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Filter Pro•R 会比想象中更适合。它是一款界面整洁且非常好听的混响插件。 除少数特殊情况外,所有主要旋钮控件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描述性标识以及可预测性。
当我第一次运行它时,当我在尝试探索功能集时,对于每个我所感兴趣的控件都能弹出上下文信息而感到十分满意。如果我需要更深入的定义,那就到了在线帮助操作手册能派上用场的时候了。我很喜欢 “要点” 操作手册,FabFilter 以丰富且整洁的信息并未让我失望。
开始使用 FabFilter Pro·R 吧
主屏幕提供了三个主要区域:预设管理(帮助),控制旋钮以及一组均衡器。一个用于Decay Rate(衰减率),另一个则是用于整体的 Post EQ(后置均衡器)。
我没有立即尝试潜入调整控制,而是通过原厂预设来了解设备的声音及感觉。菜单被合理分为:氛围、小、中、大、特大和节奏同步等等。这些原厂预设全部都有着毫无冗长描述性名称。这儿也有足够多的选择让你去寻找你想使用的材料。
我用了各种音频素材测试了 Pro•R。简单的 GUI(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其人体工程学的布局,使它更快速的调整混响。我关闭了弹出式的帮助,并选取了一些预设来匹配音频素材进行处理。
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像我在控制控制器一样,有时候当我无法得到我想要的确切值时,我发现我可以通过双击任何控件来突出显示文本输入字段,从而输入确切的值。
空间预延迟,输入和输出旋钮 “隐藏” 在界面的底部,需要用鼠标滚动来调整它们。在这三种旋钮中,我更希望 PreDelay(空间预延迟)旋钮可以与其他的主旋钮一起被放在顶部。
FabFilter Pro·R 虽然所有的主旋钮控制旋钮都需要一般的空间类型,但 Decay Rate EQ (衰减率均衡器) 和 Post EQ (后置均衡器)都可将 Pro•R 从包中分离出来,其电平精度控制超过了整个衰减的响应水平。大多数的混响插件提供高低通滤波的一些组合来控制高低端的衰减速率。Pro•R 则提供了六个均衡器频带(每个都有 3 种可选的曲线类型)从而来控制混响的衰减率,并在这些特定频带和一个六段均衡器调节总体混响输出。
通过以特定频率增加或减少衰减速率的能力,使我能够将混响精确地放置在它所使用的材料应该在的位置。我能够精准地调整混响效果,因此可以发现它的衰减不会因过长的频率材料而消除整体的声音。而是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这对于传统的静态混响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但我想知道 Pro•R 可以如何处理自动化控制,以及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哪种类型声音,特别是 Decay Rate (衰减率均衡器) 和 Post EQ (后置均衡器)的参数。我想知道直到你正常创作之前,获得一种你并未期待的混响声音是有多困难或容易。
所有 Pro•R 的主要控制都可以轻松实现自动化,无论是通过指定的 MIDI 控制还是主机的自动化。这两种 EQ均衡器都只能是主机自动化的,因为每个节点都有一些参数,而单单一个旋钮分配是不实用的。
我开始在完整的鼓音轨上自动化两个Decay Rate(衰减率)的频带。这个想法是为了无论何时当军鼓 被敲击时,都能减轻踩镲和打鼓时的衰减。用鼠标进行操作对我而言不够精确,因为我分别移动了每个频带。我发现 Pro•R 可以让你 “链接” 任何衰减率均衡器(或后置均衡器)从而通过 Shift 键或 CTL(Mac上的命令键)来控制。这样,我就能为每个频段设置曲线并同时控制它们的相对电平、带宽和频率。我在做这件事时发现的另一个技巧是:当连接在一起时,设置在其基线上下方的节点会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但是鼠标仍然不够精确。我真的很需要一口气达成两个确切的目标。这就是Presets(预设)能派上用场的地方。通过创建两个预设,一个用于降低高低频带的衰减,另一个则用于帮助平滑它们。我可以在自动化时使用预设菜单里的上下箭头来回切换两个预设。然后呢,我尝试对一首歌的长度进行了一系列的10次更改。为此,我设置了10个预设,并随着曲调的进展点击它们。效果很好。这些预设可以在稍后进行存储,因为它会使预设菜单变得混乱。而坏消息是,你必须离线执行此操作。预设菜单中并没有文件夹创建或移动功能。
通过使用 Post EQ (后置均衡器),我可以创建六个连接在一起的窄频带节点并在这些节点中左右扫描频率。这为混响创造了一种 flange/chorus 的声音,提供了美妙的乐章。我没有一遍又一遍地来回扫描曲目的长度,而只是自动执行了两个小节,并在整首歌曲中剪切并粘贴了自动化曲目。
你可以对每个频带进行很多控制。Post EQ(后置均衡器)提供电平、频率、曲线类型(钟,低架,低通滤波器,高架和HPF)Q及开/关控制。Decay Rate EQ(衰减率均衡器)是除曲线类型仅限于钟形,低架,高架和凹槽之外相同的。
我提到这一点是因为,随着你添加越来越多的 EQ频带的移动,它可以创建大量的自动化轨道。完全取决于你的计算机功能有多强大,因为它会开始占用你的 CPU和GPU 空间。
我能够获得许多有趣的乐章类型,创造出我以前从未听过的Space。下面是我为了一次性移动每组节点而设置的一些东西:
FabFilter Pro·R 但情况如此:你需要空气来获得空间感。 我正在自动制作单曲曲目。 而当我开始添加其余的混音时,我有很多Decay Rate(衰减率)的动作开始消失。 而Post EQ(后置均衡器)的动作几乎保持不变。你必须考虑如何将这种效果自动化到轨道上或混合起来。它当然可以称为一个音乐天堂,你也可以轻松地花费数小时,精炼一套精心设计的自动化动作,而具体则取决于你所使用的频带数量。就我个人而言,我会选择“简,而未减”的方式去使用较少的频带。但是如果你需要移动全部12个节点以及一些主要控件,请做好大量工作的准备。
是什么分离了Pro·R
> Decay Rate EQ(衰减率均衡器)控件......在上文已经做了详细讨论。这个 6 频带的功能比其他大多数混响中的传统高低通分频滤波器要多得多。完全自动化,它可以创造其他地方所不能构建的空间运动。
> Post EQ(后置均衡器)控件。 这个 6段频带均衡器每个频段都有着5种曲线类型。它可以静态突出或减弱特定的频率或进行自动化频率的移动,从而为混响创造微妙或戏剧化的色调特征。
> Space 控件联结了 Decay Rate 控件。你必须记住当你增加或减少空间的衰减时间值时,你可以平稳地穿过多个空间模型。Decay Rate 控件可以让你在任何特定位置(和相应的空间模型)上调节衰减的额外 50%到 200%,而无需切换到不同空间模型。
FabFilter Pro·R 通过关注 Space 控件的显示,你可以很好地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这个例子中,我将 Decay Rate(衰减率)从 100%调动到 75%。
你会注意到当 Decay Rate(衰减率)设置为100%时,Space 控件显示为.24s。而当 Decay Rate 发生变化时,Space 控件将显示低于主衰减率上限的原始衰减率,以及被 Decay Rate 引入的百分比值。
> Character(个性)控件表盘可调制早期与晚期反射。由于它处理 ER 的频率内容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 chorus(合唱)单元。就如标签所说:它为声音增添个性。
> Distance(距离)控件:很多混响对早期反射都有间距和电平控制。 Pro•R 则通过调整 ER 从近处调整到远处的亮度来增加此功能。这需要实际操作才能真正听到它如何影响声音。
> Spectrum Analyzer(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视图增加了美观的视觉显示体验,其中两个视图显示了整体频率响应和混响衰减程度。
FabFilter Pro·R
Frank的吹毛求疵
我会建议左/右平衡的“湿”控制。不是任务关键,因为可以在主机 DAW 中进行调整……。只是会便利些。
据我所知,当你调整 Space 控件时,你不仅要提高或降低整体衰减的时间,而且还要逐步通过空间模型的算法。我期待看看旋钮显示屏中,任何给定位置从而显示使用哪种算法的一些指示。
Pre-Delay(预延迟)控件在界面底部翻转。一种隐藏的任务关键混响功能。我也希望在这里看到为音符值添加额外点和三重选择。
虽然我喜欢能够在相反增益方向发送 2 个或更多选定 EQ 节点的想法(至少有两个在基线以上和以下)......这是意想不到的。我宁愿这种行为需要一个键修饰符。
这部分使用了大量的CPU。我十分期待看到这个领域有所改进。
总结
这毫无疑问是我用过的最好的声音算法混响。它能够创建任何类型的静态空间,我也可以用在我的算法混响集合中通过获得流畅的真实感来想象。它能够适应麻烦的素材,需要混响混合,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自动化其功能,特别是 EQ 频带,创造了我以前从未听过的空间和音调。详细的自动化控制数量肯定会吸引 EDM 制作人和音效设计师,同时也吸引某些寻找合适空间来放置轨道的人。
FabFilter Pro·R 拥有一个很容易理解和操作的精美用户界面以及卓越的帮助文档。最后:一大组工厂预设,展示控制功能和空间类型的所有可能性。
还有什么是不喜欢的呢?
作者:
Frank Heller 从1970年至2000年担任录音工程师/制片人。 1998年至2006年的 Mackie Designs 数字接口设计师。 Symetrix 公司 2006-2017 的数字艺术家。拥有21张黄金和白金专辑,以及2次格莱美奖得主。终身 Cubase用户和合理设计插件的真正坚持者。
Frank 目前是西雅图的 Weasel-Boy 录音的所有人。
他曾与 Amir Bayyan,Marley Marl,Bruce Forest 和 Arthur Baker 等制片人合作过。
他还与艺术家合作过,比如 New Kids on the Block,Madonna, LL Cool J,Steve Winwood,Earth Wind and Fire,New Order,Prince and Jimmy Cl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