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密下疏中不空,2,少即是多~~~
第一点,要做到不是很难,稍加注意就是了。
第二点,其实才是考验一个编曲师水平的地方。声部、乐器不在于多,而关键在于“活”。你得让你的每一个声部都活起来,才能达到“少即是多”的听觉效果。
很多低水平的编曲师,他的很多声部只是在“铺”而已,他们那孱弱的内声部掌控力使得他们只能在保证不偏离和声走向的前提下靠堆砌乐器轨数来显得自己的编曲听起来“似乎很丰满”。
但真正高水平的编曲师,他们的每一件乐器、每一个声部都在歌唱,都在起舞,都充满了丰富的旋律细节,所以他们不需要堆砌太多乐器和声部,就可以把音乐做的丰满又耐听。
而要让每一件乐器都“耍起来”,这其实也不是特别难,只要用心做就行。难的是,每一件乐器都在统一的和声走向下热烈起舞的同时,互相之间又能够形成巧妙的配合,而不会因为互相冲突、互相抢镜头而乱成一锅粥——能做到这种程度,才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