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张学友07演唱会的音响总监关民基(转载音响技术超级论坛) 关民基先生简介:1978年入行,现任艺讯工程有限公司总裁(CEO)。现场音响设计经验丰富,合作歌手无数,张学友、王菲、谭咏麟、陈慧琳、谢霆锋、张国荣、李克勤、汪明荃、香港管弦乐团、******、萧亚轩、周杰伦、周华健、郑秀文、桑田佳佑(Southern All Stars)、Mr.Children等等不能尽数,现在担当张学友07年巡演的音响总监。 相信大部分录音棚的哥们儿都认为,自己一定会把现场音响,做得比那站在调音台前面的家伙好,幻想自己怎样怎样地把声音弄得像唱片一样,获得全场鼓掌,自我陶醉一番,然而当自己亲身体会,站在调音台前束手无策,满头大汗,声音怎么弄都不对的时候,才知道这个live engineer的工作真的不简单,跟录音棚完全是两码子事,非专科不可。首先,需要有坚毅的性格来克服长时间工作的劳累,创新的精神来接受不同的制作要求,用不断学习的思维来吸收新的技术挑战,还要有好的脾性承受来自各方面的有理或无理批评。最近去了张学友巡演的后台拜访了这样一位超人,关民基先生,在行业17年,经验尤为丰富,是我的老师啦! 注:刚才我说的那个不知好歹的人是我自己喽! 歌歌网:这次巡演在舞台音响问题上有什么难度吗? 基 :与时间竞赛是最大的难度,有好几个巡演站的演出日期都很接近,从一站的拆台期到下一站的搭台期中间往往只有三、四天,如果顺利的话,一般在开演前的一个晚上把整套音响系统,例如悬挂公放喇叭、舞台反送、乐器配置等等弄好,还有好几千条配线接好,然后进行系统测试和调整。第二天的早上乐队过来调音,接着下午开始彩排,晚上演出,结束后要收拾设备等待运输卡车运走,然后稍作休息,搭清早的飞机到下一站这样的一个循环,所以时间是相当紧凑,不能出一点儿漏子。 歌歌网:那你们岂不是很辛苦? 基 :还好啦,已经习惯了,虽然干了那么多年,但仍然觉得这份工作很好玩,有挑战性,当做完了一个成功的演唱会,心里的满足感是不可言喻的。 歌歌网:跟学友合作有多长时间了? 基 :(抓头)..大概从1992年那次演唱会开始吧。 歌歌网:哗,那么长时间合作,他一定很满意你的工作了? 基 :(哈哈),他念旧而已。...哈哈...说真的,和学友一起工作压力挺大的,大家都知道他是那么棒的歌手,给他的做出来东西就必需要好,所以我要做好是理所当然的,做不好我的名声就扫地了。 歌歌网:哈哈,不会的。请问整个巡演,你是采用哪个FOH公放喇叭系统? 基 :是Martin的line array system,左右为一组,由8到14组组成,看场地而定。 歌歌网:台前几排座位需要补中置喇叭吗? 基 :基本上是不需要,现代的line array喇叭已经把指向性造得很宽,只要把下方的喇叭角度调好,应该没问题。当然如果舞台很宽,适当地摆放一些中置喇叭也是可以的。 歌歌网:除了台前公放喇叭,有使用中场(mid-field)辅助喇叭吗? 基 :也是看场地而定,比如八万人体育场那一种超大场地,辅助喇叭是必需的。 歌歌网:那主喇叭和中场的喇叭声音不会打架吗? 基 :哈哈,是会打架的,这是物理定律,所以我插入一组时间延迟器(delay)在中场喇叭中,把主喇叭和中场喇叭调整到没有时间的差异,他们俩就变成哥们了。 歌歌网:调整delay会容易吗? 基 :很不容易的,非常需要耐心,是穿针绣花的活儿,因为一般场地都是运动场,圆的,舞台的对面是墙,声音从公放到对面反射回来的反射音是相当明显的,加上中场辅助喇叭那就更混乱了,音频之间会相互抵消,所以在调整整个表演场地时,除了delay外,公放喇叭的位置与指向角度是相当考验经验和耐心的,不过现在有了一些电脑测量仪,已经比较准确和省时间了。 歌歌网:我刚才在外面听到低音相当结实,用了多少低音喇叭? 基 :每边16支。 歌歌网:需要那么多吗? 基 :当然是看场地嘛,像这个好几万人的场地,低音一定要足够,不然音响的感觉会很空虚。 歌歌网:那么多低音喇叭不会影响舞台吗? 基 :现在的公放喇叭系统已经设计的很好,有点像话筒的心型(cardiod)指向性,喇叭后面的音压相对低,所以就可以多加一点低音来增加演唱会的气氛。 歌歌网:那心脏科医生的生意就会很好了。 基 :哈哈哈... 歌歌网:请问学友现在使用的是哪一种话筒? 基 :是Sennheiser,刚出产的SKM5200,一支黑色,一支金色。 歌歌网:呵,拾音器(capsule)是采用与Neumann KMS105相同的那枝吗? 基 :是的。 歌歌网:我记得学友去年一张被视为发烧界经典的专辑“活出生命慈善演唱会”就是使用Neumann KMS105话筒为主唱用的。 基 :就是。它拥有录音室常用的电容式(condenser)话筒音色和动态式(dynamic)话筒那防杂音特性,音色很清晰圆润又不刺耳,非常适合演出使用。 歌歌网:那学友的主唱有没有加上什么效果器? 基 :有的。我会加上一台Focusrite ISA430话放在调音台前面。 歌歌网:调音台不是有话放的功能吗,为什么还要另加一个? 基 :当然Midas调音台的话放也是非常好,不过作为主唱使用的话,我更喜欢ISA430里面的压缩器和EQ,很容易调,功能又齐全。 歌歌网:压缩器怎样个用法? 基 :因为学友不止音量大,而且动态也广,所以适当地利用压缩器来控制一下主唱和乐器的比例,让音乐听起来比较舒服。 歌歌网:可以说一下压缩器大概的设置(setting)吗? 基 :压缩比大概是1:5, 临界点(threshold)调到压缩5到10分贝左右,中度的attack和慢的release在ISA430后端再插一个快速的限压器(limiter)放在0分贝线上来防止突发的峰值。 歌歌网:请问在体育类的演出场地,哪一些音频的频率构成最大的麻烦? 基 :低音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这类型场地的低频共鸣是很难控制的,尤其在150~350Hz左右的低频。这跟舞台的设计有点关系,使声音出来比较混浊,主唱不清楚。一般我的做法是首先利用主均衡器(house EQ)把整体从150到350Hz的 音频段减到合适的水平,然后在调音台上把所有利用话筒收音的channel上适当地把低音切掉(low cut)。 歌歌网:学友的话放也是这样处理吗?大概在哪个频段? 基 :是的。一般来说在160Hz附近吧,这一段对学友来说既不影响他的音色又可解决过多低音问题。 歌歌网:除了低频外,其他频率没大问题吗? 基 :中音段也是需要处理的,除了特别为音乐节目而盖的场地外,都是利用混凝土材料所建造的,中音反射性强,声音硬,对台上的歌手和乐队构成很大的困扰,尤其是一些没经验的歌手,很容易会因为这些延迟的反射音影响他们的演出,产生节奏和跑调等问题,所以有经验的engineer会在某些中频段利用EQ作适量地调整,主要是衰减。 歌歌网:低音减,中音减,高音应该加了吧? 基 :哈哈,现代的话筒一般会在8到10K左右有个小山丘,是为了让音色更明亮来吸引买家吧,所以一般都不需要加高音的,如果加,只是个人口味吧。不过重点是:我们做现场的概念是,均衡器是用来解决麻烦,而不是调音色用的。 歌歌网:这次乐队有弦乐器和钢管乐器,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音? 基 :收钢管比较简单,一般像Shure系列的动态话筒就可以了。关于弦乐器,我这次用上了DPA的4061话筒,音色自然,小提琴的声音很甜美。 歌歌网:但据我所知,DPA 4061的灵敏度很高,乐器间的串音会比较难解决吧。 基 :我把话筒夹在小提琴后端的弦线上,指向距离音板约2cm的地方作近距离收音(close miking),安排他们坐在距离架子鼓(drums)远一点的位置,串音问题是在可以接收的水平,而且这次巡演,所有乐手都用耳机监听,台面上比较安静。 歌歌网:残响效果(reverb)你会用很多吗? 基 :不会的,除了主唱加一点点让歌手的音色比较圆润以外,基本上我很少会添加在配器上,因为场地的自然残响已经很多了,不恰当的使用会让整个音乐听起来很混乱,而且容易构成反馈(feedback)影响整个系统。我只会把残响用在某一首歌曲的需要上,比如说,歌曲需要让军鼓(snare)听起来很宏大,要有深度,我就会利用残响效果来达到目的,下一首歌我就会把残响关掉。在这里补充一下,如果在一所音效好的场地,反射音比较少的情况下,多用一些残响效果是不错的。 歌歌网:整个搭建和调音的流程是怎样的? 基 :第一步是先定舞台的位置,这个是比较复杂的的工序,需要有好几个单位协商,比如主办方,音响,灯光,消防,场地管理等等。初步定了位置以后就需要到现场观察,作一些计算和评估,例如喇叭吊架的高度,负载重量,风力评估,控制台位置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很严峻的安全问题,有了方案以后,还需要得到当地ZhengFu部门的批准,所以说,虽然说只是一场演唱会,可是背后需要几个月的工作量。 歌歌网:是嘛?那可不容易呐! 基 :当然这个只是针对新的场地而言,对于已经做过的场地,那就轻松多了,如果主办方没有特别要求,基本上按照过往的基本方案处理就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