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转贴] 【轉】絕對要瞭解的九項 Mixing 與 Mastering 最大差異與誤解

( 10 )
 
[收藏]

60
#1 18-5-11 22:44

【轉】絕對要瞭解的九項 Mixing 與 Mastering 最大差異與誤解

來自游士昕博客。原文地址:http://a85115230.pixnet.net/blog ... 7%E5%B7%AE%E7%95%B0

覺得這篇文章很受用。分享給大家。他的博客文章都不錯,推薦大家去他博客看看~
(部分圖未放)
--------------------------------------------------------------------------------------------------------
如果說 Mastering 母帶後期製作是整個音樂產業當中最神秘的關卡,一點也不為過。真正能夠懂,能夠製作,且擁有正確的器材與空間來執行 Mastering 的聲音工程師少之又少。現實當中也因為數位音樂的蓬勃發展,門檻降低導致 Mixing 與 Mastering 兩者之間的界線卻越來越模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Mastering 之於整個音樂產業絕對是個非常重要且絕對不可忽視的階段。
如果你還是不太瞭解究竟何謂 Mastering,我會認為花些時間先回頭閱讀一下陳年文章,會更能夠幫助你閱讀此文章:不只是大聲!淺談Mastering,聲音工業的最後一道把關!

今天這篇文章不會太冗長,我將以條列式的方式來探討一下,究竟何謂 Mixing 與Mastering 最大的差異與一般認知誤解。



1. 在音樂製作當中,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製作程序。
Mixing 是在處理各別軌道的細項,因此需要專注於每個軌道與軌道之間的搭配與整體聲音圖像的成形。而 Mastering 是在處理整首歌曲(或者是幾個 Bus group,仍舊會因為不同人、不同音樂產業而有不同做法),因此每個參數與每個動作都扮演著一動則牽引全身的角色。

在個人工作室林立的時代,請千萬不要把這兩個程序搞混了。

你絕對可以自行 Pre-mastering 給你的樂團團友聽、給網路上網友粉絲聽,但當你進到大型音樂製作鍊,請乖乖照程序走!


2.千萬別認為,反正最後都有一道Mastering撐腰 。
在混音階段,最常遇見的問題之一:最後還有Mastering 撐腰!(不要這麼想!)


這是大錯特錯的,聲音工程領域當中,層層關卡把關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請不要再有這種錯誤觀念。

當整首的錄音品質很差時,請你就直接重新錄音一次吧!而當混音作品在尚未進入Mastering 時,聽起來就夠怪異了,請你就直接重新 Mix 混音一次吧!別牽扯到 Mastering了!

對自己負責,有餘力才去擔心別人不是嗎?

3. 相較於改變,Mastering 更像是一種強化劑。
在聊聊強化劑之前,先來舉一個例子。如果今天有一個天生長的非常漂亮五官非常端正的美女,素顏的她,就像是剛錄製完的純潔歌曲,即便尚未混音也能夠非常完美。

而將她化妝,化了一個一般的上班妝或是逛街妝,將它的特色凸顯出來,缺點隱藏起來,走在路上大家都會回頭觀望她。

但這樣的她,仍舊無法在巨型螢光幕前曝光,因此將它化上大舞台妝或是濃妝,更適合站在大眾螢幕之前。


圖自Micky

這就是一個 Recording、Mixing、Mastering 的差異舉例。

因此請你認清楚,Mastering 並無法將一個原先歌曲是非常極差品質的歌曲在這道關卡即轉化成為經典金曲的。 Mastering 在整個聲音工程較像是,將一個原先就很好的歌曲變得更好,將一個完美的作品再延伸至無暇透亮。

Mastering 是一種 Quality control 品質控管!而非品質調整!

4. Mastering 可以說是在近 50 年來才真正與 Mixing 階段脫離關係!
早期其實在 Mixing 與 Mastering 之間的關聯性非常的小。

從 Ampex 公司所推出的 Tape Recorder The Model 200 出產後,Mastering 開始漸漸受到重視,然而,這兩道程序可是在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開始才真的漸漸開始分離的,而到了 1990 年代開始才因為 Loudness war 而更被放大檢視呢!


5. 一名真正專業的 Mastering engineer 可沒這麼好當!
聲音工程領域很多事情是連貫頭尾的(真的)

當好了錄音師,懂了許多聲音原理後,跳至混音師的速度與拿捏度才夠高;而當了夠久的混音師,確保能夠保護好整體混音的狀況,再跳至 Mastering 才是正確的行為。

製作 Mixing 與 Mastering 的思維完全不同,這點是年輕一輩的音樂人絕對需要瞭解的。

6. Mastering 的器材當然可以在 Mixing 階段使用!
Mastering 的所有器材無論是硬體或軟體一個相同的概念,因為需要精密的運算與設計,皆非常的昂貴!但這並不代表它只能在 Mastering 階段使用,它當然可以拿來在 Mixing 處理使用!

舉例來說,在混音階段 2 音路的監聽喇叭就已經能夠表現的相當完美,但這可能代表說你不能使用 3 音路的監聽喇叭來混音!其它效果器亦然!

7. 為歌曲加上更多的身份與目標
一個專業的母帶工程師還能夠在 Mastering 階段負責幾項處理,專業的市場過帶處理(究竟這張作品的最終發表平台是什麼?CD?黑膠?iTunes?串流音樂發表?)、歌曲與歌曲之間的時間間隔、ISRC Codes 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是否處理的好?母帶 DDP(DiscDescription Protocol)的處理?額外 MP3 特殊演算輸出?

8. 別只推給 Mastering!Loudness War 音量戰爭 Mixing 也有可能犯錯!
Mixing 保留些許動態空間給 Mastering 是音樂製作絕對需要注意的重點。

別死要命的硬 ㄍㄧㄥ 音量,你真的覺得太小聲,你可以把喇叭大小轉大,別自作主張在Master track 上掛一大堆 Comp、Limiter 或 Dither 處理,留些動作給 Mastering engineer吧!(點我閱讀舊文章:結束大音量人人有責!一定要瞭解的Loudness war音量戰爭。

雖然這個年代,還是多少會有可能在後面階段遇到爛咖,但….. 如果你夠專業,你也要相信你後面那個人更專業!

就像你媽站在你身後,她非常的火!

9. Master engineer 絕對是徹底影響歌曲的關鍵角色。
母帶工程師的任何一個小小創意(無論是 EQ 頻率的調整、M/S 的控制、Comp 的壓縮等等)絕對都有可能改變整首歌曲最終聆聽上的差異與舒適性。

在此,我稱之為母帶工程師的創意。請你相信他,給他一些空間,就像戀愛中的情侶總是需要些時間來各自獨處,才能夠擁有更完美的未來,猜忌與不信任都是破壞感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個經過多名【專業】工作者的審視與調整,絕對會是將這首歌曲推到高潮的關鍵與花火。

今天花了些時間特別列表舉列出我認為最大的 Mixing 與 Mastering 差異。(因為還是常收到信詢問兩者之間差異,我想說之前不是有寫過文章嗎哈,原來是我自己寫不夠清楚)
條列了九條,應該是沒有漏舉列,如果有之後再補上,希望能夠更加深化一般現今入門門檻非常簡單的宅音樂工作者,有一個較精準的音樂產業工作鍊。那我們下次見啦!

原文地址:http://a85115230.pixnet.net/blog ... 7%E5%B7%AE%E7%95%B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观众反应

134
#2 18-5-11 23:34
有用,谢谢分享

697
#3 18-5-12 00: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0
#4 18-5-12 01:24
giveitall3 发表于 18-5-12 00:41
和我的理解有点不同。
混音:对单个录音的处理
母带:对整体混音的处理

寫的非常好 學習到了 謝謝你~ 番茄雞蛋那個例子神了。

226
#5 18-5-12 02:31
其实我觉得混音主要体现出一些艺术处理,母带主要让这个音频更加符合一些标准,不论是响度,动态,频段平衡,谐波失真的程度,还有采样率抖动之类的技术指标,都更加接近市面上公认的那些成品。混音师可能应该更多的了解编曲的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做母带的人则要对和这个歌类似曲风的无数首成品烂熟于心。而且插件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染色终归不能挂上去一点不想要的很久都没有的,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很多时候都是让一进二这样吧,到了母带阶段由于涉及到更多轨和更复杂的立体声成分,不够好的设备可能挂上去就得让十步了,在母带阶段前进一步都比较艰难,所以更加提现设备的重要性了吧。

4242
#6 18-5-12 03:13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8-5-12 03:54 编辑

1.收集上好的食材=找乐手歌手
2.去壳/去皮/切菜=录音
3.浸泡/腌制/码酱/清炒/过水,处理好单独的食材=混音
4.处理好的食材入锅,煎/炒/闷/炸/撒香料/泼热油,出锅=母带


混音:对单个录音的处理,这个没错,但是不是孤立的,而是考虑相互关系的,并且最终要变成一个整体,这个才是完整的混,Mixing=需要做完处理单个素材,且需混合为一个整体!
母带:对整体混音的处理,这个也没问题,只是拿到手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还要混合的过程···处理不能过多滴改变单个素材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能在原有的整体基础上微调,修整,力求在各方面更平衡、自然、统一、出彩···MASTERING没有能力完全挽回即使单个录音不错,但混得极差的作品···比如盐放多了,蛋炒糊了···


混,这个字儿你分割给了MASTERING,我觉得不合适···,其实,混的过程就基本确定了相互关系,所用食材的处理,也包括各种手法的运用,调味料的添加,然后合为一体,出锅=混完···MASTERING估计只能相当于给你选个合适且有品位的碟子盛菜,然后富有艺术性地摆盘···再管多点就是整桌的格调,舒适的用餐环境,来点红酒、美女相伴···于是,吃得很爽、很享受,跟打包盒里,路边吃的蕃茄炒蛋感觉不一样···

记得看过一个老外母带大师的访谈,采访者问:是不是对于交到手上的混音作品一定要做一些处理?···他说有的混音师做的很好,他找不到有什么需要他来完善的,于是就有时候他也会选择不做处理···




697
#7 18-5-12 08: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839
#8 18-5-12 08:46
3楼讲的非常清楚,比喻生动形象

4242
#9 18-5-12 11:01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8-5-12 13:45 编辑
giveitall3 发表于 18-5-12 08:31
母带混音除了有大家熟悉的处理,还有一种非常非常流行的,叫stem mastering。你可以了解一下

是的,更多就是常见的混音与母带,对于stem mastering方式,或许就是为了让MASTERING有更多可控空间,但是stem mastering依然不是分轨重混,只是以已经完成混音的作品,以相关联的group或者声音类型,提交给给母带工程师,也就是  不是给一个立体声,而是给一些类似已经并轨的编组,但是这些类似编组的音轨依然不是所有自然的独立分轨,而是混音师做过各种相对完备混音处理的整体作品的离散形式,混音师已经混完整首歌了(虽然不是一对立体声的形式),以一些编组、分类的分离状态提交给母带工程师,让作品有比传统母带更多一点修整、甚至修正机会···重点是,这些素材轨道不是在混音师手里孤立处理,而是混音师是把握了它们各自在混音作品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整体平衡的角度,运用了正常的各种混音手法,得到的整体混音已经完成的整体听感,离散编组、分类轨道仅是存在的形式···以混音师的角度回放,那就是整体完成混音的作品···再以stem mastering的角度看,母带工程师他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处理是重新混音,···所以,对于高度依赖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音乐中的地位,来进行平衡、修正、调校、效果处理的分轨,对于MIXING(至少是混音师听起来)的初衷、过程和结果,我依然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备料阶段,是完全已经考虑到整体层面的整体合成操作,而是应该混音师有设想出锅后品尝第一口的整体味觉口感而进行的MIX工作了,出锅成整体作品(可以以分离音轨存在,听起来应该就是一个完工的混音作品),才算是混音完成···对于选择stem mastering来说,混音本质过程的工作并没有大改变,只是完成的结果不是一对立体声,而是听感上是一首已经混音的作品······


当然,我也只是个人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角度、方式可以不一样的···


1718
#10 18-5-12 11:27
yousing 发表于 18-5-12 03:13
1.收集上好的食材=找乐手歌手
2.去壳/去皮/切菜=录音
3.浸泡/腌制/码酱/清炒/过水,处理好单独的食材=混 ...

赞同。我也觉得他这个例子有过分夸张Mastering之嫌了。要说的话,Recording的不同话筒、录音制式、使用硬件的不同是处理食材也不为过。

7175
#11 18-5-12 16:19
2位写的都很好,赞下。。

其实做音乐的都懂响度不能太大,失去音乐性,

而听的人,或是莫些无意识的歌手,他们觉得声小就不对,

其实响度竞争我坚信在实际干活人中已经是完全有意识的,但是最终还是给出的大响度歌曲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要迎合客户的意愿

也就是说 最终还要国内媒体平台和老外一样去平衡这个事情 做出一个中国标准,

当歌手们知道他说需要的“牛B”的大响度放在媒体上不好听的时候 才深有感触,否则指着录音师,制作人这些人和终端客户解决问题。至少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世间万物,都要有规则 没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期待,和等待,,中国啥时候也可以有“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