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下纯属个人观点,请有头脑的自已判断,差不多的文章我在编曲中国的论坛上也发过,只因为看了好多所谓牛人的混音教程,感到受害非浅,所以就发了那样的贴子。但个人也并不是老手,所以纯属交流,希望指正。首先我觉得要明确相位摆放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相位摆放。
首先我觉得要追本朔源,在单声道时代,没有相位摆放又是怎么做的呢?像披头士乐队。
相位摆放我觉得只是为了给中间空出更多的空间,因为一般主唱都置中。就像拍照,主体一般是在中间的。现在我听到很多歌曲的混音都很糟糕。主要表现在哪些呢?
1、相位摆放像是拍集体照一样,依序摆放。2、中间空出很多给主唱,感觉中间除了主唱空空荡荡,而底鼓和贝斯又不够厚实,两边挤满了乐器,有很明显的中间空的感觉。3、每个声音都调了EQ加了压缩,每个乐器和音频的很音细节都很清楚,让人无所适从,不知该注意什么。
个人觉得混音是门艺术,所以做这事是需要艺术细胞的,就像拍照和绘画,并没有特定的规律。但是混音是有人的审美习惯的,这些混音习惯也影响着我们的审美习惯。比如,当所有的混音师都把人声干声的低频切掉的时候,那么在大众的耳朵中听习惯了这样的声音,自然认为这样的声音是好的。但是事实上我是不喜欢现在这样的人声的,我喜欢低频多一点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声音我听起来感觉温暖和磁性。
今天看这个论坛,发现有些人对底鼓和贝斯的相位摆放都有疑问,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我觉得这一点无庸置疑啊,绝大多数情况下,底鼓和贝斯都会被放在中间啊。这有疑问么?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干嘛非把相位摆得那么清楚?干嘛非要把每个声音的细节都让听众听清楚?我想绘画中的虚实更容易理解吧?远景在画的时候肯定要故意把细节给模糊掉,而近景给处理的时候细节就多一点好了。同样照相也是这样处理的,你看拍运动中的人物,是不是把周围的全部虚掉,反而那个运动中的人物就看起来特别有动感,带感。艺术是共通的,别跟我扯什么混音和绘画不一样。就是你们这些把每个声音都整得很干净的糟糕的混音师在糟蹋着我们的耳朵。
我举流行歌曲为例,请问:听众需不需要听到有人声的流行歌曲里面伴奏乐器的细节?比如手指划过吉他琴弦时的那个声音,这样的细节不过是让听众去相信你的吉他是真实演奏的罢了,和音乐本身有多大的关系?普通听众需不需要听清楚一首歌里到底放了多少乐器,都是什么乐器,都是弹的什么旋律,什么和弦?你让他听清楚他也听不懂啊(除了搞音乐的外),对不啦?他们只需要听到好听的就行了。
所以我觉得吧,多考虑一下这样的问题吧,怎样把所有的声音都融合在一起,让大家该听到的听到,不该听到的就听个大概就OK了。立体声的出现其实就只是因为单声道时代声音都叠置在一起,互相吃音现象严重,损失现象太严重了。
但其实我现在我真想回到那个单声道时代去感受一下当时那些好音乐出现时候带给我的感受。而不是现在我已经被国内这些糟糕的混音师给混淆了我听觉得习惯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