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粗糙的说下和声概念

( 4 )
 
[收藏]

1251
#1 10-10-17 07:20

粗糙的说下和声概念

其实,这个贴,是我之前所发过的《作曲转转弯》的一个延伸部分。
对于和声教学这个东西,很长的时间我都在观看和研究别人发的贴,不过很遗憾,并没有看到有太大突破性的东西。所以我也不好说在这里讲不讲得明白。不过我按照我自己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来粗糙和简单的说说,或许大家觉得我说的东西跟和声没有太大实际关系,不过我想说的是,“和声”这种东西,永远都是摆在那里的死东西,这是不会变的,你看不看?怎么看?看完以后吸收多少?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因此,我在这个贴里主要是解决很多朋友的“心理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在这我还是那句话“脑子转转弯”,就是把概念转换一下,或许你就会有收获-----
     很长时间,很多网上和现实中的朋友经常跟我交流到作曲,或者编曲的时候,都不免会说到“和声”这个东西,应该说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我和声学得不好”或者:“我完全没有学过”。我们先来说说“和声没有学好”的朋友,其实我都不用怎么动脑筋,就想得到,这些朋友所谓“学过”,都是形式上的“学习”,比如买几本书翻翻,研究一二个和声,然后觉得头疼,看不下去,就甩一边了,然后继续“迷茫”。为什么同样的一本书,人家能看,你不能看?很多人把这个原因归咎于“我就不是读书的料”。其实这是一个中国式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在这就不放大说明,直接说原因,原因就是你把“玩”音乐,当成是你在学校“读书”的概念。你始终认为:“这个东西我必须“学”好”。我一直以来都喜欢把做音乐,跟玩游戏拿来相提并论,因为在我的概念里,它们并没有任何区别。以前玩角色版的游戏,玩不过了,我们会去书摊上买本“攻关秘籍”,看得津津有味,上厕所提裤子都是单手操作,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就没有“在学习”的概念,为什么一拿到《和声》就觉得在“学习”呢?其实摆明了,《和声》这本书就是你音乐路上的“攻关秘籍”。你如果意识到这一点,那么看这本书,就非常简单了。
       那么我们说说为什么你会去看“攻关秘籍”?其实说穿了。这就是一本“工具书”,如果你没有玩这个游戏,我想你是肯定不会愿意把它当小说看的。那么既然是“秘籍”,就一定有一个相对应的游戏,你玩的是“音乐”,需要过的是这个游戏里面的关卡,所以你就得翻看和声秘籍。跟游戏秘籍一样,它也分了很多章节,没有人告诉你要象读书的时候一样,从头看到尾,做笔记,写中心思想这些东西。你可以在做音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再来对应翻看你自己需要的章节。目的不是为了“背它”。而是为了“过关”。所谓“过关”,就是最后完成你要的那种色彩的音乐。下一次,你再需要这个色彩的时候,我想你基本上不需要再看那个章节,你甚至已经忘记了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你只知道“这里我能过”就OK。我想这么说,应该很容易理解吧??
       以上我所说的,笼统的归纳,就是个“兴趣”问题。其实做音乐的朋友,“兴趣”是绝对不缺的,但就是一想到要“读书”,马上就觉得很正式了,就不自在,潜意识就排斥,这是心理负担在作祟的表现。有些人甚至明明遇到问题了,宁愿不解决,也不愿意去翻书。这就需要转转脑子的概念。其实现代做音乐的朋友,非“科班”出生的,很多都是从唱歌开始的,比如早年开始用软件学习录音(其实这些都是知识,只是当时自己兴趣很大,也就忘了自己其实是在“学习”),然后唱过很多歌以后不过瘾,就想自己写歌,连带想做一些自己想唱,而又没有发布过的伴奏.......等等等等。然后就开始学做MIDI,再然后接触的东西多了,又开始想写这样那样的音乐,最后就到了之前我所说的阶段。其实我想说,每一个阶段,因为大家太想要跳过它,都没有完成得很好就又跳过了这个阶段。所以中间空缺很多部分。
      我附带说说唱歌吧,现在基本上很少有人搞得清楚,什么叫“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这些概念。很多人觉得自己吼两句“死了,都要爱”......原调,然后自己就是“男高音”。而有些人可以发出很低的音,就自以为自己是“男低音”(连中音都跳过了)。我在这里更正,这个概念是绝对错误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因为和声没学好的缘故。所谓“高中低”音,是按照四部和声的声部划分的,并不是取决于你的“音域”。也就是“能唱多高”或者“能唱多低”,而是取决于你的胸腔共鸣。俗称“号头”。简单举个例子,大中小提琴(包括贝大提琴),他们的最大区别,就是体积上的区别,严格的说,应该是“琴箱体积大小”的区别。其实就音域说,他们基本都可以“跨声部演奏”。为什么一定要分得这么清楚呢?这里面有一个和声共鸣概念(我暂不展开详讲)。因此学作曲的人都知道,在传统四部和声里面,乐器是禁止“超声部演奏”的。这样就打破了和声共鸣概念,你的耳朵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感觉。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很多人为什么写东西,乐器用得不少,做的东西就是没有层次感,听起来就是“一坨”东西在那里无力的呐喊........
      我在这里无法用语言告诉你,什么样的声音才叫“高音”“中音”“低音”,这个得听着来,因为人不是乐器,不过可以举例来说吧,世界三大男高音,卡雷拉斯,和帕瓦罗蒂是标准男高。而多明戈,之前有不少耳朵尖的朋友说:“多明戈的音质不够亮”。其实多明戈以前一直都是“男中”,后来改的“男高”。就号头来说,他顶多能算“界于大号男高与男中之间”,不过人的嗓子状态会有变化,所以什么时候过那条线,也不好说。所以,有时候你听到很多人嗓子很浑厚,但可以唱很高的音,这个人不一定就是“男高”,而有些可以唱很低音域的人,发出的声音并不厚实,也就可以确定,他并非是“男中”,更不可能是“男低”,因为男低或者女低,在全世界的歌唱家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以上的关于歌唱的知识,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关于歌剧的发展史,包括大家有兴趣的“阉人歌手”的兴衰,以及早年唱诗班的童男“天籁”之声,还有复调转主调音乐之后,声部的分配变化,以及角色的地位转换....等等等等,你如果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说“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这些东西都是很有意思的,大家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因为这些资料中,会不止一次的向你提到“和声”是什么概念。所以,有时候放下手里的东西,去读读音乐史,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在另外一篇贴里面就提过,现在你要做流行也好,原声也好,都逃不掉古典音乐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所以,做音乐,应该从各个艺术领域开拓自己的视野。你可以从看电影,听音乐,翻资料,与人聊天之中去寻找你自己觉得舒服的途径来学习。不要觉得这些东西就是在“读书”就对了。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虽然有点乱,但愿对大家有点帮助。还是那句话,我说得很笼统,因为每一个细节展开说,说三天都说不完,因此希望朋友们能来补充。
谢谢大家捧场,谢谢“音频应用”,谢谢CCTV,MTV, CHINEL-V........(这个台词我已经练了20年了,估计快要过时了,在这里用一下)
观众反应

1035
#2 10-10-17 08:50
好文章,顶。怎样学习,怎样终身去学习?在这里得到的通俗的解释。中国人关于学习的观念,是应当转变了。

[ 本帖最后由 初叶 于 10-10-17 08:54 编辑 ]
观众反应

389
#3 10-10-17 10:42
在传统四部和声里面,乐器是禁止“超声部演奏”的。这样就打破了和声共鸣概念,你的耳朵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感觉。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很多人为什么写东西,乐器用得不少,做的东西就是没有层次感,听起来就是“一坨”东西在那里无力的呐喊........
认同 不能从理论上认为不协调 就把耳朵给河蟹喽
        音符多 不是和声多 不代表丰满  
我可以这样理解么?

1251
#4 10-10-17 10:56
音符多,不代表和声多,不代表丰满-----答对加100分。

这个东西有点象玩拼图,如果你拼对了地方就是一个图案,如果你地方没找对,自然拼不上,就是一堆杂乱的碎片。
这跟很多人乐器用得多了,就觉得音乐很“躁”,然后“挤成一堆”,“不干净”,是一样的。
这个就是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1065
#5 10-10-17 13:07
我靠!学习了!感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