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求助] 请教各位大佬,用EQ能不能校正话筒?

( 34 )
 
[收藏]
-  第 3 页  -

1715
#31 20-3-3 21:58
SwingCheng 发表于 20-3-3 20:45
嗯嗯,我会去查阅一下,谢谢。但是我可能表达的还不清楚,我是这样:

我的理解:

不知道是我没说明白还是你没理解,我说的这个所谓的“等响曲线”(其实它不完全是等响曲线,这里只是一个指代)的意思是,麦克风收录音频,根据的是电声学的原理,而电声学原理基于的是模拟电路,它没有考虑心理声学上包括等响曲线在内的一切人的听觉特性。就像编程的时候计算机不能认识人类语言,只能识别01一样。是这样一个意思。

476
#32 20-3-3 22:45
wangnov1 发表于 20-3-3 21:58
不知道是我没说明白还是你没理解,我说的这个所谓的“等响曲线”(其实它不完全是等响曲线,这里只是一个 ...

录音回放就只考虑电声学原理就行了呀,就尽可能让回放出来的声音(的波形)和进入话筒之前的声音(的波形)尽可能保持相同就行了呀,不需要考虑你所说的人的心理听觉特性啊,因为不管是听现场还是听录音,反正都是给人耳朵和大脑听的嘛,都会经过大脑的处理啊(你所说的心理声学的处理),所以完全不用考虑心理声学啊,我觉得我刚刚那层表达得挺明白了。

4243
#33 20-3-4 00:22
如果不考虑环境、食物、自身衰老病变,甚至未知领域的任何负面影响,人应该可以永生···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0-3-4 00:26 编辑

1715
#34 20-3-4 04:31
SwingCheng 发表于 20-3-3 22:45
录音回放就只考虑电声学原理就行了呀,就尽可能让回放出来的声音(的波形)和进入话筒之前的声音(的波形 ...

我再最后解释一次吧,我感觉有点词穷了,实在理解不了的话也只能怪我表达能力太差。

如果单单说电声学上的“保真”,那么你说的至少在回放那层是没错的。我们应该追求尽可能平直的频响曲线(对于耳机来说则可能是哈曼曲线)来达到尽可能的“还原”。但是对话筒来说绝不是这么简单,参照我第 24 楼的回复,我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话筒的频响甚至是失真都是录音师为混音做出的准备/预处理。所以仅仅这一句话就可以否决话筒一定要求频响曲线平直这个观点了。或许你可以说,你就是喜欢处理完全没有话筒染色的素材,这 OK,但是你的这种习惯恐怕代表不了绝大多数靠经验主义吃饭的录音师。

另外对于“等响曲线”等心理声学特性,还是套用 31 楼说的编程的道理,计算机只认识 0 和 1,模拟电路只认识电压的高和低,但人耳和人脑却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冲动运算来聆听声音。尽管我的模电不好,但是凭借浅薄的知识我也不认为仅凭声能转换和模拟电路就可以完全达到人耳和人脑对声音的要求了。比如,哪怕频响曲线在对应频段都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一支电容话筒和一支动圈话筒录制的人声在齿音频段的响应就是完全不同的。这不是频响曲线造成的,而是换能元件的区别导致的。那么,哪怕这两支话筒都符合平直的频响曲线,但是一个齿音太刺耳,一个喷麦太严重,这能符合人耳对于原声还原的要求吗?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证明不能。当然这和“等响曲线”并没有什么关系,举例等响曲线仅仅是因为哈曼曲线而已。

如果你真的有兴趣,不妨大胆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然后请朋友进行双盲测试。

也就是说,再回答一遍你的问题,单靠频响曲线平直,是无法做到让录音听起来和现场演唱完全一致/几可乱真的。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没啥疑问吧。。。你也可以问问其他人。

言尽于此了,实在是词穷,不想说车轱辘话。不过也很感谢你,你的提问让我忽然在心里强调了电声学“保真”和心理声学的“还原”这样一对近似词汇引起的误会的重要性。以后讲课不愁说不出心里所想了 本帖最后由 wangnov1 于 20-3-4 04:33 编辑

2329
#35 20-3-6 17:14
測試用話筒頻響多麼平直,又便宜,你拿來試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