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品味
李宗盛曾在一次节目中谈到,知识分子以听何种风格的音乐或者通过贬低排斥通俗疤瘌歌来标榜自己的
精神品味。。
然后我留意了一下各类不同的朋友,他们喜欢的音乐人和音乐。大致可以按照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来划
分。(只是大致不绝对)。
1,受教育程度高或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喜欢欧美音乐居多。国内的他们觉得听陶哲比听周结论有品位。
2,初中生高中生为代表的喜欢日韩音乐,港台音乐居多。嘻哈,RNB,舞曲等。
3,以出租车司机,工厂工人和农民工兄弟为代表的人群,喜欢内地的刀螂,庞龙等通俗音乐。
音乐好与不好,原本是很主观的东西。
但是关于品味高低,音乐做为一种文化而存在确实还是有区分的。
不过好笑的是,装B还是欣赏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关于装B还是欣赏下面引用一段故事
杜月笙发迹后的确与文化界过从甚密,是“三大亨”中唯一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的人
。他与文化人的交往以及赞助文化事业还留下了不少掌故乃至佳话,比如优待其门徒中的记者、编辑,
资助学者、诗人和名士,兴办学校和图书馆,培养子女向学向善,都给人以很深印象。解析杜月笙的文
化事迹,对民国时的中国She会状况和杜月笙本人可多一份了解。
杜月笙亲近文化界,首先肯定是出于现实利益,把他看成是一个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奇人”只能是
一厢情愿。杜月笙对新闻界人士最舍得花钱,对投入他门下的记者、编辑,不但不收取他们的孝敬钱,
反而每月予以优厚津贴。据说受津贴者如将此款存入银行,一年下来可买一辆汽车。杜月笙每年在这方
面的支出达二百万银元之巨。
这笔钱可不是用来支持“神圣的新闻事业”的,有这层关系,上海的报纸就很难见到说杜月笙坏话的文
章。《新闻报》资深编辑唐世昌某日见一头条新闻稿,内容是揭露杜月笙的犯罪行为,他立即抽走。此
外,如果其他She会名流有不光彩事要见报,他们知道杜月笙在新闻界的能耐,便求到杜月笙处请求遮掩
,遂愿后必然对杜月笙感恩戴德,更加俯首帖耳。杜月笙跟新闻界的结交及对其投入,为的就是控制媒
体,操纵舆论,扩大声望和势力。
他与律师界的往来与之类似。当时著名的大律师秦联奎曾在杜月笙开办的赌场“消费”,结果连输四千
大洋。秦悻悻离开时恰被杜月笙看见,杜月笙问清秦的身份后立即将这四千大洋托人如数奉还,并传话
体贴地说:“当律师的靠摇笔杆、用心血、费口舌为生,没有多少钱好赚,我不能赢他的钱。”秦联奎
自然十分感激,从此他经常到杜处询问是否有事需要“帮忙”,后成为杜的忠实法律顾问。
除了维护和扩大实际利益,我们自然想到杜月笙结交文化界的另一目的是附庸风雅。杜月笙有钱有势,
可是出身贫寒,读书很少,独缺风雅,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品位”,终究“上流”不起来。要真的
成为一个有地位的人,就必须让文化人看得起。杜月笙在这方面更是煞费苦心,最著名的是他和大学者
章太炎的相识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