢可以做音箱处理器用,没有效果器,但内部的功能众多,而且可以用最先进的ETHERSOUND的格式传输,网络传输可以轻松达到演出现场的任何一个角落。
ETHERSOUND的优点就是远距离无损传输,微秒级的延时。在现场演出中,是最方便和优质的。
这也是短期内数字音频传输系统的发展方向。大家只注意了设备的延时,那么有没有注意到长距离的传输呢?一个先进的系统还用最落后的传输,其设备的优势就没了。要用就要用能够配合起来的设备才好。
[ 本帖最后由 dare 于 07-9-3 20: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