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配乐真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情。你看《花样年华》的配乐,中间段是一段主观音乐(就是所谓的表现情绪,站在创作者立场上的音乐,主要是选择了一个适合影片情绪的和弦走向,选择了合适的乐器,旋律是跟着情绪和走向流动的。这一段的音乐应该是运用的挺过分的一段。因为音乐的成分很大了,比例甚至有些失常。但是纵观全片的怀旧诗篇的风格,还是说得过去的。另外《花样的年华》这首就是典型的客观音乐引入的例子。有时候,客观主观可以互相转换。还可以用在转场上。
我写画面音乐主要采用的步骤是选择和弦走向,然后打loop一边一边听修改,然后动笔写旋律。
《花样年华》主要音乐在旋律上不错,但在使用上一般。对于诗化的电影,我推荐一部叫《海上的钢琴师》英文名好像叫《legend of 1900》音乐很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