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段刚看到的,日本品牌一派乱相,还不如就TCL和海信二选一了
松下电视是委托海信代工的,索尼电视是富士康(烟台工厂)代工,东芝电视原本是 TCL 代工,先锋电视实际是苏宁操盘找的一家湖南工厂代工,飞利浦电视牌子隶属冠捷而制作是由 TCL 代工,夏普电视已经归属富士康,外界有传言夏普 60 寸以下小屏也是安排 TCL 制造的,但不知道富士康是否还会放单给 TCL,三洋电视其实早就是国美品牌了,飞利浦的低端电视则是冠捷生产销售的。
由此你不难看出,海信收东芝最大的受害者恐怕就是 TCL。
全球电视 PK 实质是国内企业“内讧”
近两年来,全球电视销售排名中,韩系三星和 LG 分居第一第二无可动摇,海信和 TCL 销量相当,交替坐老三老四交椅,索尼排第五紧咬着国内两大品牌。
但我们分析一下格局,彩电市场“中日韩”三国杀,实质是中韩大战,因为索尼背后的代工实际是海信,而且可预测,未来索尼同样会彻底退出电视市场,出售品牌和资产给其中一家。
而中韩大战中,又分为中韩和中中大战。三星、LG 保持电视销量的秘诀在于手握液晶面板资源,可以通过上游左右整个全球产业链。因此中韩大战,总体上中国电视大军处于下风是不争事实。实际中韩电视大战就是表面较劲,真正的血战出现在“内讧”上。
海信和 TCL 的大战。
双方除了各自品牌的销量大战,还在奋力吃进其他品牌的代工单。
其中海信占据了索尼和松下的代工单。索尼的销量大家看到了,海信在索尼电视上吃得很饱。
TCL 占据了飞利浦、东芝、夏普小屏,其中苏宁的先锋电视也有很多是 TCL 代工的,此外还有国外的 KALLEY、ROKU TV、DENKA 等。
对比而言,TCL 拿到的代工品牌多,但缺点品牌控制力不足,飞利浦把电视品牌卖给了冠捷,虽然冠捷只生产小尺寸低端飞利浦电视,但品牌毕竟是冠捷的了。
另一方,夏普虽然与海信在品牌授权上出现争执,但海信目前在北美和南美仍拥有夏普品牌销售权。另外海信手里握着松下和索尼两张大单,而且这些品牌未来也可能谈判收购,海信先入为主,毕竟有优势。
回到本次海信拿下东芝(电视),这无疑是对 TCL 深扎了一刀。先不说原本的订单肯定会拿走,就说未来国内电视“内战”格局上,海信也是要抢占绝对优势。