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学编曲看完《和声学》看什么书继续深造?

( 59 )
 
[收藏]
-  第 4 页  -

1499
#46 10-5-14 22:48
原帖 由 想唱就放 于 09-1-23 01:17 发表
个人感觉,在音乐这个艺术大类里,作曲需要涉及到的知识理论体系最为复杂庞大,其中仅仅和声这门课就十分地让人头疼
在音乐学院里,作曲系现在也是比较冷门的,学这个的人不多,而且很多学生学了几年还不如一些没进 ...

这位朋友对作曲技术理论的认识个人觉得有失偏颇。
首先我不知你究竟有没有学习斯波索宾的教材,或者有没有学好。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当一个人学习作曲理论不到家时,他会觉得作曲理论几乎没用或不知道该怎么用。
其实我们学习的和声就是几百年来作曲家们在作曲中纵向处理音高的经验总结,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作曲家都认为这样好,才会成为教材中的典范。如果学好这些内容就说明你已经知道传统音乐时期的作曲家们通常会怎么做,但你是否要写成跟他们同样的风格那就得看你自己的选择了。如果你想写出传统风格的音乐,你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传统的风格;反过来如果你想写出不同于传统风格的音乐,同样你也得知道什么是传统风格,才不会写成传统。
另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就是所谓的“镣铐”说了。其实作曲理论绝对不是镣铐,比如说和声,它给我们提供了和弦运用的一些典范,但从来没有哪本教材会说音乐里只能这样。和声学只是在纵向音高处理方面为我们提供依据,但作曲的时候没有哪个成熟的作曲家是只考虑和声规则,同时还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音色、旋律线条的走向等。创作时经常会因为某方面的原因而放弃局部的和声要求。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作曲家他应具有熟练地掌控音乐各个方面的能力,所以理性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创作中出差错的几率比较小。二野战军更多的是依靠感性,也可能创作出好音乐,但创作中出差错的几率会更高一些,成功率也就低一些。至于音乐中的大型建筑物如交响乐,这是许多代作曲家们经验积累的结果,想光靠感性来创作几乎是难以想象。再说了,学院派的作曲家们可没谁把写一首歌当做值得夸耀的成果来谈,甚至都不好意思谈及。
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是太难打字了......哈哈,不好意思!说的不对请大家批评!
观众反应

1499
#47 10-5-14 23:11

回复 milestune 在 #33 的 pid=2219064 的贴子

不知道这位仁兄在和声方面有多深入。针对你的某些话提点个人看法。
1、中国国内的和声学书籍基本上都是垃圾,1没有实用性2理论也不扎实,好像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和声学专家写出什么大作吗。   请你说出哪一本?再请问国内的和声专家有哪些呢?再说了,术业有专攻,研究和声的人他的目的是让学习作曲的人能了解更多的和声观念与和声语言,至于他自己的创作怎么样并不说明他的和声造诣怎么样,毕竟作曲不是只考虑和声。
2、国内的和声学基本都是东欧百十年前的二手馒头,品种单一而且刚愎自用,连普罗都分析不出来有何屁用。     不是国内,就是西方也同样,因为西方的传统音乐是被视为教学中最经典的部分。你去了解一下西方的和声教学会发现也是以古典和声为主。再说分析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论文大把大把,你上知网搜搜把,写这些论文的人都是在国内学出来的,怎么他们都能分析,而你却不能呢?
3、你可以试试用李重光分析一下Keith jarrett,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jazz钢琴家弹的基本都是错音。      只有你才会用李重光来分析Keith jarrett。所有的人都知道音乐是有风格及体系的差异的。

257
#48 10-5-17 21:23
如果是流行音乐编曲,那么传统的和声你看完了未必对你有很大帮助,流行音乐编曲建议你从即兴伴奏学起,这种方式是在短期内掌握流行音乐和声的捷径。
推荐你把 辛笛写的即兴伴奏教材挑一些买回家练习,对你绝对有非常大的帮助。出书人是我的老师,星海音乐学院的教授辛笛。他在音乐教育方面别具一格。
还有就是多听别人的作品,多扒别人的歌曲伴奏,从中掌握一些配器的技法。
观众反应

257
#49 10-5-17 21:33
原帖力虫 于 10-5-14 22:48 发表

这位朋友对作曲技术理论的认识个人觉得有失偏颇。
首先我不知你究竟有没有学习斯波索宾的教材,或者有没有学好。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当一个人学习作曲理论不到家时,他会觉得作曲理论几乎没用或不知道该怎么用。
...

我就是学作曲的,楼主想学的是流行音乐编曲,所以,传统的作曲技法在流行音乐方面不会有太多空间。和声学的好的,你让他给个流行歌曲配个钢琴伴奏他一定不如那些酒吧的没学过理论的人配的好。但是,传统作曲技法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他在大型的音乐作品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个是不可否认的,这个我们另作讨论。但是绝不是某些人说的,作曲专业什么学了几年不如没学过的。作曲专业之所以学的人少,是因为门槛比较高,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专业。如果有谁认为是冷门什么的,那你可以去试试看,看你是否有能力掌握其中的精髓!

257
#50 10-5-17 22:35
原帖 由 milestune 于 09-2-3 03:37 发表
和声学命题实在太广泛,能叫得上和声理论类的书籍少说也有千八百本,看得完嘛!除非一辈子就在家看。中国国内的和声学书籍基本上都是垃圾,1没有实用性2理论也不扎实,好像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和声学专家写出什么大作 ...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一知半解却总是夸下海口说这个垃圾,那个垃圾的,连一个音乐人的基本素养都没有。
首先,你拿传统和声的框架去框爵士和声,请问你能得到正解么?那你要不要试试用我国的民族音乐和声去分析一下大和民族音乐的和声呢?
其次,你说好像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和声学专家写出什么大作。好的,那么我从一个专业作曲学者的角度帮你解答,有的作曲家善于教学桃李满天下,但是没有一些成名的作品。也有的作曲家写出闻名世界的好作品,但是他不懂教学。只是说,每种作曲家对音乐的贡献点不一样。打个比方李云迪朗朗是出色的演奏家,他们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但是必须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那大家都是篮球运动员,为什么姚明不去打后卫呢?分工不同而已。
再次,你说国内的和声学基本都是东欧百十年前的二手馒头。传统的和声学确实是东欧百十年前的东西,与时俱进是必须的,但是好的东西也绝对不能丢掉。那我就不信后现代主义的约翰凯奇没吃过二手馒头?中国当代比较牛的谭盾没学过乐理和声?
最后,希望论坛少出现点评论家,大家都是来学习的来交流的,所以个别人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垃圾。很久没逛论坛,今天难得上来看一下,看到好几个帖子老是有人出言不逊,实在看不下去,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257
#51 10-5-17 22:35
原帖 由 milestune 于 09-2-3 03:37 发表
和声学命题实在太广泛,能叫得上和声理论类的书籍少说也有千八百本,看得完嘛!除非一辈子就在家看。中国国内的和声学书籍基本上都是垃圾,1没有实用性2理论也不扎实,好像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和声学专家写出什么大作 ...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一知半解却总是夸下海口说这个垃圾,那个垃圾的,连一个音乐人的基本素养都没有。
首先,你拿传统和声的框架去框爵士和声,请问你能得到正解么?那你要不要试试用我国的民族音乐和声去分析一下大和民族音乐的和声呢?
其次,你说好像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和声学专家写出什么大作。好的,那么我从一个专业作曲学者的角度帮你解答,有的作曲家善于教学桃李满天下,但是没有一些成名的作品。也有的作曲家写出闻名世界的好作品,但是他不懂教学。只是说,每种作曲家对音乐的贡献点不一样。打个比方李云迪朗朗是出色的演奏家,他们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但是必须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那大家都是篮球运动员,为什么姚明不去打后卫呢?分工不同而已。
再次,你说国内的和声学基本都是东欧百十年前的二手馒头。传统的和声学确实是东欧百十年前的东西,与时俱进是必须的,但是好的东西也绝对不能丢掉。那我就不信后现代主义的约翰凯奇没吃过二手馒头?中国当代比较牛的谭盾没学过乐理和声?
最后,希望论坛少出现点评论家,大家都是来学习的来交流的,所以个别人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垃圾。很久没逛论坛,今天难得上来看一下,看到好几个帖子老是有人出言不逊,实在看不下去,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257
#52 10-5-17 22:36
原帖 由 milestune 于 09-2-3 03:37 发表
和声学命题实在太广泛,能叫得上和声理论类的书籍少说也有千八百本,看得完嘛!除非一辈子就在家看。中国国内的和声学书籍基本上都是垃圾,1没有实用性2理论也不扎实,好像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和声学专家写出什么大作 ...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一知半解却总是夸下海口说这个垃圾,那个垃圾的,连一个音乐人的基本素养都没有。
首先,你拿传统和声的框架去框爵士和声,请问你能得到正解么?那你要不要试试用我国的民族音乐和声去分析一下大和民族音乐的和声呢?
其次,你说好像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和声学专家写出什么大作。好的,那么我从一个专业作曲学者的角度帮你解答,有的作曲家善于教学桃李满天下,但是没有一些成名的作品。也有的作曲家写出闻名世界的好作品,但是他不懂教学。只是说,每种作曲家对音乐的贡献点不一样。打个比方李云迪朗朗是出色的演奏家,他们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但是必须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那大家都是篮球运动员,为什么姚明不去打后卫呢?分工不同而已。
再次,你说国内的和声学基本都是东欧百十年前的二手馒头。传统的和声学确实是东欧百十年前的东西,与时俱进是必须的,但是好的东西也绝对不能丢掉。那我就不信后现代主义的约翰凯奇没吃过二手馒头?中国当代比较牛的谭盾没学过乐理和声?
最后,希望论坛少出现点评论家,大家都是来学习的来交流的,所以个别人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垃圾。很久没逛论坛,今天难得上来看一下,看到好几个帖子老是有人出言不逊,实在看不下去,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观众反应

4008
#53 10-5-22 06:33
巴赫  德彪西  普罗   这些都可以分析的


刘康华 二十世纪和声  就很详细的分析了  当然远不止这三位  

刘老师的分析也只是众多归类 方法之一   

但是不管怎么分析  古典和声是基础

1689
#54 10-6-25 11:00
连张亚东都得每天看和声书,研究别人的和声技法,那些野路子流行音乐人有啥资格说和声学没用啊?

1278
#55 10-6-25 11:26

回复 milestune 在 #33 的 pid=2219064 的贴子

我啥也不懂,但是就是相信M大的话。
因为他的作品就是牛b。

7
#56 10-6-26 13:19
我是学作曲的,考的时候的确是很困难的,学习的过程当然不用说有多枯燥,学习和声嘛,我学了三遍,做了不少的题。当然是一次比一次学的深,学习这东西要不断的深入,自己要清楚你学习的目的,这所谓的深度呢,比如说第一步学会简单的和声的编配,第二步学习和声功能的音响效果,编配的时候就得考虑它的影响效果了,等等一些。你如果有空余时间的话多学习几遍倒也不是坏事情。

3270
#57 11-2-10 19:13
强帖留名学习~~~~~~

553
#58 11-2-16 14:21
学习学习,长见识了!

844
#59 11-2-23 19:16
和声是知识   和声是技术   和声是艺术   
在掌握和声技术的基础上 才能 进行艺术创作   和声是为你的艺术形象服务的
只是  “看” 完了   可能远远不够吧   如果不做题   没有老师帮你改题   是很难掌握的  这仅仅是从技术层面上说
技术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   
艺术是创作  是要在基本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进入所谓创作艺术形象
和声是多声音乐的基础   不下苦功夫  就别指望在多声音乐上有什么真正的所得

[ 本帖最后由 cdwdz 于 11-2-25 11:48 编辑 ]

844
#60 11-3-1 12:23

回复 htkedvic 在 #46 的 pid=2612536 的贴子

同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