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艺术名看编曲
最近,逛论坛看到秦四风老师的文章,非常有感触,秦老师谈的都是音乐,即使散乱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逻辑学方面的造诣,严谨理性的介绍了学习编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受益匪浅,在下发这文章是为了抛砖引玉换个大角度来谈谈艺术这个大框架的理解来指导以后自己深入学编曲,虽然说也许这东西主观的,但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指引,由于也在业余时间学习编曲,顺便记录下现阶段的理解,现在的理解基于小时候学书法到如今的一种横向预估,前提是我坚信艺术共通。以下描述很多不够准确,但是尽量的说的简单,因为凭我个人能力这话题无法说准确,只求意思到位。 我觉得艺术是什么很难说,但艺术的特征肯定有一条重要的是给人带来强烈的快感,就这作为切入点,首先要取决于认知,记得小时候看书法展,喜欢那些非常工整的,用笔也很规范的字,说白了就是印刷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停的看很多很多作品又受到一些书法导师的影响,慢慢的觉得有情趣是一个艺术的最基本要求,什么叫情趣,粗细变化,结体腾挪跌宕,就是看似不平衡的字,最终有宏观的平衡。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理解,很容易流于表面和刻意,一旦刻意便不可能从心出发,更别谈人书合一。那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是倾向和解决,压缩的撇有释放一个奔放捺的倾向,局部的倾斜有要求总体平衡的倾向,上面说的一切的核心体现就是倾向和解决,而这给人带来快感,艺术性这种给人带来快感的东西,也许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也许得有审美这个快感体会门票。然后,我认为分析是必要的,哪怕不准确,我认为这个快感指两部分:1.在知道能解决的前提下,倾向的强烈程度和合适的维持时间空间(这部分为痛苦憋着的快感叫痛快)2.解决那一刻的快感(这部分叫爽快)。举一个比较简单庸俗的比方来理解,就是去厕所解决的之前和之中的那段时间,首先你知道一定找得到厕所,然后你忍,虽然痛苦,但知道不会出事,但是释放倾向严重,总体是痛并期待着,然后是彻底解决。而彻底解决的爽快程度取决于前面忍的时间。放到艺术上来说,倾向越厉害解决越痛快,给人带来的快感越重,作品的意义就更明确。放到编曲中来说,无论是和声进行要求解决的倾向,还是某一个和弦的和弦外音归位的倾向,或者节奏的附点切分造成身体欲行摇摆的倾向,编曲中的不平衡到慢慢平衡的解决倾向,mono-stereo的倾向,处处体现。可以说,无数点睛之笔都是在体现这种倾向和解决,我认为这是艺术的精髓,而且应该在一生中一直去追求的,我相信编曲人人可以玩,但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玩出成就,个人认为艺术是思想先行,技术跟上的东西,编曲也应该是这样,但不排除技术高超会反过来迸发出一些新艺术情趣。一个人作品的高低不能完全反应这个人的艺术造诣,因为他可能技术手段不够达到他的思想,但一个人对思想上这些方面的空白应该就可以反应他不可能有艺术造诣。并且我单纯的以为每一个从事音乐的人都应该先具备这样的思想。
这些就是我目前阶段的认知,说这么多是很多老师都说编曲是纯技术活,让我比较困惑,还有我对艺术性的理解是不是也不恰当。还求前辈们指出我的理解的错误和不妥以及不全面之处。因为靠自己无法解决,自己觉得自己完全正确。而且这样的情况只有外力才能让自己少走可能的弯路。我想,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