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请教各位老师几个问题:
第一个工程上的:
再过一阵要做个大学生多功能厅,因为可能以前PA系统都是做2.1或者LCR的系统,这回想做个5.1的,可以和学生们,特别是乐队演出的时候玩些有趣的效果.不知道上这么个系统的话在处理器方面要做哪些准备或者说需要用到哪些设备?操作起来,特别是给乐队调的时候肯定需要一些实时控制的东西,比如让一个效果音绕场一周,或者让地筒的一串开场节奏音每个分别从不同的方位出现,然后让最后一声在中间炸开,这时候灯光起......

是不是想得挺好的,嘿嘿.不知道现在用哪些设备控制起来比较方便.
当然这样一套系统还只能做出来平面的声像效果,有机会还想在最上高做一两只吊顶的全频,弄个所谓的"6.1"或者"7.1",(估计CCTV也没这么玩儿过,嘿嘿,嘿嘿)这样的话音箱处理器自然不用说,掩蔽和哈斯效应也得费好大力气去调试,我都想着万一能够幸运弄到只吊顶的话,这只就只作为3D效果音来使,平时不开它.嘿嘿,这种想法有点无耻啊,嘿嘿.如果想弄这么套东西的话,现在有什么设备比较方便用来现场操作?最好能同时满足数字记忆加实时操控两种模式.
第二个理论点儿的问题:
HRTF中声像的仰角定位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不知道现在这方面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没有比较有力的论文,请各位老师推荐几篇看看.非常非常感激!!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模拟线形声源阵列式音箱"的(我喜欢这么说,"线阵列"的说话挺不严谨的我感觉):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未命名.GIF
请看这张(图在最后的附件里)某种情况下某线阵列的声压级随距离的分布图.,在约8米开外一直到52米明显是柱面波的传输特性.而在0到8米的范围内,各单元点声源在进行"耦合",通过在一定距离内的干涉来形成后边的类柱面波.哪位老师能麻烦给些资料或者文章来介绍一下各单元的点声源是如何在这个近场范围内"耦合"的,而过了这个范围后这种"耦合"又为什么会形成类似柱面波的波瓣?一直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但查了很多资料后发现没有一篇能说到根源上去的.求各位老师指教!
另外,在J型的线阵列排布中,下端音箱间已经有明显的角度,虽然不大,这种情况下"耦合"的情况肯定又不一样,最好能够把这个变量也考虑进去.
最后一个问题:
各种传声器和扬声器的频响曲线肯定是根据声压级来标注的,而我们实际做现场PA的时候调节和使用起来不同频段的调节是却是基于人,或者说是人听觉的等响曲线来做的,有没有一种软件或者程序可以把声压级的频响曲线来换算成等响曲线的?这样看起来和做研究的时候比较有参考价值,也可以基于应用的角度上来写一些教程性质的东西.
为了做一个音控师需要的关键技术培训教程,我把"听音辨频"这部分作为重点做了一套简单但感觉挺有效果的音频文件,还没有做完,等做完了发上来让各位老师指正!这个教程有点李扬疯狂英语或者四六级听力练习的感觉,纯粹是利用各种琐碎的时间来磨耳朵,个人认为,"听音辨频"的能力在音响师所有的能力中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也是最磨时间最难速成的,希望教程编出来能对广大音响爱好者有点帮助!
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我发现其中各个单频声单纯根据等声压级出来时,听觉响度差别太大,长时间磨耳朵会对人的精神和健康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于是根据等响曲线做了调整,所以想到这么个关于等响曲线的问题.但最后肯定要出个等声压级的版本和加上背景噪声和Xie波的版本,把复频声中的频率分辨也加到这个小教程里边去.
再次希望各位老师能帮忙回答下上边的问题,非常非常感谢!!!!
[
本帖最后由 Easter 于 09-1-4 12:4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